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合唱教学 演绎精彩课堂
2010-11-18曹会玉
曹会玉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部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团体合作与协作能力,将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与不同的音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体现出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一线教师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对于行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合唱教学作为一种集体完成的活动事项,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和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运用各种旋律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在新课程背景下,该如何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和学习兴趣呢?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如下五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善于利用乐器教学,提高合唱能力
乐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将乐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一项改革,有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是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必然需要。因此,教师应把课堂乐器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识谱能力,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例如,声音比较准确的竖笛,不仅可以独奏、合奏,还物美价廉,在学校可以被广泛采用。再比如,近几年新兴的音乐课堂教学器具——口风琴,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齐奏、合奏、领奏等形式中来,在结合键盘乐和吹奏乐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中培养学生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难题,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合唱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有目的地设计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心理氛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的兴趣。音乐是一门比较抽象而又充满了情感色彩的艺术,需要教师通过角色扮演、节奏旋律、生动的语言等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才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叮铃铃》一课时,通过PPT进行情境导入,展现了高山、白云、羊响铃声、牧童吆喝声以渲染氛围,为感受歌曲意境做好铺垫。在接下来的环节,教师的范唱使学生掌握要领,并在学生合唱环节,适当对歌曲进行了处理,抓住歌曲中“响铃声和牧童吆喝声”以及“那就是我们赶羊群”这两个难点部分进行重点解决,以帮助学生做到变化音的音准以及二部合唱的和谐振,在情境中感受歌曲意境。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合唱教学“太虚”的问题,也大大培养了学生对参与音乐合唱教学的兴趣。
三、体验音乐情感,提升合唱水平
学会歌曲并不等于会唱歌,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仔细品味歌曲内涵,才能激发他们内心对音乐的热爱,获得审美满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所了解,想象出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抓住歌曲的关键,主动地想唱,创造出近乎完美的音乐。
以《七子之歌——澳门》一课为例,先让学生念歌词,因为歌词是表达歌曲意境的直接“代言人”,素有“曲眼”之称。通过念歌词,学生才能明白闻一多先生是将澳门比作一个日夜思念母亲的孩子,并能深情地读出歌词中“诉说”“期盼”“呼唤”等核心词汇,为后面合唱有感情打好基础。
四、注入生活气息,努力完善合唱课堂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小学生天性活泼、积极好动的特点,把生活融入课堂,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以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丰富音乐课堂。
例如,在简谱识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在音乐的大家庭里有七个成员,他们分别是音符1234567,就像童话《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一样非常奇妙,他们组合在一起就能演奏出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训练中,也可以模仿各种动物叫声来让学生模仿并说出动物名称,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这方法也显得高效、有趣。
五、寻求多样化练唱方式,提高合唱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需要的是快乐愉悦的合唱体验。教学方法单一、机械式地反复练唱,只会让学生失去对合唱的兴趣,也让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合唱教学改革走入两难的境地。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如小组对唱、二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进行多维度教学,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如在学习一首新歌时,教师可以把歌曲中的两个声部分为两首歌曲来学习,待学生熟悉后再进行合唱练习,可有效降低合唱的难度。
总之,二声部歌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是小学中高年级唱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程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投身其中,创设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引导学生步入真善美的音乐殿堂。◆(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