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贴近谋求创新
2010-11-16于蓓
□于蓓
实现贴近谋求创新
□于蓓
受众是媒体的服务对象,也是衣食父母,媒体必须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视受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尊重受众的收视习惯,才能找准节目的定位,合理安排节目的播出。宜春广播电视台谋求节目创新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以受众为本,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收视调查。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自身查找梳理,我们认为宜春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存在新闻价值挖掘不够,新闻深度报道不够,通过群众视角解读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推动中心工作的效果还不理想,舆论引导水平有待提高;品牌度不强,个性化栏目、精品节目不突出,本地特色文化挖掘利用渲染得不够,影响了媒体实力和竞争力;节目内容的地方性、文化性、互动性、趣味性,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需要加强等问题。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宜春广播电视台从解决影响新闻宣传质量,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入手,从2009年5月份开始对自办电视节目进行全面改版创新。
新闻栏目挖掘深度、广度。《宜春新闻》在时政新闻的“新”“短”“深”上下工夫,减少会议新闻,着重挖掘新闻价值;重要新闻通过编后、述评、链接等方式强化,做深做透;加大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分量;加强对县市台的指导,提高送稿质量。《新闻直通车》是一档民生新闻,现改名为《民生直通车》,力求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拓展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强化“观众热线”专栏,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着力构建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宜春新闻》做到新闻编排组合化,节奏紧密,信息量加大,播出了《聚焦六大产业》《打造亚洲锂都》《求真务实知与行》等多个系列报道,新闻的可视性大大增强。民生新闻强化了新闻宣传的阵地意识、主导意识,提高了舆论的引导力。
栏目形式常变常新。《快乐家园》是2008年6月推出的一档全新的宜春本地新闻、人文、历史等知识有奖问答互动节目,观众参与热情高涨,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时间一长,栏目的固定模式又制约着节目的发展。要想继续得到观众的喜爱,必须求变求新,风格由偏重资讯转变到资讯与娱乐并重的方向上来。改版后的《快乐家园》主动依托社会力量,推出《快乐家园——走进县市区》系列节目,除通过本地知识竞答,让人们了解宜春、宣传宜春、热爱家乡之外,还穿插才艺表演环节,组织观众方阵,使节目高潮迭起,更具规模,更有吸引力。为配合宜春第三届月亮文化节的宣传,《快乐家园》推出《快乐农耕》特别节目,增加户外群众才艺大比拼、趣味体育竞技等,尽可能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让观众成为节目的表现者、宣传者。改版后的《明月访谈》抓住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社会热点,走出演播室,走进宜春学院,与师生们深入探讨创业就业的理念和实践。深入基层,访谈涉及爱心、养老、女性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多样化的话题,与现场观众互动,使栏目更具亲和力。
开发地方特色栏目。地方媒体与本地受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更容易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互动。《纪录宜春》因其收视率不够理想而撤消,取而代之的是开办一档宜春方言剧——《宜春故事》,以百姓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故事为基本素材,采用非专业演员表演的情景再现手法,对白、解说、主持全用宜春方言。开办至今,方言剧栏目《宜春故事》半月一期,每期推出一个20分钟的新故事剧,播出了《气得顿脚》《招呼招呼》《酒后莫驾车》《房客》等反映现实生活,弘扬正气,引导舆论,成为宜春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引来了企业的赞助。
宜春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74%,但宜春电视台一直缺乏对农节目。《乡音 乡土 乡情》栏目定位面向“三农”,传播农村政策、农业技术、农经信息,设立“乡村印象”“老表故事会”“农经宝典”三个板块,介绍宜春市新农村建设的方法经验,宣传致富典型,展示农村风土人情,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扶贫帮困等,播出了《辣椒书记张小平》《魅力小村南惹》等一个个散发乡土气息、鲜活的节目。这是宜春广播电视台打造的新农村建设宣传平台,节目内容的服务性、实用性、引导性赢得城乡观众的注目。
强化频道节目包装。频道包装是一种能彰显频道风格特点、提高频道识别度、有效树立电视台整体形象、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手段。宜春电视台明确频道理念,新闻综合频道为“春宜宜春,播撒文明”,经济生活频道为 “生活与时代同行,服务与生活同步”意在立足本土,培育和演绎媒介精神,突出媒体职责。新闻综合频道主持人参与的形象宣传词为 “掌握传播资讯、把握新闻要点、开掘市场财源、服务百姓百业”,经济生活频道主持人参与的形象宣传词为“分享精彩,引领生活”……八个版本的频道宣传片的推出,使宜春电视台的整体品质得以提升。
宜春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