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站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的探讨
2010-11-16何大恒
■何大恒
一.乡镇文化站的工作职责
乡镇文化站是集书报借阅、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乡镇文化站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是密切联系广大农村、城镇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最前沿阵地。其最核心的功能应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于大众。
结合十七大对文化事业的重点指示,当前乡镇文化站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前提,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并结合城乡统筹的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农村乡镇的文化站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将体现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快和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从而展现现代新农村文明的美好图景。除了做好党的文化政策宣传机构,乡镇文化站还应起到普及指导科学、教育,培育广大农民群众的文明风尚,抵制封建迷信,愚昧习俗等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建立群众业余文化组织,指导、培训业余文化骨干,并辅导其开展各项文化工作等活动,贯彻十七大对于文化建设指示的重要目标;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交流为指导方向,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深入群众文化组织,指导、培训群众文化活动人才,努力提高群众文化团体业务素质和艺术水平;完成好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这都是乡镇文化站的工作职责。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应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向全民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1.文化产业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时对发展文化产业作了着重强调,其中报告中八次提到了“文化产业”。国家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是在2000年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报告中,这期间,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十七大对文化发展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使文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同时,国务院2008工作要点公布中明确指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与文化产业建设之间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势必对促进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作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式切实需要将文化产业化,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将是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要点。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兴起的高潮中,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乡镇文化站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是体制问题,常常面临的困境是资金不足,对这一切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政府。政府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近40亿元,支持各地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投入最大的一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保证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是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政府在尽可能的保障了对公益性文体事业的投入的同时,乡镇文化站自身应该做怎样的努力配合政府的支持,以改变现状、拓展新路呢?
首先,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乡镇文化站应按照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转变为企业化的经济实体,这样不仅可以为文化事业争取资金来源,还能拓展文化站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资金渠道,可以开展更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满足当前农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系统工作的良性循环,而这本身也正遵循着创新的规律。
其次,农村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在实现自身体制机制顺畅基础上,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知名品牌的文化企业和集团,培育新的农村文化市场主体,使乡镇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专业人士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克服单纯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价值局限。所以在乡镇文化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一说文化产业就是所有的文化都要以营利性方式去发展,更不能失去文化站的根本职责,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力求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达到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建设的双重目标,这样的改革才是具有可行性和生命力的改革。
2.全民化
全民化即是培养业余、鼓励全民、面向大众。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和业余骨干队伍建设,充实专业队伍的后备力量,组织有一定文艺特长、积极性较高、乐于奉献的业余人员成立文艺队伍并适当进行专业培养,在储备文艺人才的同时自然提高了部分群众的文化素质,并且扩大了文化站的影响力。加强各项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鼓励全民参与到其中。争取多建设一些全民性的设施和活动场所,如农民夜校、文化娱乐中心,多开展面向农民群众的各种文化艺术培训等。
3.网络化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普及,文化站的网络方向的建设发展势必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文化站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发展乡镇文化事业,不应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脚步。
乡镇文化站的网络化是文化站实体的延伸和扩展,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在侧面普及了农村和网络教育,为农民带来新的视野,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快捷、方便的平台,是农民群众享受文化精神生活的新家园。
乡镇文化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对于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是必要前提。并且需要指出的是,乡镇文化站网络化,重点不应放在所谓的‘农村网络文化站’的形式上类似网吧式的硬件建设,而是在必要基础设施基础上,将文化站建设的各项内容建立完善的网站,将文化站实体延伸到更广大的平台,发挥更强大的宣传作用,并能制定相关网络文化业的发展目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利用网络科学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是缩小城乡文化的差距的有力措施,规范化的网络文化站必将成为文化事业具有巨大潜能的新载体。
4.特色文化品牌化
在2008年全国两会议案提案中,上海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赵丽宏提出中国书法申遗的议题,建议由政府出面,尽快将中国书法艺术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多方关注。书法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也是世界对中国文化关注的焦点之一,可以称之为中国的一项文化品牌的象征,申遗刻不容缓。这也正符合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其民族性,保护其独特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目标。地方文化站应结合国家政策努力推广国家特色文化,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乡镇文化站开展的文化活动,应该在已有的文艺形式丰富、多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文化优势,积极发掘本地方具有保留和发展价值的特色文化,不仅可以保护地方民间特有的文化品种,更能加以设计、包装,力争打出自己的文化品牌,为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广阔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