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海运集装箱港口放射性安全方案研究

2010-11-22周一鸣柴长虹胥彦翔杨振宇王智王新宇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0年4期
关键词:道口港区放射性

周一鸣 柴长虹 胥彦翔 杨振宇 王智 王新宇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 200135)

大型海运集装箱港口放射性安全方案研究

周一鸣 柴长虹 胥彦翔 杨振宇 王智 王新宇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 200135)

放射性检测仪器的合理设置是确保放射性检验工作有效的基础。本文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多极检查方案,结合大型港口进出场道口设置的2种模式,对放射性安全仪器的设置方案进行对比讨论,综合考虑全面覆盖、经济合理、计量维修便捷等因素,提出了放射性安全仪器设置的推荐方案,供日常检验参考。

大型海运集装箱港口;放射性仪器;设置方案

1 前言

在研究大型海运港口放射性安全方案时,我们认为海运港口内集装箱货物的物流方向和物流情况应作为主要的因素予以考虑。放射性仪器的配备和设置应在确保放射性货物检出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对原有物流速度的影响,同时考虑将仪器设置在合理的物流位置,以较少的仪器设置覆盖尽可能多的物流线路或进出港的货物。

由于在港区内的物流方向相对稳定,且一般大型海运港口均实施封闭式管理,对港区内的货物、车辆和人员都能形成有效的管理。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考虑将放射性安全仪器设置在港区内。这样,在仪器设置最优的方案下可做到货物、车辆检测全覆盖,如发现放射性异常情况,港区的封闭式管理将提供有效的帮助,即在港区内监控可疑货物或车辆的物流方向,在进出场道口可进行有效的拦截,以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出港区。

2 目前集装箱港口的监管模式

检验检疫部门在集装箱码头对放射性高风险的进口货物实施放射性检测,同时对集装箱堆场定期进行放射性巡查,确保入境集装箱及货物的快速查验和放射性风险控制。对放射性超标货物,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实施退运、销毁、限制使用范围、移交环保部门等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2.1 初筛检测

以上海洋山口岸为例,检验检疫部门在港区配备了车载式和通道式2种放射性初筛检测设备,其中查验场站内的通道式放射仪用于各类放射性高风险集装箱货物的快速查验;另有车载式放射性检测仪定期对洋山保税港内所有集装箱堆场进行放射性巡测,当发现报警时,立即锁定相关集装箱,并通过港区内集卡调运至查验场站,再通过场站内通道式放射仪进一步检测。而对于通道式放射仪,如发生初筛报警,则需实施放射性复测。

2.2 放射性复测

检验检疫部门实施放射性复测的工具为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并根据不同类别商品分别设定预警值。当现场检测集装箱货物放射性测量结果超过预警值时,该集装箱将被暂扣在放射性隔离场地,等待下一步处理或取样送实验室检测。

2.3 实验室检测

检验检疫部门对放射性超预警值的货物现场取样后,及时送相关实验室进行核素分析,并将检测结果比对相应的国家标准,确保合格判定的准确。

目前监管模式下,放射性检测流程见图1。

图1 现行集装箱放射性检测流程图

3 目前放射性检测模式存在的缺陷

(1)检务部门依据进口货物的申报品名和HS编码比对法定放射性检验目录(实施100%放射性检验)和放射性监测目录(实施一定比例的抽查),下达查验指令,没有做到入境货物放射性检验的全覆盖,容易造成漏检;无法监控某些不诚信企业的不如实申报的行为,也无法监管不法进口商的故意夹带行为。

(2)目前口岸配备的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没有透视功能,无法在开箱前发现夹带的屏蔽物质,存在漏检可能;即使仪器报警,也无法掌握箱内基本情况,如直接转入手工检测,工作人员的受照风险较大。

(3)口岸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设置不合理,集中在检验检疫查验场站内,没有充分发挥仪器的全天候、全覆盖的功效。

(4)目前的检验模式主要注重进口货物的放射性检测,而对出口货物缺乏必要的监管。近年来,上海等口岸已经连续发现因为放射性超标原因遭外方退货的案例,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也有悖于国家加强口岸放射性监管的承诺。

4 一次检测仪器设置方案对比研究

针对目前的放射性仪器设置方案存在着一些缺陷,参考欧美等先进国家的港口放射性安全检测模式,我们认为应采用 IAEA推荐的多级检查方案:

