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额”时代的韩国电影产业新变化探析
2010-11-16耿羽,蒙建维,彭玉钧
一、韩国电影产业新挑战:银幕配额制试行令改进案
1998年,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宣布以电影分级制度代替电影审查制度,并再次加强了韩国银幕配额制的执行力度,在经历了1999年的“光头”运动[2]和“《生死谍变》[3]”事件后,韩国人对本土电影的关注热情高涨,韩国电影产业也由此走向了强劲的振兴之路。尽管此间韩国政府内部对金大中的本土电影扶持政策一直存有争议,但在各方努力下,以银幕配额制为中心的这套政策一直伴随着韩国电影产业跃上了亚洲电影强国之列。
在银幕配额制有效执行期期间,即韩国国内所有影院每块银幕一年中都必须上映146天的国产电影,大量的诸如《生死谍变》、《太极旗飘飘》等在内的韩国大制作电影在政策的呵护下得以迅速成形,并构成了对抗好莱坞工业化电影入侵的中坚力量。
然而就在多数韩国电影人满足于并致力于维持这一平衡状态的情况下,2006年3月7日,韩国政府正式通过了银幕配额制试行令改进案,把146天的义务上映时间缩减为73天。尽管这一试行令改进案是出于实现对美国自由贸易以换取更大国家利益,以及解决金融危机影响下韩国民众的就业问题等目的,但试行令依然受到了韩国电影人早已准备好的抗议。以“捍卫本土电影尊严”为宗旨的示威活动和各种集会此起彼伏,包括韩国资深电影人崔岷植、安圣基、李秉宪等人在内的大量韩国艺人强烈要求政府收回这一试行令改进案,他们担心试行令改进案将进一步加剧2005年韩国电影市场已经出现的萎靡态势。
但是,这次抵制运动却收到了与1999年韩国“光头”运动不一样的效果。抵制运动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电影人层面上,韩国普通民众并没有像“光头”运动时期那样与韩国电影人积极配合。一方面是韩国本土电影在此前的扶持政策呵护下取得的成就令韩国民众倍感自信;另一方面是韩国电影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叙事雷同、情节设置相似等问题,韩国电影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突破瓶颈,也许还能大放异彩,故步自封,必将辉煌难续,而电影人一时间并没有找到有效措施打破这个瓶颈。政府的强硬立场和民众的漠视态度直接把这次电影人抵抗运动推上了“一个人起舞”的舞台,此前风起云涌般的电影人集会和游行活动最终落寞退场。
二、韩国电影产业新变化:《超速绯闻》与《牛铃之声》
在银幕配额制缩减政策的刺激下,2006年、2007年以及2008年三年时间里,韩国电影产业持续了2005年的惨淡景象。尽管在这段时间里,韩国电影人在其已取得的电影制作经验基础上努力求新求变,可是更多的韩国高概念电影却仍然以亏本收场。银幕配额制缩减后的韩国电影产业似乎步入了萧条的严冬。然而2009年年初前后上映的中等投资规模商业电影《超速绯闻》和低投入独立电影《牛铃之声》却拂着春意撼动了这三尺寒冰。
《超速绯闻》是一部喜剧电影,由韩国导演姜炯澈执导完成,于2008年12月4日在韩国首映。影片讲述了一个36岁男人与22岁女儿以及7岁孙子之间的故事。《超速绯闻》避开了此前韩国喜剧电影中惯用的叙事模式,即通过夸张的表情或肢体动作生硬地炮制喜剧效果。《超速绯闻》把一个离奇的故事在电影中以真实手法演绎,通俗却不低俗,荒诞不经的开始,滑稽的叙事过程和亲情回归的结局不仅博得了观众的笑声与泪水,更让观众在轻松中反思着未婚生子、明星丑闻等等这些沉重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丧失问题。另一方面,《超速绯闻》也凭借着其焕然一新的电影叙事方式在韩国电影票房纪录上至今保持第六位。此外,该片也在2009年6月19日的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
不同于《超速绯闻》的电影性质,《牛铃之声》在创作手法和情感刻画上更加重视普通民众的情感。影片是以纪录片形式呈现给观众的低投入独立电影[4],由韩国导演李忠烈执导完成,于2009年1月在韩国首映。电影讲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韩国老农和伴随了自己四十年的老黄牛之间的故事。电影中,行动不便的老农不时流露出对老黄牛生命即将逝去的无奈,以及对老黄牛辛勤劳作奉献一生的敬意。“老伙伴”的真挚感情让观众在落泪之余更加感叹到我们所自誉的“现代文明人”标准有多少荒诞的成分。此外,《牛铃之声》也凭借其超脱的“朴实”艺术精神带来了最好的电影市场回报,影片仅在2009年2月20日-2月22日的韩国电影周末票房排行榜中,就以投资最少的独立电影击败了众多大制作电影位列第一,创造并保持了韩国电影史上独立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同时,《牛铃之声》现象也引起了国内外电影界的特别关注。韩国有电影评论家在《牛铃之声》上映后即敦促多年缓慢前行的韩国独立电影界要改变观念:“我们必须谋求独立电影的多元化,让它从政治正义的强迫中摆脱出来…”在电影首映后不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研究所也通过美国电子杂志《亚太艺术》发表了一篇题为《〈老伙伴〉[5]和一股韩国电影新浪潮》的文章,讨论了《牛铃之声》的成功意义和韩国独立电影市场的广阔前景,并对《牛铃之声》所引起的韩国独立电影复兴现象进行了介绍:“虽然韩国批准了和美国的自由贸易法案后,韩国银幕配额制有所放松,并且电影产业呈下滑趋势,但独立电影的生产力反而在增加。”
