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2010-11-22曹世华章笠中

关键词:条码无线网络输液

曹世华,金 瓯,章笠中

(1.杭州师范大学 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113;3.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13)

0 引 言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24 h对外服务的窗口,门诊输液工作是医院门诊医疗流程中的重要环节[1],也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门诊输液工作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输液患者既多又杂,而护理人员相对缺少,忙于应对患者的各种服务要求,难以区别患者姓名中的同名或同音,同时,医院使用的药品种类繁多,药名更改频繁,也增加了护士对新药品了解的难度,从而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病人自我维护意识增强,要求门诊输液工作更安全、高效.如何保证门诊输液工作安全性和高效性,为患者提供安心、优质服务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1 传统门诊输液流程和隐患

文献[2-3]对传统门诊输液业务流程进行描述:护士接收病人药物和核对(人工核对病人、病历、处方以及药物)→手写或者打印输液袋标签→化药配液→注射核对(人工核对病人姓名、年龄以及药物)→病人求助(大声呼喊或者到护士站求助)→护士接瓶操作(再次人工核对)→输液结束(拔针),共7个步骤.其中主要是三大环节,核对、求助、结束操作并记录.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门诊输液流程

经分析,传统的门诊输液流程存在以下问题和隐患:1) 以病人的姓名和年龄为标志进行人工核对病人身份,当碰到病人神志不清、名字发音或姓名相同的情况时,容易产生差错隐患和效率低的问题;2) 以手工书写方式生成输液单和输液袋标签,需要用人工核对的方式才能找到相对应的病人,无法进行自动统计等;3) 病人输液位置的随意性,致使秩序混乱,不方便护士确认病人的位置,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位置占用计划和统计无法做到;4) 病人有不适反应、接瓶、完毕时需要呼喊护士进行操作,造成了输液室环境的嘈杂、护士听不清呼喊及病人位置确认错误等问题;5) 护士的工作量没有统计报表,需要整理纸质文档,护士出现差错和工作疏忽等信息无法纪录,导致医院对护士工作量和差错率考核的困难;6) 医院管理层无法切实了解输液室的实际工作现状以及对输液室护士工作的正确考核.

2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和关键技术

定义1[自动识别Auto-ID] 自动识别技术是计算机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其它的微处理设备进行非键盘输入的一种数据输入技术[5].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采集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减少相关劳动的复杂程度.目前医院对于自动识别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识别、样品识别、血液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病案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Barcode)、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磁条磁卡技术、声音图像识别系统、生物统计识别等方法.

条形码技术(Barcode)包括一维条形码和二维形条码.其中一维条形码只能存储包括数字和字母的30字节的数据,可以表示物品编号信息,因此必须在线联机使用,而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包括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的1 000多字节的数据,并可单独或脱机使用,功能更强、应用范围更广.文献[6]设计开发了嵌入条码技术的门诊输液管理流程,使输液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实现了药房、药库、各护理单元与输液室的高度联动,减少了输液病人的流失和漏费现象.文献[7]提出了以条形码核对技术来解决患者身份与药物的匹配问题,同时排除人工核对可能带来的判断差错.

射频识别技术(RFID)用射频信号来传输被标识物体的信息,与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有远距离、非可视、快速高效、存储容量大等优点.文献[8-9]提出了一种2.4G微功耗主动式RFID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和低频唤醒b技术在微功耗主动式RFID中的应用研究.文献[9]提出在儿童输液流程中开发、应用电子自动呼叫系统缩短输液患儿等候时间,提供人性化服务,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定义2[无线网络] 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构成的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网络使用的频段主要是S频段(2.4GHz~2.483 5GHz频率范围),这个频段也叫ISM (Industry Science Medical)即工业科学医疗频段,该频段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3][11].标准有IEEE 802.11a(5G,54Mbps)、IEEE 802.11b(2.4G,11Mbps)、IEEE 802.11g(2.4G,54Mbps),其中IEEE 802.11b最常用,兼容和支持的无线设备最多,但IEEE 802.11g更具有发展潜力,目前是发展应用的主流.无线网络的可管理性、抗干扰性、无缝连接性、安全性是其在医院应用的主要问题.文献[3][7]分别运用了当今比较先进的无线交换技术即瘦AP的无线网络,无线网络的认证采用WPA和MAC绑定的技术方案,WPA企业级认证更注重于网络安全性,而MAC绑定认证兼顾了使用的方便、安全和速度.