●一次检测:即在港区的桥吊、场吊上安装放射性仪器或在港区出入口、港区内通道上安装通道式仪器进行初筛检测。

●二次检测:如果发现放射性异常情况,再将货物运送至查验场地进行复测。

由于一次检测的初筛,是为了同时满足大港高物流和全面放射性检测这2个要求而设置的,所以一次检测的放射性仪器设备的设置地点和方式都非常重要。针对海港集装箱货物的流转情况,我们主要考虑以下3种一次检测的放射性检测仪设置方案。

4.1 在桥吊(抓斗)上安装放射性仪器

本方案是在泊位旁的桥吊(抓斗)上安装放射性检测仪,见图2。

图2 桥吊(抓斗)上安装放射性仪器示意图优点:

(1)对进港船舶装卸货的每个集装箱均可进行实时放射性监测,做到进口和出口集装箱货物放射性检测全覆盖。如发现有放射性异常情况可立即停止操作,将报警集装箱放置在指定的内集卡上,运送至查验点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2)只需在桥吊上安装放射性仪器,仪器安装数量较少,一次投入的成本较低,且正常运作过程中不会对物流速度产生较大影响。

缺点:

(1)由于仪器安装在桥吊抓斗上,在装卸集装箱时会产生震动,容易使仪器损坏。一般桥吊在装卸集装箱时不允许中途停止,故如发生仪器损坏的情况,较难维修。

(2)仪器计量保养时桥吊必须停止工作,所以会对原有物流速度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会降低进出口货物放射性安全检测的覆盖面。

综合此方案的优缺点,可作为“参考方案”。

4.2 在场吊上安装放射性仪器

本方案是在各箱区的场吊上安装放射性检测仪器,见图3。

图3 场吊上安装放射性仪器示意图

优点:

(1)由于港内的场吊主要用于各不同箱区集装箱的堆存和发箱,在每个抓斗上安装放射性检测仪器可实现进出口货物放射性检测的全覆盖。同时,在堆放和发箱时均对集装箱进行前后2次检测,增加了放射性异常货物的检出率。

(2)场吊数量较多,如某一场吊上的仪器损坏,可调配另一台场吊进行检测,不影响物流时间。

缺点:

(1)港内的场吊数量众多,如果每个场吊均安装放射性检测仪器,一次投入的经费较高,不经济。

(2)由于设置的放射性仪器数量较多,在仪器计量、维修和保养时产生的费用较高。

综合此方案的优缺点,可作为“参考方案”。

4.3 在港区出入口或港区内主要道路上安装通道式放射性仪器

本方案是在港区的出入口或在港区内主要道路上安装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

优点:

(1)设置形式和地点灵活,可根据方案情况设置在不同地点,如进出场道口,港区内的主要通道等;通过率高,合理的仪器设置可做到进出口集装箱货物放射性检测的全覆盖。

(2)维修方便,对物流速度影响较小。合理的仪器设置可使仪器计量、维修和保养的费用较低。

缺点:

(1)需对放射性异常的物流方向进行综合考虑。

综合此方案的优缺点,如果通过合理的设置引导路线,解决放射性异常货物的物流方向问题,其可作为“推荐方案”。

5 大港计划放射性仪器设置推荐方案

5.1 一次检测推荐方案

按照第4部分的讨论,在道路上设置一次检测仪器是现有情况下值得推荐的方案。目前,大型海运集装箱港口的进出场道口设置有2种模式:一种模式为进场和出场道口设置在不同位置,即进场道口设置在港区的一端,出场道口设置在港区的另一端(模式一);另一种为进场和出场道口设置在同一位置,即进出场道口并排设置(模式二)。根据这2种模式,我们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推荐方案。

5.1.1 模式一

针对大型海运集装箱港口进场道口和出场道口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推荐在港区内的主要通道上设置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

一般大型港区内的道路为经纬分布,主要通道有南北方向纵向主干道和东西方向横向主干道。根据集装箱卡车物流方向,主要考虑将通道式仪器设置在纵向主干道路口近码头泊位位置(见图4),并按照现场情况,考虑在每条纵向道路上设置2台通道式放射性监测仪。

图4 一次检测仪器设置推荐方案模式一示意图

推荐理由:根据该模式,在港区内主要进出口通道纵向主干道与近码头泊位的第一条横向主干道各交叉口设置放射性安全检测仪器。由于这些路口是港区内集装箱货物进口和出口,及“水水中转”货物的必经之路,因此可做到放射性检测的全覆盖。发现放射性异常后,报警车辆的物流方向也十分明确,可按图示方向驶入查验点进行二次检测。检测效率高,投入资本经济,保养维修便捷。