韩国在被迫通过电影配额制度试行令改进案后,虽然电影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持续衰退现象,但是以《超速绯闻》和《牛铃之声》为代表的中等投资规模商业电影和低成本独立电影却预示着韩国电影产业的一条新出路。相比之下,在至今尚未完全散去的金融危机阴霾中,好莱坞工业化电影也做出了将部分重心从高概念电影转移到更易打动人心的低成本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上来的电影产业格局调整。韩国银幕配额制试行令改进案后的电影产业最终又变成了新的起点,最终再次加强了韩国电影产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其所取得的成绩除了得益于韩国电影人自身的努力之外,笔者认为,银幕配额制试行令改进案的后续措施和电影分级制度也起到了重大作用。韩国政府在通过银幕配额制试行令后,随即发放了四千亿韩元的国家财政补贴用于资助本土电影的摄制;为鼓励本土电影的多样性发展,筹建近百座电影放映场所;利用五年的时间建立起资金雄厚的韩国电影发展基金……电影分级制度则是指在电影的摄制过程中创作人员不受干涉,在电影上映前需将电影呈交相关评定部门审查,根据内容分级后,规定给不同年龄群体观看的制度。
由此可见,只要是新颖有趣、制作精良的电影,不管是主流、商业还是独立电影等,都能够受到大众的青睐。在银幕配额制缩减后的韩国电影市场重组的探索过程中,以《超速绯闻》和《牛铃之声》为代表的中等投资规模商业电影和低投入独立电影,大大改变了银幕配额制缩减前大制作电影独占上风的状况,多样化的电影共存局面再次繁荣了韩国电影产业。
三、结语
在韩国政府通过银幕配额制试行令改进案后不久,复旦大学的聂伟博士就于2006年在《电影评介》第16期中发表了《不断重临的产业起点:银幕配额削减前后韩国电影产业观察》一文,文章对“后配额时代”的韩国电影产业走向进行了预测。聂伟博士认为:“首先,缩减义务上映本土电影的天数也就是扶持土本电影的优惠政策结束,为躲避试行令改进案后电影市场中的投资风险,投资人会更加倾向于中小规模电影的生产,即低成本、高回报将成为试行令改进案后韩国电影投资的主导方向。”以2008年为例,曾被誉为当年最令人期待的韩国电影《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虽然上映不久就吸引了近700万观众,但最终因为巨额的投资未能摆脱2008年韩国电影产业整体亏本的命运,而与该片情况相类似的还有《神机箭》、《京城往事》等高概念电影。2009年《超速绯闻》的出现则打破了2008年韩国电影产业的僵局,中等投资规模电影是电影市场的投资趋势,电影艺术叙事创新形式则是在此压力下的重生形态,高回报则是对电影艺术新生态的肯定。
“其次,在题材投资方面,银幕配额制缩减后的韩国电影产业将继续进行其擅长的类型电影创作。因为此前的经验证明,类型电影的全面繁荣才是支撑整个韩国电影产业的基础。”2009年,尽管以《牛铃之声》为代表的独立电影的突然崛起甚至让韩国电影人自己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但是目前韩国电影界已经普遍认为,《牛铃之声》的成功是韩国电影产业的重大变化。在《牛铃之声》出现后,韩国国内影院对小电影和独立电影兴趣倍增。获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夏夏夏》,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奖、多维尔亚洲电影节大奖、国际评论家奖等五项国际电影奖的《粪蝇》等一批低投入独立电影纷纷上映并获得好评。
针对银幕配额制缩减后韩国电影人的抗议,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曾作过这样的表示:“当年我们实行配额制,是因为韩国电影还很脆弱,就像一个学步的孩子,需要大人的扶持。但是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难道我们不该让这个孩子独立行走,而是永远搀扶着他吗?……”韩国电影产业格局在银幕配额制缩减后更加趋于完善,中等投资规模电影居中且居多,高概念电影和低成本独立电影数量“势均力敌”且分居上下,即构成了更为成熟的“纺锤”状电影产业格局。
注释
[1]主要是指面对好莱坞工业化电影入侵情况时采用的,以保护和发展本土电影为目的的放映制度。
[2]为了抗议韩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国内电影市场,韩国电影人发起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因不少男性电影人以剃光头的形式在政府部门、城市广场等地进行抗议活动而得名。
[3]韩国导演姜帝奎于1999年根据南北朝鲜军事对抗过程中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影片上映22天后即打破了当时韩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该片为韩国电影注入一支强心剂,引发了韩国人对本土电影的热情并直接导致了韩国电影走向振兴。
[4]创作者自己筹措拍摄资金、自己承担投资风险、自己开拓发行渠道…一部电影的所有环节都是依靠自己独立完成的。
[5]《牛铃之声》的英文译名。
[1]聂伟.华语电影与泛亚实践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97-203
[2]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编著,周健蔚,徐鸢译.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318-419
[3]魏萍.关于电影配额制度—就韩国电影配额缩减问题采访聂伟博士 [J].贵州:电影评介,2006,27(14):18
[4]王月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生产机制和精神特征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5]单冬梅.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特异性探寻 [D].吉林:吉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