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港放射性安全人力资源配备和培训方案的研究

2010-11-22柴长虹周一鸣杨振宇王智刘峰王新宇裘文玮蒋屹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0年4期
关键词:放射性货物检疫

柴长虹 周一鸣 杨振宇 王智 刘峰 王新宇 裘文玮 蒋屹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 200135)

大港放射性安全人力资源配备和培训方案的研究

柴长虹 周一鸣 杨振宇 王智 刘峰 王新宇 裘文玮 蒋屹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 200135)

我国大型港口的放射性安全至关重要,急需一支技术过硬的检测和应急处置队伍。本文着重阐述了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所必须的人力资源要素以及相应的人员培训方案,并介绍了提升检验检疫系统放射性检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以及对改进放射性安全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提出了设想。

放射性安全;人力资源配备;综合素质;培训;组织结构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沿海出现了上海、深圳、广州、宁波—舟山、青岛、天津等一批大型港口,并先后晋升全球20大港之列[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商贸交往更趋频繁,同时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也日趋猖獗,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后推出了旨在通过在有关港口安装检测系统,阻止核及其他放射性材料非法运输的“特大型港口计划”(以下简称“大港计划”),通过在其本土以外的世界大型港口安装放射性检测系统,构筑核反恐的第一道防线。目前该计划已经在希腊、新加坡、荷兰、芬兰等国实施,2005年起中美就“大港计划”进行了多轮谈判,现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目前,我国正积极借鉴“大港计划”中其他国家的做法,以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努力提升口岸放射性安全管理水平。

我国口岸放射性安全监管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引起了管理层对进口货物放射性风险的关注,在原进出口商品检验和卫生检疫系统,逐步开展了口岸放射性检验工作;1999年三检合一成立检验检疫局后,上海检验检疫各口岸分支机构在职能处室的领导下,逐渐形成了一支放射性检测队伍,其人数还在逐年增加,主要承担入境货物的放射性检测、口岸放射性安全管理、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本论文着重探讨检验检疫系统内放射性安全人力资源配备及其培训方案。

2 我国大型港口放射性安全计划人力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2.1 专业要求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监督管理的对象很广泛,包括旅客、货物、运输工具、邮件等;同时,管理的环节也很复杂,包括入出境的申报、现场查验、取样、实验室检查,后续监管、信息上报等[3];特别是对于放射性不合格的商品,需要比对相关国家标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出规范的处理,因而包含了行政执法的具体要求。由此可见,放射性检测工作需要的是口岸把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这一岗位需要核物理、放射学、公共卫生、化工、外贸、法律等多学科的专业人才,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查验人员应注意学习本人专业以外的学科内容,不断充实业务知识,提高现场工作水平。

2.2 必备的基本素质

2.2.1 常用仪器的使用

以上海为例,目前口岸使用的放射性检测仪器设备主要用于检测进口货物中的γ射线,检测仪器主要有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便携式剂量计和能谱仪。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对进口货物的放射性水平的初筛检测,要求口岸查验人员对初筛检测报警的货物,能通过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的信息输出功能了解货物的放射性水平分布,以便在使用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进行复测时更具针对性[4];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主要用于对放射性初筛报警的货物进行复测,在尚未配备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的场站,查验人员直接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现场检测,要求检验人员能对进口货物的放射性当量剂量率做出规范、准确的测量,通过核素识别功能判定超标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并能参照相应货物预警值对进口货物的放射性当量剂量率做出判断,决定是否还需进行核素分析。

2.2.2 放射性基本原理和基本个人防护知识

在口岸查验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放射性核素种类除了天然放射性核素,还可能有人工放射性核素,放射性剂量高低也可能相差很大,查验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放射性超标货物及其他放射性异常情况,因此口岸查验人员必须掌握放射性基本常识;同时,在查验过程中,通过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确保检验人员免受不必要的辐射。这些都是查验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2.3 查验人员必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

作为口岸执法人员,应该全面了解放射性检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见表1。

表1 与放射性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续表1)

2.2.4 常见放射性高风险商品的现场查验操作

放射性高风险商品的现场查验涉及到多个环节,查验人员首先对受检货物进行单证审核,了解该货物的品名、产地、包装等相关信息,通过检索以往查验的资料,大致了解该类进口货物的放射性水平;对于首次进口的货物应予以重点关注;然后通过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和(或)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进行规范的现场检测。根据测得值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是否还需进行核素分析;如超过警戒值,应及时上报,并按上级指示做好相应的处置安排,例如,现场控制,人员疏散与救护、设置警示标志,对该批货物进行隔离等。

3 大港放射性安全计划人力资源配备的不足

3.1 数量方面

目前,我国的口岸放射性检验更多的是针对进口货物本身,一方面造成大量非法定检验的货物放射性漏检,另一方面忽略了对入境人员及携带物、交通工具、运输工具、邮件等的放射性检验,并由此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如果要真正做到全覆盖,口岸的检测人员还存在较大缺口。

