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媒体:领导干部应学会与媒体沟通
2010-11-16□王梅
□王 梅
善用媒体:领导干部应学会与媒体沟通
□王 梅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化的党政干部从政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时代的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媒介素养,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策略。当前,虽然大部分干部的媒体意识显著增强,对媒体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与媒体的沟通、联系也更加紧密,敢于也善于在媒体面前发布消息,阐明政府的立场。但是,也应该清醒看到,不少单位和部门的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还存在各种不足和问题。
2009年发生的一系列官员“雷语”事件,反映出某些官员的媒介素质亟待加强,民意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从“你们记者管得太多了”,到“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再到“你是不是党员?”以及“我拉屎要不要通知你”……这些官员每次发出的“雷人”之语,都会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质疑、诘问、批评、分析、多思维的舆论反弹,往往让涉事官员陷入舆论的旋涡。从“雷语”事件教训中可以看出,一些领导干部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培养良好的媒体素养。
当前政府官员应对媒体存在的问题
在突发事件中应对媒体的经验不足。自然灾害、群体性上访、事故等突发性事件往往带有负面效应。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部分干部由于应对媒体经验不足,往往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封锁事件消息,认为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少有突发事件能够完全隐瞒,封锁消息无疑会引起更多媒体的关注。一旦被曝光,会给党和政府公众形象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面对媒体采访,讳莫如深,遮遮掩掩,还有少数干部企图对事件真相迟报、谎报、瞒报或不报,结果反而给政府工作带来被动,使群众对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产生质疑。三是缺乏主动与主流媒体沟通的勇气和主动性。一些干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想让主流媒体知晓,结果等于白白放弃了主动发言的机会。党和政府创办的各级媒体,是舆论的主阵地,如果主流媒体没有了声音,就有可能让小报、网络、境外媒体散布小道消息。
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不够。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不少干部尽管抱有妥善处理的心愿,但实际操作却往往陷入误区:一是有害怕心理,怕被“曝光”,怕被纠缠。有记者前来,要么避而不见,要么无可奉告。这是应对媒体的大忌,给大多数记者造成错觉,那就是你越拒绝媒体采访,就越证明你有不可告人的内幕。这个时候,只有主动向媒体传递正确的信息加以引导,媒体才有可能认为你有诚意解决问题,那些传言、谣言甚至谎言才可能得到平息。二是处理程序不到位。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有的干部仅凭“记者”的一张名片就判断其记者身份,其实在不少新闻媒体中有大量并不具备采访资格的临时聘用人员,甚至还有一些居心不良的社会人员假冒记者招摇撞骗。这就要求干部在接待记者时,必须履行应有的程序。三是接受采访不得当。有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接触媒体不多,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容易紧张,或因准备不充足、情况不熟悉,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有的不注意控制个人情绪,说一些过激的话,结果授人以柄。
利用媒体发布新闻的能力不强。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发布新闻时,一般是寻求宣传部门帮助,或者直接联系媒体,缺乏专门的新闻发言人通过媒体对外发布重要信息和定期通报情况;有的分管领导对新闻业务不熟悉,新闻敏感性不强,与媒体主动沟通较少。
进一步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几点思考
2009年春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着重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加强干部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首先要熟悉媒体,既要选择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作为长期的交流对象,也要注意和经常报道负面新闻的媒体保持联系。其次,要适时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吹风会、座谈会等活动,主动与各级媒体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2008年,新余市某些公务员出国考察账单网上曝光后,有关部门及时在媒体上通报了对违纪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随后,市委、市政府在整顿干部工作作风的同时,邀请多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前来采访,以开明、开放的态度接受记者深入采访,满足公众全方位了解新余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需求。
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机制是避免媒体炒作、消除谣言、引导舆论、树立政府形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一是要由党委和政府部门直接推动,各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确保新闻发布工作规范有序。二是要推动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各地、各单位要择优选拔业务熟悉、反应敏捷的干部担当新闻发言人,并配置新闻发布会必需的各项硬件设施,确保新闻发布成为各地、各单位的常态工作。三是要建立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新闻预案,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提高突发事件中应对媒体的能力。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应对媒体需要智慧和能力,还要讲求一定的经验、方法和技巧。面对突发事件可分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早期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切忌封锁、隐瞒信息。要把握好先机,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并及时披露最新的相关信息。中期要向媒体发布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尽早赢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后期利用媒体重建声誉,重塑形象。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用客观、高效、平衡、透明的报道第一时间赢得了电视媒体的话语权,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海内外媒体广泛采用了央视节目信号,政府对危机处理的快速应变能力、信息开放程度为对外报道争取了主动。
提高接受记者采访的能力。领导干部要随时作好接受采访的思想准备,就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表明态度,作出应答。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太阳能光伏产业,投入新能源领域建设,时任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做客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媒体,介绍新余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情况,力推新能源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办厂。目前新余市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同时,独特的“新余现象”又吸引了媒体纷纷前来采访。
在接受采访时,领导干部应注意几点方法和技巧:一是要保持平等、谦逊、积极的心态,表现出自信、真诚和自然;二是要做好应答尖锐性问题的准备,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回避矛盾;三是要掌握一定的回答技巧,要有条有理回答问题,陈述事件,不说无可奉告;四是要注意控制个人情绪,不要说过激的话和带个人偏见的话,要就提问的内容回答,不说题外话;五是在采访中多说工作,少说生活,不说小道消息。
提高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对符合事实真相以改进工作为目的的媒体监督,各级干部要虚心接受。如果出现了明显歪曲事实、扩大事态、造成恶劣影响的报道,就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消除其负面影响。一是要主动与媒体交流沟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要向媒体提供有说服力的说明材料,做到真正让事实说话;三是要冷静处置,查找问题原因,虚心整改,避免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建立长效的培训锻炼机制。在对党政干部执政理念、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教育中,进行现代媒介素养、传播技能和公共关系知识的综合培训。渝水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党校等阵地,组织各部门单位及乡镇干部参加专门培训,提高应对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锻炼干部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打造一批能力强、懂宣传、了解新闻规律的人才队伍。2009年,渝水广播电视台开辟了《渝水会客厅》《创建文明城市在行动》《乡镇改革开放社会成果巡礼》等栏目,通过让干部上电视讲话、接受采访等形式,锻炼了干部接受采访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
沟通是双向的,新闻工作离不开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记者也要讲究采访领导干部的艺术,以求配合默契取得更好的效果。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记者要坚持党性原则,肩负媒体责任,主动与政府部门联系,切实抓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主动进行引导,化过激为冷静,化对立为理解,化怨气为信心。特别是对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更要快速介入,先声夺人,形成舆论强势,及时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媒体和政府部门一道,齐心协力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消除疑虑,凝聚人心。
新余渝水区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