5.1.2 模式二

针对大型海运集装箱港口进场道口和出场道口设置在同一位置的情况,推荐在进出口道口处并排设置多组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见图5。

图5 一次检测仪器设置推荐方案模式二示意图

推荐理由:根据该模式,在进出场道口设置放射性安全检测仪器。由于进出场道口是港区内陆路运输集装箱货物进口和出口的必经之路,因此可做到陆路运输集装箱货物放射性检测的全覆盖。

5.2 二次检测推荐方案

二次检测的方案最适合布局在查验场地。通过放射性仪器和人员的有效配置,满足二次查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2.1 二次检测仪器及相关配置

二次检测应具备如下的仪器及相关配置:

(1)需配备前道的成像系统,对集装箱进行成像,检查集装箱内是否有屏蔽物。

(2)配备测量GAMA射线和中子计数的高灵敏度放射性检测系统,同时能显示箱内的放射性水平分布。

(3)需在查验点设立中控室,能控制港区内的所有检测系统。

(4)配备信息传递显示设备:包括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设备以及信息显示设备。警报可以通过无线、有线途径发送给相关检验人员、领导和其他部门;所有数据,包括测量结果、照片、摄像,都能储存备份;测量数据能建立数据库,并可与海关、边检等部门的相关数据库进行共享和对接。

5.2.2 二次检测人员及相关配置

(1)配备专职的仪器监测人员:负责对港区内所有集装箱货物通过放射性仪器的情况进行监测,发现有放射性异常的情况,通知港区设卡,同时对报警的集卡驾驶员发出至查验点进行二次检测的指令。

(2)配备仪器计量和保养人员:负责跟踪港区内放射性仪器的运转情况,发现仪器损坏或无法正常运行时,及时报修;同时负责联系计量单位或仪器供应商,对港区内放射性仪器进行每年一次的计量和日常的保养工作,确保仪器能正常高效的运作。

(3)配备专业的处置人员:负责对二次查验后的放射性风险货物进行排查和处置。

(4)配备信息交流传递人员:负责对紧急事件的纵向上报和横向交流工作;同时,负责日常的放射性数据库维护,及同海关、边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交流和信息传递。

5.3 放射性仪器设置方案可达到的效果

通过对大型集装箱港口放射性安全仪器设置方案的研究,得知如采用推荐的设置方案可完全弥补目前检验检疫模式下放射性检测存在的缺陷。推荐设置方案下的检测流程图见图6。

图6 大港计划放射性检测流程

根据此检测流程,可实现:

(1)一次检测(初筛检测)即可实现进口和出口货物的放射性检测全覆盖,避免了以往容易造成漏检的缺陷。

(2)一次检测(初筛检测)仪器配置在港区内,可实施24h全天候的检测,充分发挥了仪器的功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3)二次检测仪器配备成像系统,可避免漏检夹带屏蔽物质的放射性货物,同时可通过检测仪器了解箱内放射性水平的高低及分布,避免工作人员的受照风险。

(4)二次检测仪器的配备,增加了放射性数据库的对接和数据信息的共享,为同海关、边检等口岸执法单位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可做到有的放矢,相互沟通,共同做好口岸把关工作。

综上所述,放射性检测仪器的合理设置是确保放射性检验工作有效的基础。本文所提出的放射性安全仪器设置推荐方案结合了大型海运集装箱港口本身的物流情况和区位条件,并综合考虑全面覆盖、经济合理、计量维修便捷等因素。如能付诸于实践,可提高大型海运集装箱港口放射性异常货物检出效率,保障入境货物放射性安全。

[1] International atomiceneray agency,Detection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at borders, IAEA-TECDOC-1312, IAEA,Vienna(2002).

Research of En try Radioactive Safety Program in Mega Container Port

Zhou Yiming,Chai Changhong,Xu Yanxiang,Yang Zhenyu,Wang Zhi,Wang Xinyu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Shanghai,200135)

Effective radiation detection is based on the p roper setting radioactive instruments.According to the multi step inspection program recommended by IAEA and combining with two modes of gateway in mega container port,a program of radioactive instruments setting is com pared and discussed.With considerations of comprehensive coverage,economic rationality,convenient measurement and maintenance,a recommended program is proposed for routine inspection.

Mega Container Port;Radioactive instruments;Setup program

X34

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009 IK191)

猜你喜欢

道口港区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利用站内联锁条件的几种特殊道口处理方案
列车接近道口通知电路的改进处理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