3.2 专业设置

由于我国口岸检验检疫查验人员对进口货物必须实行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一站式把关服务,因此很难做到对于包括放射性检验在内的所有检验内容都很精通,加之口岸卫生检疫和动植物检疫的工作极为繁重,因此上述两类专业的执法人员占绝大多数,而学习核物理专业的执法人员数量太少,增加了后期培训的困难。

3.3 结构

口岸的放射性检验工作需要经验的积累,由于我们起点低,起步晚,放射性检测仪器配备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刚刚接触放射性检验工作,仪器操作能力较为欠缺,检验和处置放射性超标货物的成功案例更少,制约了检验水平的快速提高。

4 培训方案

4.1 检验人员的培训

4.1.1 入门培训

4.1.1.1 文字教材培训

文字教材的培训对象主要为检验检疫系统新进人员及新从事放射性检验岗位的一线业务人员,通过培训使相关业务人员具备放射性理论、法规、标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使用放射性检测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和判定的工作能力。采用定期组织放射性检验工作培训班的形式,使用书面教材传授关于放射性基础知识、放射性检验依据、放射性检测仪器及其操作规程、放射性检验监管工作程序、典型案例以及国际国内最新动态方面的知识,并组织课堂问答、书面考试、仪器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察专业工作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及资质认定。

4.1.1.2 多媒体教材培训

在文字教材培训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视频教材短片的形式使一线业务人员能更直观地了解放射性检验工作的现状,增加感性认识,熟悉放射性检测工作的各主要流程及仪器使用和个人防护方面的知识。

放射性多媒体教材培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概论与基础知识(包括放射性检验依据、放射性基本知识、放射性防护知识、电离辐射标志)、仪器与设备(包括通道式、便携式、车载式放射性检测仪和α、β表面污染检测仪)、放射性检验工作流程(包括放射性检/监测商品范围、进口货物放射性检验监管工作程序、实验室核素分析、信息上报、结果评定与出证、后续管理、数据归档)、典型案例等。

4.1.2 强化培训

强化培训的对象主要为从事放射性检验工作的业务骨干,通过系统内外的各类培训班及经验交流会以及国际国内放射性相关信息的动态分析交流等多种方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从事放射性检测、判定及后续处置方面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深化。强化培训的目的是建立一支基础知识过硬,具有较丰富的放射性检测及处置经验的业务骨干队伍,可以承担放射性检验与教材的制修订、重大事件处置等工作。强化培训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4.1.2.1 检索国际上放射性高风险货物检测动态

通过互联网检索以及国内从事放射性工作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了解国际国内关于放射性高风险货物检测的最新动态。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收集检测实例的数据及资料收集,建立起放射性高风险货物的档案库,作为日后放射性检测工作的参考依据。

4.1.2.2 学习国际组织机构的最新规定

了解并学习国际组织机构(例如 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规定,结合国内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不断完善现有放射性检验监管模式。

4.1.2.3 讨论典型案例

在收集放射性超标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组织案例讨论会,通过对以往放射性检测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出改进方法,形成系统的放射性超标货物及高风险货物的处置和管理程序。案例总结讨论与一线工作相结合,旨在提高应对放射性超标货物的处置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4.1.2.4 研究国际核反恐的最新动态

将放射性检测工作与国际核反恐工作相结合,加强放射性检测工作的敏感性,在放射性检测过程中重视现场核素识别和判定,熟练掌握各级应急处置程序的启动条件和实施程序,加强与环保、公安、海关等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能力,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制止核恐怖和核走私活动。

4.1.2.5 讨论国际国内核事故案例

开展对国际国内核事故的学习,如广岛原子弹事件、比基尼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戈亚尼亚辐射污染事件等,对放射性的危害进行充分了解,督促业务人员在检测工作中严格遵照国家标准及相关规程,注重个人防护,加强工作责任心,避免类似事故的重演。

4.1.2.6 外出交流培训

我们检验检疫系统内部有不少机构的口岸放射性管理水平处在前列,例如大连局放射性检测仪器配置先进,具有测中子射线的功能,且实现了信息数据的远程监控;山东局放射性管理人才济济,参与起草了国家标准GB20664《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厦门是中国进口石材最大的口岸,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方案;新疆阿拉山口屡次查获进口废钢材放射性超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5];深圳局在旅客行李的放射性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还有我国香港地区已经实施了美国的“大港计划”。建议有实力的检验检疫部门之间适当开展口岸放射性监督管理业务的交流,取长补短,促进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4.2 协检人员和港口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大型港口中,除了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执法人员和协助口岸执法的工作人员以外,港区本身也配备了相应数量的物流运输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培训,一旦发生口岸放射性突发事件,将会出现政令不畅、次序混乱的情况,因此必须开展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应急演练,重点在于事发现场的控制、人员疏散和救护、隔离警戒、放射性防护措施等。

