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旋律影视片在外国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2010-11-16杜芳
中国高等教育要同国际接轨,必须扩大外国留学生的比例。目前世界范围内汉语热持续升温,年均增长幅度超过30%。据教育部统计,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为4000多万。现有24万外国留学生在华深造。24万留学生在中国,作为“学生”就需要“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如何教育,才能让在华留学生成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成为推进中外教育务实合作的重要推动力,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毋庸置疑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对中国仍有许多不解之谜,国外对他们的宣传和教育使得他们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了疑问和想象。而主旋律影视片就是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政权大力提倡和扶持的、反映其政党思想观念和政治诉求、符合其价值取向并居于意识形态正统和主流地位的影视片。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主旋律影视片在外国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一件认真而又严肃的工作。
1、优秀主旋律影视片引入到留学生教育的因由
优秀主旋律影视片的价值本质及审美功能是其作为留学生教育资源的内在根据。影视在当今文化艺术领域,可谓是最普及的文艺样式,具有“全民共赏”的性质。随着影视剧的发展,及其影像性特征,影视片目前已经拥有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均不可比拟的巨大受众。作为大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主导,影视剧的创作、发展和传播对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对人们文化心态的塑造和文化人格的构建,对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华留学生不会不关注中国影视。
主旋律影视片,是中国影视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49年建国到今天,当代“主旋律”影视剧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迅猛的发展。就现有的“主旋律”影视片来说,根据其所表达的内容可将题材大致分为军事战争题材,人物传记题材,社会生活题材。
军事战争题材多表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当代军旅生活和当代军人的新面貌,这类影片在思想内容上进行的是爱国主义宣传,使广大观众深切缅怀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同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和革命发展史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观众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产生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抱负。
人物传记题材的“主旋律”影视剧是用传记形式拍摄的,以曾经创造过历史奇迹、做出社会贡献的伟人、英雄、劳模的生平事迹为依据,并通过影片中的主人公来完成意识形态功能的影片。人物传记题材的“主旋律”影视剧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人物:具有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如《英雄郑成功》、《詹天佑》等;革命先驱和领袖人物,如《孙中山》、《邓小平》等;英雄模范人物,如《郑培民》、《首席执行官》、《焦裕禄》等。“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和民族的精英,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动力,也是历来各种文艺作品注重刻画的艺术形象。”[1]这类影片张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崇高、神圣、正义、乐观主义”,凸现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人格,讲求集体本位、推崇仁爱原则、提倡人伦价值、追求精神境界。这些主要人物身上释放出的人格力量,为实现一个和平友爱进步和谐的理想社会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社会生活题材的“主旋律”影视片取自与我们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实,又反过来对所有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人们起推动、激励、鼓舞、警策作用,这是这批作品的共同特征。[2]社会生活题材的主旋律影视片往往是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通过主要人物的生活际遇影射当前的社会生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宣扬了某种思想立场或价值观。这类影片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平凡质朴的人物形象,具备许多大众文化的特征,较之其他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九十年代社会生活题材的主旋律影视片影响较大的有:《亲情树》、《凤凰琴》、《灯塔世家》、《烛光里的微笑》、《大宅门》、《喜莲》、《过年》、《咱爸咱妈》、《夫唱妻和》、《丑娘》、《金婚》等。这类影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表现我们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婚姻、爱情、劳动、伦理、道德的影片,都是有益于社会现实人生的,而且它们表现的意识形态与主旋律精神是完全合拍的。