定义3[移动计算Mobile Computing] 就是信息传递技术和无线通信的融合[4].它是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多学科交叉、涵盖范围广泛的新兴技术.移动计算技术使计算机或其它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资源共享.具体说来,就是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手等移动计算工具在不固定的场地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文献[12-13]利用企业级移动终端,通过条形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医院HIS系统相连,通过扫描患者身份条码标签和输液袋条码标签,核对确认后自动生成药物使用执行清单,自动记录执行护士姓名及执行时间,实现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条形码核对的功能.

定义4[移动门诊输液系统Mobile Outpatient Infusion System] 综合上述定义的关键技术,不妨来定义一种移动门诊输液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呼叫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建立门诊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实现输液病人身份和药物信息随时随地准确识别提取,病人和药物准确匹配,移动实时呼叫.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改善输液秩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是目前最先进的输液管理系统,它的运用能有效解决目前门诊输液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

3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流程改造

经过对原有业务流程的分析,笔者认为若要杜绝可能的输液差错以及安全隐患,必须结合信息化技术对整个输液工作进行流程再造.文献[4-6]均提出了对传统门诊输液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如图2所示,归纳输液业务流程的关键点分析及流程再造如下:

图2 移动门诊输液流程

1) 输液前(患者姓名以及输液袋条码标签的生成):采用条码扫描方式获取患者的身份和药品信息,打印患者身份识别的条码标签和输液袋条码标签,确认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关联标志;2) 输液中(护士对输液患者及药物的条码核对):在患者接受输液及接瓶前,护士使用移动数据终端进行患者身份及药物的条码匹配,实现快速而准确的识别;3) 输液中(护士应答患者呼叫):当患者应结束输液或需要接瓶处理、甚至发生病情变化时,按动输液座椅上的RFID呼叫器,护士的移动终端可接收输液室任何地点患者的呼叫,及时处理输液患者求助信息;4) 输液后(患者身份核对):当患者结束输液后,用移动终端核对患者身份条码和输液的状态,确保输液正常完成.

文献[13-14]针对目前医院门诊输液管理流程可能出现的医疗差错,结合当今无线电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研究设计移动门诊输液管理模式,实现了医护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动态的信息核对、交换和匹配.该方案以条形码核对技术来解决患者身份与药物的匹配问题,同时排除人工核对可能带来的判断差错.以无线网络技术结合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巡回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关联,真正实现全程核对的业务要求.

4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结构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包括RFID无线呼叫系统、无线网络系统、移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护士站系统、后台应用系统、扩展功能接口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

图3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结构图

RFID无线呼叫系统由2.4G微功耗主动式RFID呼叫单元、RFID接收器和RFID通信网关组成.呼叫单元安装在病人输液座椅上,RFID通信网关负责RFID数据的预处理,进行数据校验、缓存、过滤和转发,同时负责通信接口协议的转换;

无线网络系统负责移动数据终端和医院HIS系统的数据交互,采用无线交换技术(即瘦AP方式),AP无需任何配置,所有无线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均由无线交换机来负责,POE供电交换机负责AP的数据和电源接入;

移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采用带一维、二维条码扫描和无线接入功能的企业级移动数据终端作为核心部件,也称EDA(Enterprise Digital Assistant),主要进行病人条码和输液袋条码等信息的核对查询、病人的医嘱查询和呼叫信息的即时提醒显示;

护士站系统主要由护士站工作站终端、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枪组成.通过对病人处方单的条码扫描获取HIS系统中病人的基本信息、遗嘱和药物等信息,再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出病人条码和输液袋条码;

后台应用系统主要负责和HIS系统的接口,从数据库中抽取病人的基本信息、遗嘱和药物等信息,使移动门诊输液和医院HIS系统实现无缝连接;

扩展接口系统主要为了实际需求扩充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的功能,比如病人短信通知服务,病人排队呼叫服务等.