5 放射性检测人才建设的相关措施

5.1 人员岗位相对固定,予以定向培养

口岸放射性检验工作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随着检验人员查验货物种类批次的不断增加,只要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自然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放射性高风险货物现场检测技术;在放射性超标货物的处置方面,也能逐渐积累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从而掌握一整套处置流程。

5.2 参与编写放射性检验的教材

通过参与编写放射性检验教材,能熟悉国家口岸放射性监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文件以及不同商品现场查验的要求;经过教材编写专家组的讨论研究,进一步掌握放射性检测、处置和自我防护的理论知识。

5.3 制定相应口岸放射性监督的内部规章制度和要求

能更好地了解有关放射性高风险货物检验监管方面的政策,切实贯彻国家对于放射性超标货物处理的工作思路和精神。

5.4 国家局培训或系统内交流活动

例如2007年由总局卫生司牵头在大连举办了《口岸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应急处置培训班》,使参会同志对放射性检测工作的认识从口岸日常的放射性检测防护上升到保护国家利益、防止核走私、核污染,维护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及保障社会稳定的高度,并通过对《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响应》、《放射性检测仪器的使用》、《放射性报警相应处置程序》、《口岸核与辐射反恐流程设计》等课程的学习讨论,了解国内质检及卫生系统在放射性现场检测、防护、处置和核反恐等方面的先进知识。使口岸从事放射性检验工作的人员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看待所从事的检测工作,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专业处置能力。

5.5 多种放射性检测仪器的熟练操作

熟练操作口岸配备的各类放射性检测仪器和设备,特别是掌握各类仪器的功能和特点,并加以灵活运用,在找到相关判定依据的同时,尽可能少受辐射伤害。

5.6 参与或观摩放射性演练

例如2009年9月,总局组织部分分支局到张家港观摩《进口废物原料放射性严重超标应急处置演练》,通过让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参与或观摩放射性演练,使其了解对放射性突发事件的起因、现场发现、检测过程、现场判断、处置流程和方法等,为以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5.7 放射性异常或放射性不合格商品的后续处置

对放射性异常货物的后续处置要求规范彻底,整个处置过程有利于促进检验人员进一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高放射性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熟悉移交环保、海关等相关部门的程序等,可以拓展放射性检验和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

5.8 放射性高风险货物生产经营企业实地调研

通过对相关生产经营企业实地调研,可使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全方位地了解放射性高风险货物的原料采购及进口、生产加工工艺及废料处置的基本流程,基本掌握生产厂家对员工进行放射性防护的相关措施,对今后的口岸检测和货物放行,移交环保部门进一步监管等提供经验和依据。

6 大港放射性安全人员组织结构的设想

当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放射性检测和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就可以考虑组建专门的大港放射性安全管理队伍。目前,上海检验检疫局试点由检验鉴定监管处牵头,抽调各个分支机构部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放射性检验工作人员成立了放射性检验工作小组,对于推动上海局的放射性检验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工作小组主要承担了以下工作:

(1)定期检查各分支局放射性检测仪器、防护器材使用情况;

(2)规范放射性检验相关业务操作流程;

(3)调研放射性检验业务开展情况,向决策层提出该口岸放射性检验人员、仪器配置等方面的建议;

(4)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

(5)重大案例?的分析讨论;

(6)编写和完善内部培训教材;

(7)参与横向联系系统内的其他检验检疫部门以及环保、海关、技监等兄弟执法部门等,加强协作,进行联合执法等。

我们建议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整合本部门内部的专家,充实工作小组,另一方面聘请科研院校、环保部门等从事放射性研究的专家担任顾问,对口岸放射性管理工作提出建议见图1。

图1 人员组织结构示意图

[1]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2008年全球20大货柜港排名榜[EB/OL],http://www.simic.net.cn/news/detail.jsp?id=35911,2009-3-23.

[2〗 中国证券报,中美特大型港口计划实施,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70607/06553668631.shtml,2007-6-7.

[3] 徐建浦.国境口岸放射性监测工作探讨[J].口岸卫生控制,2009,3:10~11.

[4] 李大庆.通道式核辐射监测系统在口岸放射性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9,5:432.

[5] 常熟国检金属材料检测中心,放射性超标废旧金属涌入我国边境地区[EB/OL],http://www.cmc.js.cn/NewsShow.asp?id=19.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Radioactive Safety in Megaport

Chai Changhong,Zhou Yim ing,Yang Zhenyu,Wang Zhi,Liu Feng,Wang Xinyu,Q iu Wenwei,Jiang Yi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Shanghai 200135)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radioactive safety in megaport,it’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 highly skilled team for inspection and emergency treatment.The elements of hum an resources,the plan of personnel training,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echnical staff,as w ell as the assumption of 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radioactive safety management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Radioactive Safety;Hum an Resources;Comprehensive Quality;Personnel Training;Institutional Framework

X34

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009 IK191)

猜你喜欢

放射性货物检疫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逛超市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