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摄影家·工会干部
——衢州市摄影家柳锡松印象

2010-11-15毛朝阳

中国工人 2010年4期
关键词:表姐夫三清山衢州市

毛朝阳 叶 榕

老师·摄影家·工会干部
——衢州市摄影家柳锡松印象

毛朝阳 叶 榕

初识柳锡松,是几年前,在一个摄影沙龙的晚会上。

镁光灯下,只见一位身材瘦长、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年轻人,正在台上讲评着一幅幅摄影作品。听他点评的那么入木三分,俨然一位学校里的老师。有人告诉笔者,他是衢州市人民医院工会专职副主席,当了七年衢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的柳锡松。

“偷”相机学摄影

柳锡松的父亲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出生在书香门弟和“书画之乡”浦江的柳锡松,从小喜欢画画。用他父亲的话说,他从小就有天生的对“美”的一种“悟性”。

柳锡松的表姐夫是搞摄影的。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表姐夫相机相框里面的画,比自己的画不知要美几倍。好学的他,求表姐夫教他学摄影。经不住他的软缠硬磨,周末,表姐夫就带小锡松到郊外去拍风光照。想不到,这一带就将锡松带上了“瘾”。那一年,他正上高二。

哪想到,柳锡松对表姐夫那架“红梅”牌老式相机爱不释手。经常将表姐夫的“红梅”相机拿到学校去摆弄。有时,上自修课也偷偷地拉着同学到校外去拍照。

有一次,听说表姐夫到外地出差。已对摄影着迷的柳锡松,手心痒痒的。但无论柳锡松如何哀求,表姐夫就是不肯将相机借给他。借不成就“偷”!柳锡松为了学摄影,平生第一次当了一回“小偷”。柳锡松从表姐姐家“偷”出相机后,不敢在家门口摆弄,走了10多公里路到邻村去拍照。

那时,农村里还极少有相机。忽然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摄影师”,引起全村的轰动。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围拢过来看。问他拍一张照片多少钱,柳锡松摆摆手说,“拍照不要钱!”

看到村里那么多人围着他团团转,柳锡松心里直发怵。脑门上直冒汗,按快门的手直发抖。相机里成像到底怎么样他心里一点也没有数。结果,冲洗出来的黑白照片只有四五张是成功的。不服输的他,过了几天又将表姐夫的相机“偷”出来,重新回到这个村,为村民免费拍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柳锡松经过慢慢的摸索,终于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术,拍出来的照片,可以挂在学校橱窗里展览了。

1985年,柳锡松分配在浦江中学教书。他是位称职的中学老师,同时又是学生们摄影的“指导师”。在他的影响下,浦江中学的许多学生学会了摄影。有许多学生摄影作品还挂在宣传橱窗上。柳锡松本人的摄影作品也多次获奖。

痴情风光摄影

1990年,柳锡松调入衢州市人民医院。当时,医院要创二甲,要成立医学摄影室,需要摄影人才,但柳锡松只懂摄影,不懂医学,怎么办?院领导十分关心:“送你到浙江医科大学学医学摄影吧。”

在浙江医科大学三个月,柳锡松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医学摄影要求很高,丝毫马虎不得。老师要求十分严格,柳锡松很勤快,又很刻苦。在这里,他系统地学到了摄影方面知识,为日后摄影造诣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起初,柳锡松喜欢拍摄人物。然而生性酷爱自然的他还是转向了风光摄影。柳锡松自嘲,“拍风光是养性情的”,然而那些风光照几乎耗损了柳锡松的青春岁月。

到衢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后,不像学校里当老师那样,有寒暑假,只有春节是最长的假期。另外,下雪天封山,没有游客,不受任何干扰,可以拍到许多常人拍不到的好照片。

为了拍好山岩苍郁、群峰错黛的三清山,柳锡松上三清山有30多次,其中有7个年头是孤身一人在山上过春节,还有三个年头是在黄山上过春节的。

那时三清山还没有修栈道,柳锡松得带上面条和睡袋等。常常是一个人在奇峰耸峙的偌大山中,看从峰顶泻下的飞瀑荡气回肠。柳锡松说,有一回拍《起舞弄清影》,他的确是痴了,大年三十的三清山没有丁点人烟,乳白色的纱绉和淡青色的烟雾笼罩着千岩翠玉……喜爱诗歌的他当时激动得要对大自然跪下。一个人在群山中,最落寞的是听到远处人家零星的爆竹声,那一刻,柳锡松流泪了。如果不是深藏在心中对大自然虔诚的热爱,试问,谁受得了永远湿漉漉的鞋子和无边的孤独。

拍风光,柳锡松不但做到“绝知此事要躬行”,还要将衢州风光上升到美学的层面。为了拍摄清代湘军李元度曾驻扎的营盘山,柳锡松多次“驻扎”营盘山。拍营盘山,没有雾不行,雾大了也不行。几番努力,他终于拍出了瞬间雾气氤氲的营盘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营盘山曾经的烽火岁月。衢州风光,柳锡松也拍了许多许多,豆腐摊、烧饼店、孔庙、钟楼、钱江源和大大小小的街巷……

