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弘扬传统文化正气 紧贴当今社会实际的艺术作品
——访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吴小平
2010-11-16陈雁程
■陈雁程
记者:吴老师,盐城市淮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淮戏《二饼上城》,从拿出剧本初稿到彩排公演仅用了短短五个月时间,最终获得了2009—2010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称号。您对这部戏如何评价?
吴小平:应该说《二饼上城》(编剧陈明、袁福荣,导演蒋宏贵)是一台高质量、有新意,既流畅又完整的演出。该剧延续了盐城市淮剧团一如继往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态度。小人物、小事件、小制作,幽默诙谐的轻喜剧风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态度。塑造了当今舞台上并不常见的“这一个”,乡村教师田半车(人称田二饼)独特的人物形象。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达到如此的艺术高度,在全省的艺术生产中是不多见的。
记者:这个戏的故事很简单,田家湾老教师田半车受乡亲们的重托,进城追讨一笔迟迟不得到帐的捐赠款。于是在进城之后,就发生了一连串妙趣横生的故事。田半车来到城里的所见所闻,恍惚中油然生起的困惑和感慨的心理流程非常真实可信。那么吴老师,您能告诉我们田半车这个人物刻画有什么独特之处?
吴小平:比如酒店大堂里的纠正错别字这场戏,愤然斥责菜谱篡改成语的广告辞,他说:“你们不是用文化来赚钱,而是糟踏文化来赚钱!”发出了一个老教师震聋发馈心声。这既符合一个乡村老师的人物性格,又真实的描绘了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的“社会流行病”。面对学生焦浩运在捐赠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不诚信,他让焦浩运以“诈”组词20个。这样的戏剧动作,既有人物的智慧,又是老师的职业习惯,也只能发生在田半车身上。深夜遇见闯红灯的常老九,他固执地要给常老九补上一课,让人捧腹之余顿生敬意。学生玉秀对他的大胆追求,他虽然怦然心动,但始终恪守他内心“底线”,让人会心一笑又体悟到淡淡的沧桑之感。最后在众学生面前的“悔过自责”,把一个底层教师的文人情怀展示得酣畅淋漓、动人心魄。全剧通过 “讨捐上城”、“酒店纠错”、“登门补课”、“智审衣柜”、“深夜出走”以及最后一场的师生共唱“人字歌”等一系列的戏剧场面,把一个真实可信、可敬可爱的乡村教师塑造得栩栩如生。
记者:看完戏后,我感受到在转型期的世态众生相里,田老师这样的小人物是这个社会乃至这个民族“大写的人”。这个人物有什么现实意义?
吴小平:我们的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的主流价值体系无论怎样构建,都不能突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线。这个戏和这个人物的价值,是在轻松愉悦中感受思辩的思想力量!因为我们当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仁义诚信的缺位”、“实用、实际、实惠的思潮泛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不经意间面临挑战与颠覆,而这个戏有着他的现实意义和警世作用。
记者:盐城市淮剧团您已经很熟悉了,对于他们再次创作出一台入选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您对这个剧团有什么评价?
吴小平:这个团是个区级小团。曾经出过不少优秀现代戏。《鸡毛蒜皮》、《十品村官》两度进京代表江苏参加全国性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主创人员都是本团的,有比较扎实的生活积累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他们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与现实生活“零距离”,观众非常喜欢。从这次验收演出的强烈剧场效果中,我们看到:这个戏的演出市场肯定很好。这个团以前的获奖作品基本都演出了千场以上,从《马代表进城》到今天的《二饼上城》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新创作。据了解,这个戏进入排练场之前就大改了十三稿,这种敬业精神难能可贵。
记者:这部戏的前景您如何看待?
吴小平:这个戏未来的加工前景看好。这个戏现有的文本基础和舞台呈现,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将这个戏放在全国舞台剧的大格局中比对,大部分评委认为,该剧已具备了参加全国性艺术赛事的品质和实力,全剧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正气中,始终紧贴着当今社会实际。全剧没有一句政治说教,而处处看到对真、善、美的追求。没有过度的揭示生活中的消极面,又含而不露地隐喻出生活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对每一个人物都没有脸谱化的处理成“好人”和“坏人”,但每一个人物的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作者善意的嘲讽,透出了况味无穷的人生哲理和沧桑感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二饼上城》在不断的修改打磨中,将会在艺术攀登之路上愈走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