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思想家的沈从文

2010-11-25焦亚东

文艺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乡下人范畴沈从文

■ 焦亚东

作为一位独具个性特色的乡土文学作家,沈从文自19世纪20年代起即为文坛所注目。然而1949年以后,严苛的意识形态使得国内的沈从文研究陷入了低谷,近30年时间居然没有任何关于沈从文的研究文字发表。新时期以来,与“张爱玲热”、“钱钟书热”一样,沈从文研究也逐渐升温,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与此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化,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具有的深刻而复杂的内蕴也逐渐被人们重新发现,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在看似纯粹的怀旧情愫和乡土想象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一位“乡土作家”深刻的批判意识,牧歌般的《边城》是一部将“截然不同的现代和传统意识揉合一体”的名作,“乡下人”沈从文也“一跃而成为具有现代思想的人,并越来越懂得了湘西粗俗的乡土文化带有人类更普遍的本性。”(金介甫《沈从文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地域色彩》)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19世纪90年代以后,沈从文研究开始向纵深推进,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超越一般意义的文学批评,深入沈从文的内心世界,以多维的视角探寻包括人性、审美、伦理、生命、政治、文化等等在内的沈从文的思想内蕴,就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界研究沈从文的着力之处。

笔者近日读到的罗宗宇博士的《沈从文思想研究》一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就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发掘、梳理、阐发沈从文思想的学术著述。这部致力于抉发沈从文思想的著作,因其学术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独特以及问题分析的深入,极大地丰富了沈从文研究的内涵,深化了沈从文思想研究的成果,还原了一个作为思想家的沈从文的真实面目。该书从这样几个层面对沈从文思想进行了探讨,一是以“我是乡下人”为题探讨沈从文思想世界的自我之思。作者通过缜密的分析指出,“乡下人”是沈从文自我之思的核心范畴,这种自我认同心理的形成,源自沈从文在乡土社会与现代都市间的穿梭行走,其客观依据正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代转型,因此,沈从文的“乡下人”身份建构与认同,从其主观意图与价值诉求看,既是一名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宣言,同时也是一份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宣言。第二,作为本书论述的重点,作者以近乎繁琐的引证和分析强调了沈从文思想的逻辑起点——“重造”,认为这一概念涉及国家的重造、社会的重造、民族的重造、文学的重造、自我生命的重造等广泛的内涵,沈从文的思想世界实际上就是被“重造”范畴照亮的世界。在这一部分,作者不仅对“重造”的上述内涵逐一进行认真的考辨和阐发,而且还辩证地思考了“重造”思想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沈从文“重造”思想的策略、性质以及内部关系结构给予了整体的揭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沈从文“重造”思想的阐发并非只是单一的分析,他尤为重视这种“重造”思想所具有的双重张力结构:一是存在于某一重造思想家族成员内部的张力,如经典(文学)的重造即由文艺自身的艺术性与功利性之间的紧张关系构成;二是存在于重造思想家族成员间的张力,如社会的重造、国家的重造表现为现代性的追求,而人的重造、民族的重造、经典的重造则表现为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二者之间无法弥合的分裂状态必然导致张力关系的出现。对沈从文思想世界中这样一些矛盾的、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该书还论述了沈从文知识分子观的形成及流变过程,同时对沈从文的文物考古学思想也有所梳理,尽管这两部分的内容不是沈从文思想的核心,但依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沈从文思想世界的外延有所扩展,内涵有所丰富。

