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琴筝漫谈
2010-11-16徐文蓓
■徐文蓓
琴筝艺术在扬州十分流行,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人李颀在《琴歌》中写道:“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这是关于扬州琴史最早的记载。当时扬州的著名琴人是薛满,她的故事见 《云仙杂记》。书中记载音乐家李龟年到岐王府作客,听到幕后音乐声起。李龟年是审音辨律的专家,当他听完一支琴曲,就说:“这是秦音慢板。”再听完一支琴曲,就说:“这是楚音流水。”果然,先弹的是陇西人沈妍,后弹的是扬州人薛满。这样,薛满就成了古代第一个留下姓名的扬州琴人。
唐代的扬州不但有人弹筝,而且有人造筝,这有刘禹锡的《夜闻商人船中筝》和白居易的《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可证。当时扬州的筝家,则有李周。吴融曾作诗《李周弹筝歌(淮南韦太尉席上赠)》,他听筝的地方淮南,也即今天的扬州。诗中说,李周自幼学筝,因筝艺杰出,终于被皇帝召见。他弹出的筝声,“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又如石罅堆叶下,泠泠沥沥苍崖泉”。从诗中可以看出,李周是唐代梨园乐人,自幼学习音乐,善弹十三弦筝。他起初在民间,后被召进宫廷,晚年又回到故乡。
唐代还有当时的“第一筝手”薛琼琼。薛琼琼是玄宗时人。据宋人张君房《丽情集》载,薛琼琼为“开元中第一筝手”。天宝十三载(754)清明,玄宗下旨让宫娥出东门赏春踏青。书生崔怀宝避让不及,退到路旁的树下,恰见车中一个宫女美丽端庄,深情地凝望崔生。后来在教坊供奉杨羔的撮合下,两人匿于府中。事发之后,杨羔求救于杨贵妃,贵妃乞求玄宗开恩,最后玄宗将薛琼琼赐与崔生为妻。但也有记载说,薛琼琼是唐僖宗时人。僖宗时,连州秀才黄损游扬州,结识当时的第一筝手薛琼琼。琼琼本是蜀人,战乱中来到扬州,歌、诗、乐、舞样样出色,尤擅古筝,成为国手。黄郎和琼琼一见钟情,誓共生死,最后两人团聚于长安。千百年来,薛琼琼的名字已经成为文学中的经典。如宋人晁元礼《浣溪沙》云:“瑶珮空传张好好,钿筝谁继薛琼琼。”元人曾瑞《王月英元夜留鞋记》云:“薛琼琼有宿缘仙世期,崔怀宝花园中成匹配。”薛琼琼成了一个忠于爱情并擅于筝艺的永恒的女性形象。
宋元时代的扬州筝家,第一要数沈生。元人张翥有一首 《声声慢·扬州筝工沈生弹虞学士<深远溪沙>求赋》,词中的扬州筝工沈生,就是一个留下名字的元代筝家。张翥是山西人,随父在杭州读书,一度隐居扬州,曾任国子助教、翰林学士。他是一个风流文人,擅长乐府,人称“元代词宗”。他游历的地方都是江南名城,所以写给艺术家的词特别多,其中有筝妓、歌姬、琵琶女,也有扬州筝工沈生、苏州歌者罗生等。元代扬州的筝艺,萨都剌在《鬻女谣》中曾经咏道:“扬州袅袅红楼会,玉笋银筝响风雨。”萨都剌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少数民族诗人。他路过扬州时写过好几首诗,如《赠弹筝者》:“银甲弹筝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表明当时扬州古筝十分常见。
元末扬州琴人王有恒,曾避乱于江南,斋名叫“听雨篷”。他的朋友谢应芳,曾写诗提到这位扬州琴家,诗的题目是《维扬王有恒,避乱居东吴三十余年。所至寓舍,以“听雨篷”名之。多学,能琴,而善饮。醉则鼓琴自娱,故自号曰“醉琴”。然乡土之思,亦尝于琴发之。予盖相闻而未之识也,吾友释仲翔专书为求二诗,遂为赋之》。诗人高度赞美了王有恒的琴艺。
明清时扬州琴人最多,如明人魏文璧,善于鼓琴,曾游历京师。当时人顾清为他题诗《维扬魏文璧工诗,能琴,善画。幅巾布袍游京师,萧然不与尘土杂。将还,与德卿御史各赋诗送之》,诗中有“清沟绿树绕江都,树里人家画不如”之句。据刘少椿先生《广陵琴学源流》说,清初徐常遇,善琴,风格与常熟派相近,学者尊为广陵派,著有《澄鉴堂琴谱》。同时又有徐祺,毕生研求琴学,集海内外名谱,辑为《五知斋琴谱》。其后有吴仕伯,著有《自远堂琴谱》。秦维翰,著有《蕉庵琴谱》。其后又有僧人云闲,集辑《枯木禅琴谱》。近代扬州琴家,则有孙绍陶、王芳谷、胡芝甫、夏友柏等,民国时还成立了广陵琴社。扬州八怪中,汪士慎最爱听琴。他的琴友有孙淑林、宋默夫等人。汪士慎有《听孙淑林弹琴》、《过茧庐听宋默夫弹琴》等。广陵琴派遗产丰厚,代表性的琴曲有 《樵歌》、《渔歌》、《佩兰》、《龙翔操》、《山居吟》、《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明清时扬州的古筝更加盛行。例如张岱《陶庵梦忆》写扬州清明的风俗,是“茂林清樾,劈阮弹筝”,弹筝成为扬州人踏青的重要内容。清代的扬州女性喜欢弹筝,住在扬州的诗人孙枝蔚在《春日忆郊游》中说:“挟筝妓女来梅岭,对酒渔翁唱竹枝。”说明梅花岭下有歌姬弹筝。乾隆年间,扬州的筝人不但独奏,也参加合奏。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有个民间艺人郑玉本,出生于仪征,“尝以两象箸敲瓦碟作声,能与琴、筝、箫、笛相和”。至今,用象牙筷子敲击盘子,还是扬州民间的一种特殊伴奏方法。清代名声最大的筝女,是陈素素。这位自称“二分明月女子”的扬州女子,生活于清初,工诗善画能弹筝。她曾经历过一段坎坷的爱情。起初,她和书生姜仲子相爱,仲子就把她带回家中。不久,有扬州豪强将素素强行夺走。姜仲子失去素素,寝食俱废,于是暗中修书,送给素素。素素见信,咬断黄金指环捎回给仲子,“环”谐音“还”,表示一定要回到仲子身边。这段故事,一时传为佳话。苏州朱素臣据此创作了著名传奇 《秦楼月》,歌颂他们坚贞的爱情。陈素素有《述怀》一诗,自述学筝的经历:“妾非农家女,少小在芜城。十三学刺绣,十五学弹筝。”由此可知,陈素素自幼生在扬州,从小就受到女红和音乐等严格训练。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音乐传统非常深厚,琴筝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现在,扬州的琴筝艺术非常普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为发扬优秀的民族艺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