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2010-11-20周英智马丽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脉压微量肾小球

周英智, 马丽娜, 冯 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 北京 100053)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肾脏是其主要的受累靶器官之一,EH一般持续发展 5-10年,就可出现轻至中度的肾小动脉硬化,出现早期肾损害,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最终导致肾衰竭[1]。目前研究认为微量白蛋白尿是 EH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 1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等资料,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 2006-01~2009-07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共 137例,男 85例,女 52例,年龄30-89岁,平均(61.3±9.7)岁。按脉压差不同分为2组:≤60 mmHg(低脉压差组)和>60mmHg(高脉压差组)。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根据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美国 ABPM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自动监测 24 h非优势侧上臂血压及心率,从上午 8:00到次日上午 8:00,白天规定为6:00-22:00,夜间 22:00-次日 6:00,采样间隔白天 20 min,夜间 30 min,嘱患者保持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 ABPM数据为监测时间大于 24 h且有效读数大于 80%。监测结束后记录全天平均收缩压(24 h ASBP)、舒张压(24 h ADBP)、脉压 (24 h ABP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舒张压(dDBP)、脉压(d 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舒张压(nDBP)、脉压(nPP)。平均 PP=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压单位为mmHg。

1.3 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于入院第2天清晨开始留取 12 h尿,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隔日再测定一次,取两次平均值,正常值为0-20 μg/min。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及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比较 低脉压组和高脉压组 EH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13.82±3.65)μg/min和(21.08±3.97)μ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高血压肾脏损害是高血压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高血压肾脏损害并给予积极干预有利于肾脏疾病的早期防治和延缓病情的进展。高血压肾损害起病隐匿并且进行性加重,其引起肾功能损害的起始机制是由于高血压累及毛细血管网导致肾小球的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即高灌注、高滤过和毛细血管的跨膜压升高[3],球内高压导致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损伤,使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最终肾小球内高压将导致球内所有固有细胞损伤,从而使肾小球硬化、毁损,肾单位丧失,又进一步引起其他肾小球内高压,形成恶性循环。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被认为是 EH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标志[4]。而脉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5]。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脉压与能判断肾脏早期损害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6],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脉压水平密切相关,与文献[6]报道结果相一致。脉压增高的基本机制是大动脉僵硬度的逐渐发展,其反映了大动脉的硬化程度。脉压增大对血管起着一种“冲击”作用,脉压增大后,由于血压在收缩和舒张期波动较大,肾脏的血供和肾小球囊内压不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使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大,管壁弹性成分容易疲劳和断裂,血管壁严重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硬化及血流减少,出现肾损伤,这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增高的原因[7]。另外,有研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还与糖尿病、肥胖等其他危险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也同时可以导致脉压升高[6]。

早期诊断干预能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有研究[8]发现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达标后,大多尿微量白蛋白有所下降,脉压原来较高者且经治疗后有改善的亚组,其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明显,说明良好控制血压确能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而且提示脉压控制意义可能更加突出。因此,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为尽量减轻靶器官的损害,不仅要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要控制脉压,更好地改善大动脉僵硬度。但是对于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2] Veerman DP,De-Blok K,Van-Montfrans A.Relationship of steady stat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to 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1996,9(5):455-460.

[3] 唐政,季大玺,黎磊石,等.抗高血压治疗对大鼠慢性肾衰的影响[J].肾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4(4):324.

[4] Cerasola G,Cottone S,Dlgnoto G,etal.Microalbuminuria,renal dys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Hypertens,1996,14(7):915-920.

[5] 朱理敏,王宪衍.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9):573-574.

[6] 杨文,李燕玲.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尿微量蛋白有关联[J].心脏杂志,2008,20(1):89-90.

[7] Viazzi F,Leoncini G,Parodi D,etal.Pulse pressure and subclinical cardiovascular damage in primary hypertensio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2,17(10):1779-1785.

[8] 郭舜奇,唐小玲,许少英.高血压患者脉压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0):839-840.

猜你喜欢

脉压微量肾小球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