APP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物流绿色演进的路径思考

2010-11-26赵奕凌

关键词:外部性物流绿色

赵奕凌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 四川 遂宁 629000)

一、 问题的提出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 宏观经济环境从“萧条”至“复苏”阶段的转变, 其动态演进的力量应是固定资产重置; 固定资产重置又是基于产业结构升级, 所促进的则是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建立。因此,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政府也在2009年8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 明确提出: 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任务, 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明确目标、 任务和要求。这一决议标志着低碳经济已正式进入我国的国家战略, 该战略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引擎。发展低碳经济, 要求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同时, 对于我国流通经济发展而言: 大力推进低碳经济, 实现其发展方式的转变, 无疑对于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能源安全, 都将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作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物流业, 增进其绿色物流的开展, 又将极大的推动我国流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相对于发达国家绿色物流开展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水平是绝对滞后的。究其原因, 诸多文献大都归结为: 绿色物流实现的技术落后、 绿色物流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 诸如此类。[1]本文认为, 这些结论符合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却并不是使其滞后的原因。根据外部性原理, 惟有规避了物流企业(下文统称: 3PL)负的外部性, 同时引致出绿色物流供给的动力机制, 才能有效实现我国物流绿色演进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 从外部性原理出发, 对3PL自觉实现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及讨论, 最后给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及设想, 便构成本文的主旨。

二、 动力机制分析及讨论

(一)动力机制分析

根据组织行为理论, 3PL绿色物流供给的动力机制的形成, 根源于激励机制的有效设计; 同时, 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又由两部分组成: 负激励、 正激励。由此, 如何对激励机制进行制度性安排, 便成为3PL动力机制形成的关键。接下来, 本文将在“外部性”框架内, 尝试推论出激励机制有效设计的技术途径。

1.“负的外部性”形成的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近年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 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经被酸雨污染, 主要水系的2/5为劣5类水, 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 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从而, 3PL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负的外部性”, 又增大了环境的负荷。具体表现为: 公路货车超载严重, 不仅消耗能量, 而且严重破坏公路设施; 城市汽车废气和噪音污染城, 交通堵塞; 商品包装追求豪华, 甚至过度包装造成浪费; 流通加工规模偏小且分散, 资源利用率低; 酸雨、 有毒类药品、 油类、 放射性物品等的储放、 运输等物流活动对环境构成威胁, 如石油在海运中的泄漏问题。[2]

在框架内分析可知: 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封闭产权的3PL将会产生经营上的自利行为, 既它仅仅考虑自己的私人边际成本, 形成P=MPC﹤MSC的结果。从全社会的角度看, 表现为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过剩, 组织资源没有被合理配置。

从以下模型可知:[3]

图1

3PL在不考虑自己的物流业务开展对社会造成的外部影响时, 按照利润最大化的边际条件, 其在MPC=MR上达到利润最大化。但在考虑3PL对社会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时, 3PL的边际社会成本则变为: MPC+MEC。这时整个社会的最优产量应在MSC=MSB的产量水平Q1上。可见, 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过剩, 将产生物流生产负的外部性。

2.“正的外部性”实现的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的开展已有段时日。但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 效果却不明显。正如上文所述, 大多数文献还是停留在: 绿色物流实现的技术落后、 绿色物流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等结论上。

当然, 上述结论并没有错, 但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 普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的3PL, 在投入比以前更多的资金去实现绿色物流, 而结果却没有让其获得比以前更多的经济利润。[4]显然, 在通过成本-收益的历史比较后, 3PL是没有供给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的。由此可见, 缺乏绿色物流供给的动力机制, 形成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滞后的根源; 而正激励的缺损, 又是造成动力机制缺乏的主要原因。