主旋律影视片对留学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正是在于它能表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如《开天辟地》、《建国大业》。可以使留学生从中体会到、感受到、进而能够认识到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轨迹和趋势,能真切感受到表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当今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可谓是中国百年不遇的大变化大激变,给人们带来许多冲击,同时也带来无数困惑,有许许多多让人们思索、让人们感动的人和事。艺术家在主旋律影视片中挖掘表现的当代中国现实为留学生了解中国提供了平台。可见主旋律影视片是留学生正确了解当代中国历史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2、优秀主旋律影视的隐性教育资源开发是增强留学生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我国以往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将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但这种教育手段和方式过于粗糙、单一、僵化,教育者在灌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权威性和强迫性,使受教育者感到被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显然不能为留学生所接受,甚至会引起其反感。而为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让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继而爱上中国,又不能不对其进行教育。所以开发优秀主旋律影视的隐性教育资源,非常重要。影视片可以向观众传达它的主题意识,价值观念。主旋律电影具有区别于其它类型影片的美学特征,影视片对受教育者感官上和情感上的刺激,可以使他们在看片的同时,无意中融入到影视片中所描述的情景之中。其本身强大的艺术魅力,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充满意象化的镜头,都会使留学生在感受身临其境的同时, 在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这对于留学生了解中国,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重要意义。
3、引入到留学生教育的主旋律影视片要做到美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由于留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他们对意识形态色彩特别浓厚的影视片难免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引入留学生教育的主旋律影视片要做到美的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要寻求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主旋律影视片,要寻求把单一的政治理论、道德规范的灌输,转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熏陶、塑造、感染性强的主旋律影视片。寻求渗透性和情理交融,能够借助一些较为委婉的方式来达到政治教育目的的主旋律艺术片。从国外研究的现状来看,影视作品在表现意识形态的时候通常不会很明显,而他们很多成功的影视作品不论在创作、传播方面都值得中国主旋律影视片去借鉴和学习。首先主旋律影视片要突破题材类型的限制,实现多样化。在美国,“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就是一回事儿,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鸿沟。国产主旋律影视也不应该在既定的题材类型里画地为牢,主旋律精神完全可以从另一层面比如言情片、悬疑片、娱乐片、武打片甚至科幻片去表现生活本质、委婉地传达时代精神。美国的很多电影都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只是大多都有商业元素的包装,使其要表达的意图不那么明显。就像Louis Giannetti所说的,“意识形态是电影的另一个语言系统,但常是经过伪装的语言。”[3]。美国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瑞恩》、《勇敢的心》莫不如此。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艺术与商业的矛盾始终是困扰电影界的一大难题,尤其在今天,这个矛盾尤为突出。主旋律影视一直以来都以主题意义重大,思想导向正确为衡量高下的标准,与票房价值、艺术元素似乎无缘。其实,主旋律影视片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时代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它首先应该是艺术作品,必须以其美轮美奂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吸引人、打动人,用其所承载的精神来征服人,与纯粹娱乐电影相比,主旋律影视片更需要票房。因为没有人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说,主旋律影视剧比起其他影视更需要艺术化。艺术性是主旋律影视片的生命线。主旋律影视片在艺术上上了层次,质量品味得到提升,才能吸引观众,才能获得新生,真正起到主旋律影视片应起的作用。
4、搭建全社会主旋律影视片的传播平台
要让主旋律影视片走进留学生,就要搭建全社会主旋律影视片的传播平台。首先,学校应该开设影视欣赏课,通过课程有效地传播主旋律影视片。其次应该通过红色景区考察途径,配合主旋律影视片,以走访影视作品原创地原型人物的方式加深留学生对主旋律影视片的思考。再有,加强网络建设,把主旋律影视剧放在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让留学生在进行网络娱乐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主旋律影视片。
结语
在第七次文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文艺已经变成了综合国力的一个表现,应该作为软实力参与国际竞争。这为主旋律影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旋律影视不仅要参与构建综合国力,更要参与国际竞争。
培养对我友好,学有所成的国际性人才是我国培养留学生之目标。对中国了解得越深,也就越有可能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友好使者、沟通的桥梁。留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他们同时是一批宝贵的外交资源。利用优秀人力资源,弘扬中国文化,播撒友谊之种是外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应该承认,教育功能并不是主旋律影视片的全部功能,而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利用影视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和手段,但是,这决不应该是我们无视或者否认这种功能确确实实存在并且始终发生着重要作用的理由。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并且更好地发挥影视片的教育功能,对我们改善当前留学生教育的局面,提高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都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1]廖婧.《我国主旋律电视剧的主题与形象分析》[J]. 知识经济.2009,13:157页.
[2]思忖.《直面现实与弘扬主旋律——略论90年代现实题材影片的进步与不足》[J].电影艺术.1994,03:4页.
[3]Louis Gianne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