长期以来,在沈从文研究领域,针对具体作品的批评一直是研究的重心,而创作主体的思想研究则显得比较单薄。已有的思想研究成果虽然在沈从文的文艺观、生命诗学、审美理想等方面有深入的探讨,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一是对沈从文思想的整体把握和系统研究尚嫌不够,或在论述具体创作时触及到思想问题,“思想”并没有成为研究的重心,或论及的只是思想的某一个方面,未能对其全部思想做整体的统观总揽;二是对沈从文思想的复杂性尚缺少深入的发掘。沈从文思想的影响来源非常驳杂,既有传统儒道释文化的熏染,也有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启示,既沾染上楚地巫文化的神秘色彩,又携带有现代都市文明的印记,因此,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族群意识、人性关怀、现代性反思等等以一种“张力关系”彼此交织在一起,在他的全部著述中构成了对人、国家、民族、地方、自我以及生命的“杂语喧哗”,对于这种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世界,单一的、简化的研究显然无法求得圆足的阐释。作为一部力求揭示沈从文思想世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丰富性的学术著作,《沈从文思想研究》一书的“引言”,首先就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位“执着于精神探索和思想言说”、“具有思想家气质”的思想者,以此作为系统论述沈从文思想的前提与基础;而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作者通过多层次的开凿与多方面的比较,以“乡下人”、“重造”、“知识分子”、“文物”等核心范畴为线索,从不同的角度对沈从文的思想进行了整体把握和系统观照,指出“文学家沈从文具有思想家的品格,是一位思想家”,认为沈从文对现实世界及自我生命的思考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系统,从而完成了对沈从文思想体系的整体描述和系统论述。这种全面、系统、整体阐发沈从文思想的研究工作,正如沈从文研究专家凌宇先生所言,“是一次对沈从文全部著述予以梳理、钩成,并加以相应的阐释及逻辑推导,以彰显沈从文思想的整体构架及特色的工作”。(凌宇《〈沈从文思想研究〉序》),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正是基于从整体上系统地阐发沈从文思想的研究目的,概述的作者将强烈的问题意识带入《沈从文思想研究》一书的写作中,大胆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以“独特观念/范畴”作为研究思路,梳理分析沈从文的思想内涵。在该书中,“重造”、“乡下人”、“知识分子”、“文物考古”这些概念,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提纲挈领式的标题,更是沈从文独特思想与精神世界的鲜明体现。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将上述“独特观念/范畴”条分缕析,使在某一核心范畴统合下的“思想家族”细化为更加具体明晰的“家族成员”,如“重造”思想就在作者的梳理下分解为人的重造、国家的重造、民族的重造、地方的重造、经典的重造、工具的重造等细目,此种细化的目的并非为了论述之方便,而是试图探究某一思想内部以及不同思想之间复杂的矛盾统一关系,从而避免单向性的阐释可能导致的沈从文思想研究的简单与粗疏,最终通过核心范畴的特定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从整体上系统地揭示沈从文的思想世界。以这样的研究方法与思路为先导,作者寻绎已有研究成果的局限与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接着往下说”,非常圆满地实现了多角度、多层次揭示沈从文思想的研究目的。通过提炼沈从文思想的核心范畴以及考察核心范畴的内在逻辑关系,阐发了沈从文思想世界的复杂性。

由于时代的变迁(一生几乎跨整个20世纪)、地域的转换(从乡村到都市)、身份的变化(从乡下人到名作家、名教授)、文化的碰撞(东西两种文化的影响)等因素的制约,沈从文的观念世界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与困惑,对于这样一位身兼文学家与思想者的人物而言,任何单向性的阐释都会使原本驳杂而且复杂的思想变得单薄偏枯。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沈从文思想研究》一书总是尽可能多的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思考问题,以辩证的思维求取问题的深入揭示。例如,对于沈从文的“乡下人”范畴,以往的研究常常将其作为“他指”进行理解,“乡下人”即是与“城里人”相对应的“陌生人”、“边缘人”、“野蛮人”,这样的理解固然不错,但相应地也会忽略其中另外一层含义,这就是沈从文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意识。罗宗宇则从“乡下人”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乡下人”自我认同的客观依据、“乡下人”自我认同的目的诉求三个方面,逐层论述“乡下人”这一自我概念的复杂内涵,指出“沈从文进行的‘乡下人’认同,与海德格尔的‘还乡’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或者毋宁说就是近义的表达,他希望返回自然,实现精神的还乡,完成对生命本真存在的探寻”——换言之,由于辩证地思考了“乡下人”范畴具有的双重意蕴,这个常常被沈从文挂在嘴边的语词,传达出的就不仅仅只是作为湘西少数民族族裔的沈从文对都市的向往或厌恶,它同时还寄寓着一个在都市与乡村之间游走的思想者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彰显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在势不可挡的现代化潮流中难能可贵的主体性与独立性。

或许,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与文学史上,沈从文不仅仅只是一位杰出的乡土小说作家,也不仅仅只是一位从事文物研究的隐逸的学者,他还是一位极具自我意识和个性色彩的思想家。

猜你喜欢

乡下人范畴沈从文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拒见沈从文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