作为我国大部分以私有产权形式存在的3PL, 其产权关系是严格封闭的。在其所有权派生出的一套产权束中, 收益权是3PL的核心。只有拥有了收益权, 它才具有获利的合法性; 同时, 也只有满足了MPB=MSB, 才能给他完全有效的经营激励, 进而不断的改良其经营生产环境。而绿色物流的实施, 所产生的效益主要显现在社会层面, 既MPB=MSB+MEB。

如图2所示:

图2

上图中, MEB体现为3PL开展绿色物流后的利益外溢, 其变相成为“公共产品”的形式, 而被社会公众所无偿消费(OQ2-OQ1的部分)。如果说, OQ2-OQ1部分相当于“公共产品”, 那么这是3PL所没有兴趣提供的。因此, 正是存在着利益的外溢, 使得3PL很难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收回额外的成本及利润, 其后果便是: 3PL缺失有效的绿色物流供给的激励。

(二)讨论

正如上文所述, 3PL绿色物流供给的动力机制的形成, 有赖于激励机制的有效设计。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普适性经营动机的3PL, 其激励机制的制度性构建的主体应是政府。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通过设计“规避”与“诱致”为目标的制度安排, 将能有效推动我国物流绿色演进的步伐。[5]

具体而言, 针对“规避”的制度安排将会对3PL产生负激励; 针对“诱致”的制度安排将会对3PL产生正激励。由此, 制度设计的前提就是在框架内, 对促使两种激励形成的内核进行分别讨论。

1.负激励的形成

由图1所示模型已知: 3PL的物流服务提供过度是形成负的外部性的原因, 其中多出的部分是Q1Q2。那么, 负激励构建的结果便要求能有效规避多出的部分。根据这一逻辑, 可以得出以下递进推论: Q1Q2部分的形成, 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上主要是由于过度竞争所造成; 过度竞争的产生, 又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物流行业进入门槛过低, 而退出门槛过高; 负激励的制度性安排, 就要求围绕如何规避“进入门槛过低, 退出门槛过高”, 这一事实来设计。

2.正激励的形成

在图2中, Q1Q2是3PL因为开展了绿色物流行为, 所产生的社会外部利益的部分。通过分析可知, Q1Q2部分类似于公共产品而被社会公众所无偿获得。因此, 3PL没有主动供给的动力机制。那么接下来讨论的问题就变为: 如何将公共产品转变为“私人产品”, 使之能独自获取外溢的利益。这样, 在成本—收益的历史比较中, 3PL觉得划算, 自然就形成了提供绿色物流行为的主观动机。

同样, 根据这一逻辑, 可以得出以下递进推论: 3PL的绿色物流供给的结果, 将使社会公众无偿获得Q1Q2部分; 如何使之形成意愿供给, 关键就在于使其外部利益内部化; 在无权向社会公众收费的前提下, 政府应考虑通过行政、 经济上的制度安排给予弥补, 使其外部利益内部化。

三、 实施路径及设想

(一)实施路径

1.物流的标准及设施设备租赁的建立

“进入门槛过低, 退出门槛过高”, 前者将会造成3PL过度及无序竞争; 后者将会产生大量沉淀成本, 迫使3PL形成过度竞争的惯性。这种竞争类型, 主要是通过压低物流生产成本的方式来实现, 其结果将使3PL无力、 无心开展绿色物流的高质量服务。基于此, 政府及物流行业协会应在建立物流标准, 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租赁等两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以下给出笔者的建议:

(1)物流标准方面: 目前我国产品标准和排放标准不完备且指标低, 应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进行改进, 并制订与绿色物流相关的各项环保标准, 从而使绿色物流的实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展开。通过制订具体的环境标准, 加强对重点地区(大城市)、 重点时间带(交通高峰时刻)、 重点环境污染者(货运汽车, 特别是大型柴油类货运汽车)的管制, 从而抬高3PL的进入门槛。同时, 针对重大污染事故的防范, 可借鉴国外经验制订应急方案, 形成国家、 区域和地方三级应急指挥体系, 从立法上来解决根本问题。