为了拍日出,拍日落,拍云海,柳锡松可以在一个地方蹲上10多个小时。

从早上5点钟,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饿了,啃块干面包;渴了,抓起雪团润润喉,人们问他为啥坐得牢?他说,只要你眼前有种“美”的东西在晃动,你舍得离开吗?哪怕你眨一下眼睛都舍不得,就怕最美的景在一刹那闪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柳锡松的“痴”,似乎也感动了三清山这个“美妙少女”。1992年春天,他用慢速度拍摄,使变幻无穷的雾舞动起来。整个三清山或隐或现,充分展示了三清山最美的一面。这幅名为《起舞弄清影》的作品,成为全国摄影展览入选作品。它填补了当时衢州市摄影界的空白,为此,衢州市委宣传部给予其特别嘉奖。柳锡松也因此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

这几年,柳锡松在全国、省、市报刊上发表摄影作品上千幅。获奖作品50多幅,其中《冬天的希望》获“亚洲风采”摄影奖。

有爱心的摄影家

这几年,柳锡松除了拍风光片,作为一名工会干部,他又把镜头聚焦在下岗职工、困难农民工等群体上。

2002年,他到衢州市衢江区洞口乡东坞村采风。看到有一户叫徐荣姣的家庭,生活十分困苦。丈夫瘫痪在床,不能下地干活,小孩子正在读小学。家庭一贫如洗。柳锡松用镜头,如实记录下来,相关照片刊登在报刊上,并很快帮她找到一份工作。这位女工工作十分勤快,又十分肯吃苦。帮她找到一份工作后,柳锡松并没有放弃对她继续进行援助。他以《打工姐撑起一个家》为题对她进行了跟踪报道。《衢州晚报》以一个整版刊登了一组照片,对徐荣姣一天的打工生活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其中,有一张照片反映徐荣姣一天干完活以后,因没有钱租房子,就用板凳作床铺,睡在食堂里的照片,十分抢眼,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许多读者纷纷打电话给柳锡松,要求重新帮她找到一份工作。几天后,有一位热心读者,终于帮她找到一份有吃的、有住的,工资又较高的工作。徐荣姣拉着柳锡松的手,感动的热泪盈眶。

衢江区洞口乡治岭村,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交通又不方便。当时,不通公路。要步行6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该村。有一年冬天,在一个低矮的小屋里,柳锡松看到有三个穿着破旧衣服、赤着脚的小朋友,低着头,一边呵着气,一边挤在一条小板凳上做作业,一束光线正好照在小孩身上……

穷困的家庭,一群渴望读书的学生……这是一个衢州版的“希望工程”照片。柳锡松怀着复杂的心情,连续按下快门。后来,这张照片荣获“亚洲风采”奖。

以后,柳锡松带领摄影“发烧友”先后到治岭村20多次。除了给村民物质资助外,还通过镜头将该村美丽的景色传递到山外。如今,该村早已成为衢州市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高山外不少游客,为村民带来了不少旅游收入。

有一次,柳锡松正和一批“发烧友”在该村采风,有人告诉他,村里有个小姑娘突然昏迷过去了。村民误以为他是人民医院的医生,要他赶去抢救病人。柳锡松二话没说,赶到病人家里。只见病人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昏迷不醒。柳锡松马上想到向本医院的医生求救。但该村唯一一部固定电话在村主任家里。半夜里,柳锡松敲开了村主任的家门。在电话里向医生求救。听完柳锡松的叙述,医生指示:“马上给病人灌盐水!”病人在灌下盐开水半个小时后,终于苏醒了过来。而此时,柳锡松已紧张得衬衫湿透了。山区的夜风十分寒冷,冻得他瑟瑟发抖。原来,这个小姑娘已生病一个多星期了,因家里贫困没钱医治,一直躺在床上,一个星期没吃没喝。天亮后,柳锡松和村民一起帮助抬到人民医院治病,还给了病人家属200元钱。小姑娘终于抢救了过来。

如今,柳锡松身影只要出现在治岭村口,当地村民就会抢着拉柳锡松到他们家吃鸡蛋面条。柳锡松成为治岭村的“荣誉村民”,群众称赞他是一位有爱心的摄影家。

称职的工会干部

医院,是社会的窗口,与群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医务工作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整天帮助病人与死神打交道,与疾病作斗争。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都很大。作为一名工会干部,如何减轻本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衢州市人民医院,有一种独特的医院文化,那就是有医院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在柳锡松的倡导下,院工会先后成立了篮球、足球、登山、舞蹈、摄影、乒乓球、汽车等7个俱乐部,组织职工举办五项达标运动会、职工野营、郊外钓鱼、书法、美术、摄影、篮球、足球赛等。通过这些集体活动,既培养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又体现了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

柳锡松还用手中的相机宣传职工,宣传医院的形象。由他负责的衢州市人民医院街头宣传栏,内容丰富多彩,有健康知识宣传、职工书画展、名医专家介绍,还有职工摄影展。这些都凝结了柳锡松的心血,也成为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一道靓丽风景线。

2006年,柳锡松荣获“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光荣称号,这也是广大职工对他最好的褒奖。

猜你喜欢

表姐夫三清山衢州市
人情储蓄
水墨三清山
游三清山
游三清山
这才放心
【花样盛年·征文】爱情照亮更年期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庆祝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