5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应用现状

从门诊输液系统信息化发展程度来说,国内门诊输液系统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传统门诊输液系统阶段、电子化门诊输液系统阶段和移动门诊输液系统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门诊输液系统,医院的医嘱、药方单、输液单、输液袋和病人之间的数据信息都是通过人工方式来传递交互的,效率低、差错率高、管理难度大,文献[1][15][16]都提到了在该阶段中如何加强细化工作人员管理来提高管理质量和安全,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仍处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电子化门诊输液系统,医院的医嘱、药方单、输液单、输液袋和病人之间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和自动识别进行信息化管理,效率、安全性和可管理性都比第一阶段有很大提高.但是从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来说,纳入计算机系统控制管理的只能延伸到固定的护士站或输液室配药站.国内大部分医院处于该阶段.文献[6][17][18]利用计算机对传统输液系统上进行电子化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应用的医院有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南京市溧水县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文献[19]提出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是目前的趋势.

第三阶段是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医院的医嘱、药方单、输液单、输液袋和病人之间的数据信息通过移动计算、自动识别、无线网络、移动终端进行了全程信息化管理,它将医院的治疗流程移动延伸到病人,具有效率高、安全性高、病人满意度高、容易管理等优点,同时病人的一些输液异常处理、过敏史等数据以及临床第一手的治疗数据实时地充实到HlS系统中,让病人治疗成为连续的一个过程,为门诊医生监控病人治疗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下一阶段治疗提供宝贵的临床数据.国内已经有一些医院开始应用并取得成功.文献[20-24]描述了采用无线呼叫技术、条码技术、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技术对传统门诊输液流程进行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应用的医院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浙一医院良渚门诊部、烟台毓璜顶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等.

6 结束语

在最近的5年中,国内的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从产生到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进展.在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发展中,自动识别技术是整个信息流最基础的环节.手持数据终端与无线网络的融合是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的关键.和HIS系统的无缝融合和标准化数据交互是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在面对不同医院和不同HIS系统时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开发者、HIS开发者、医院三方在数据标准化接口上应该紧密合作.在医院(包括社区医院)大量应用推广的问题上,嵌入式的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将无线呼叫通信网关、无线网络接入交换机和后台应用系统集成在一台硬件设备上)将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也是今后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的发展方向.

[1] 张玲,叶文琴,席惠君,等.门急诊输液室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0):59.

[2] 钱慧英,诸建强,戴国红.现代化医院门诊输液流程再造的尝试[J].浙江临床医学,2008(8):70-71.

[3] 龚海,陈琢,吴晓澄.无线网络在医院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98.

[4] 付瑞平.移动计算时代正迎面而来——走在移动计算征程上的自动识别技术[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9(4):78-78.

[5] 刘俊华,窦延平.自动识别技术在质量追溯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5(2):30.

[6] 王晓春.门诊输液条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8,3(5):48.

[7] 钱慧英,汪觉民,诸建强.基于无线网络的门诊输液流程研究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3):59-60.

[8] 曹世华,赵方.2.4G微功耗主动式RFID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7-68.

[9] 曹世华.一种RFID的新生儿电子防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381.

[10] 周燕,汤晓敏,程晓微,等.电子自动呼叫系统在儿童输液流程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1):87.

[11] 王荣芬.浅析无线网络在医院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98.

[12] 戴国红,钱慧英.企业级数字助手在门诊输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08,8(7):57-58.

[13] 马骏,胡顺福.基于无线网络和PDA的门诊输液系统的应用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09(1):82.

[14] 周琳.门诊输液流程的再造[J].护理学报,2009(5):49.

[15] 徐洁.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3):71-72.

[16] 高世凤,高世蓉,李玉肖,等.门诊输液室的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8):49.

[17] 许美芳,余秀颜,许勇,等.门诊输液区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8):61.

[18] 许方蕾,孙晓敏,朱丽萍.门急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8):80.

[19] 杨银深,刘晓玲,梁金霞,等.护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94.

[20] 凌云,李忠丽,金雅琴.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1):75.

[21] 赵文,张展,房华.门诊无线移动输液系统的应用[J].科学管理,2009(3):80.

[22] 许波.门诊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5):83-85.

[23] 陈娇玲.电子门诊输液系统应用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77-78.

[24] 医惠科技有限公司.无线门诊输液系统应用案例[EB/OL](2009-10-10)[2010-07-10].http://www.ewell.cc/case.asp.

猜你喜欢

条码无线网络输液
热线互动
浅析影响商品条码质量的主要因素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日杂商品条码质量现状研究
滤波器对无线网络中干扰问题的作用探讨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无线网络的中间人攻击研究
颈枕输液袋
TD-LTE无线网络高层建筑覆盖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