(2)物流设施设备租赁方面: 3PL退出所形成的沉淀成本, 又可视为资产专用性损失。其造成损失的制度根源, 则是资产所有权的封闭性。由此, 物流设施设备租赁市场的开展, 可以通过市场体系调节社会物流资源的配置, 并通过租金成本的形式, 迫使单位3PL关注自身的营运效率; 并能根据物流市场环境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最终降低3PL的退出门槛。可见, 政府对于开展物流设施设备的租赁活动, 应给予制度支持。

2.给予实施绿色物流的3PL行政租金

行政租金的给予, 可使3PL外部利益内部化。具体而言, 政府可以在制度层面明确, 开展绿色物流的3PL可获得一定的“垄断经营权”。如, 专属经营权、 特定区域的经营权等。通过一定的“垄断利润”的获取, 将能弥补类似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所造成的利益外溢; 同时, 基于3PL驱利性的考虑, 它将主动形成绿色物流供给的动力机制; 最后, 通过示范效应, 将诱致其它3PL主动开展绿色物流营运。这里的难点在于, 政府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垄断经营权”, 以及“垄断利润”的度。

3.给予实施绿色物流的3PL经济租金

如果说, 行政租金是一种间接补贴, 那么经济补租金则是直接给予3PL外部利益内部化的方式, 这种方式将会产生比上述更为有效的“激励”。具体而言, 政府应在制度层面进行设计, 以达到促使借助信贷、 价格、 补贴等手段为开展绿色物流的3PL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 对实施环保生产、 开展绿色物流的3PL进行税收激励。

(二)具体实施的设想

以笔者所在城市—四川省遂宁市为例。该市位于四川腹地, 是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 又居于成渝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可以预测, 未来将会有大量3PL进入该市流通领域。如何在城市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 有效开展绿色物流。笔者将根据上述建议给出制度设想。

1.物流的标准及设施设备租赁方面的设想

车管所等职能部门应根据相应的道路交通运输

条例, 以及物流运输标准, 严格控制3PL的入市数量。在物流标准方面具体包括: 尾气排放标准、 货载饱和度、 车量的货载高度及长度等。另外, 对于城市某些主要干线(如: 主干道、 滨江路、 渠河路)交警部门应规定3PL的通行时间。

同时, 市政府应通过产业扶持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本市大中型3PL, 开展物流设施设备的租赁业务。并且, 可以通过市政府、 物流行业协会出面, 整合本市各类中小型单一物流商, 使之形成类似于“卡特尔”模式的互助组织, 进行物流设施设备的短期租赁, 这样也可以降低3PL的退出门槛。

2.给予行政及经济租金方面的设想

遂宁市正在大力构建西部物流平台(物流园区已在建设中), 配合自身较好的区位优势, 预期将成为联动成渝经济圈的又一经济增长极。对于引进物流园区的3PL, 应根据它的“绿色”程度给予区别对待。如, 应向“绿色”程度较高(标准待定)的3PL开放同城配送业务; 同时, 给其发放特许通行证, 可在上述的时间、 道路管制条件下享受一定的通行特权。这样, 在时间、 路线的选择上与其它3PL相比就降低了运输成本。

经济租金的来源可以是市财政。但笔者建议, 可以通过罚没收入的转移来实现。这样, 问题就变为经济租金的数量了。对于, 如何计算3PL提供“公共产品”的量本身就是难题, 但可以通过试错的方法来求得。

参考文献:

[1] 赵奕凌.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滞后性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J]. 武汉: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1): 14-16.

[2] 赵奕凌. 区域可持续发展下西部物流业实现途径的探讨 [J]. 武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2): 47-49.

[3] 余用定. 西方经济学 [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第3版.

[4] 赵奕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南宁: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9(3): 33-35.

[5] 赵奕凌.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探析物流联盟的稳态因子 [J]. 武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2): 80-81.

猜你喜欢

外部性物流绿色
绿色低碳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