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0-11-08曾建川史海良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专业大学生

曾建川 史海良

(莆田学院 体育系,福建 莆田 351100)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曾建川 史海良

(莆田学院 体育系,福建 莆田 351100)

为了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五所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入剖析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消极学习心理

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倦怠是一种消极的萎靡不振的身心状态,是乏力、焦虑、厌倦、冷漠、消沉、郁闷、悲观等的综合反映[1]。学习倦怠是指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2],反映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当前大学生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加剧、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等,使大学生出现认同缺失、抉择失误、人生目标悲观渺茫、消极逃避挫折,学习倦怠现象普遍存在[3]。而体育专业又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就业范围具有行业性,近几年来高校年年扩招,体育人才资源存量增加,社会的吸纳能力有限等,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这使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尤为严重。显然,这种情况违背了高等教育的本意,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试图了解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加深人们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了解,进而寻找更多有效的方法降低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福建师范大学、莆田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江西上饶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西安体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共492人。有效样本构成:男生345人,女生147人;大一学生127人,大二学生127人,大三学生130人,大四学生108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138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354人。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贾燕编制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问卷》[4],对5所大学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有效率达82%。

1.2.2研究程序

在被试中进行团体施测,发放调查问卷,答题后回收问卷,筛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倦怠原因

2.1.1客观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产生倦怠的客观原因众多,主要因素为课堂知识与自己的兴趣不符(55.6%)、就业压力大(49.3%)、教师教学没有吸引力(46.4%)、理论知识与实践脱钩学无所用(34.0%)。这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就业压力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大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以及扩招后学校资源的严重不足,授课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活动,

讲授的内容大多理论性太强内容太深,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部分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有些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尽科学,多年不变,与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严重脱节,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发展水平;就业压力大也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事实证明,专业的就业前景越好,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和学习的积极性越高[5]。

2.1.2主观因素

调查数据表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50.9%)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倦上理论课的首要主观原因。目标是个体在动机性活动中努力追求的结果。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目标能使个体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能激发个体的努力、能增加个体的学习持久性、能促使个体寻求新的学习策略[6],显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则求知进取心低、学习热情低,学习倦怠的水平就会较高。调查也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实用主义思想较严重,对专业技术课较认真但一致对理论课有倦怠的现象,认为技术课才是真正有用的,上理论课没用,不理解部分理论课程的基础作用,又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文化基础差,听不懂,则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从而理论学习成绩落后,导致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成就感逐渐变低,学习倦怠情绪日益严重。

表1 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学习倦怠的客观原因

表2 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倦上理论课的个人因素

2.2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倦上专业技术课的原因

2.2.1客观因素

帕雷托图又可称排列图或主次因素图,截取80%为主要因素,其他的为次要因素[7]。所以运用帕雷托分析法来判定体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技术课倦怠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见图1,取值为79.70%可截取主要因素有9个,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课上人数多教师无法指导每个学生、就业压力大、教师授课片面性只注重考试内容、场地器材条件差、专修课课时安排少开课时间晚、技术课上课时间不合理、所学内容枯燥无味、气候的影响、动作的复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扩招后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条件、场地、器材等更新和添置的速度满足不了体育专业教学、训练的发展需要。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课程体系的适应面窄与社会的需求有严重的脱节现象,毕业生就业情况日趋严峻,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倦怠。

2.2.2主观因素

调查数据表明(见图2),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喜欢上专业技术课最主要的个人因素为身体疲劳或伤病时、对某门技术课不感兴趣、自身进步不明显等。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疲劳或伤病时,无法正常学习动作技能,如果教师在其伤病期间没有很好的关注,就有可能使其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学生对某门技术不感兴趣也是导致其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当学生对某门技术课不感兴趣,体育教师如果没有培养和激发他的兴趣,提高其运动动机,往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当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感到自身进步不明显,在团体中处于劣势,易产生成就感低、自我效能感低,从而引起学习的倦怠心理。

3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应对策略

3.1优化课程体系

现阶段我国课程体系存在问题有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课程门数膨胀、体系结构不尽合理,另外缺乏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兴课程并且对代表专业发展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吸收不够[8]。所以,课程的设置应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构建以学科类与术科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形成以必修课为主,注重主干课程与一般必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限选课程与任选课程的结构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精炼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实践训练环节,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要以经费投入作为物质保障和强大动力的,而近年来,我国由于高校的扩招与学校教学投入增加的比例不同步,造成教学投入额度与发展速度的反差较大,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学校发展、学科发展、教学建设以及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瓶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9]。为此,现阶段,体育院校(系)要在办学规模加大的状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必须首先切实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尽可能地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条件。

3.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缓解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必须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等呆板、陈旧的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尤其是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学科与术科,应采用不同的课堂类型,积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方式进行教学,推广使用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课程设计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3.4建立就业指导体系

导致体育专业大学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压力,就业前景渺茫、看不到未来发展之路,必然会对他们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缓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因就业压力所带来的学习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达成。只有建立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使学校和社会有机地衔接,才能使学生看到希望,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能实现性的目标、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才能使学生将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任务上,激发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使其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

3.6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家把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称为自我效能感。大量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相关,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充分的信心,学习成绩会更好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缺乏信心,或把成败归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对学习过程抱着随意的态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安排的技术动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及动作完成的目标和要求,应该符合学生的总体能力,又适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育教师既要耐心地以各种实例说服学生相信自己的体育能力,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判断自己的能力和所面临的任务难度,给予自己积极语言暗示。

4 结论

1)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的客观原因主要有:课堂知识与自己的兴趣不符;课堂学习气氛差;教师教学没有吸引力;理论知识与实践脱钩学无所用等。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与教育教学质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关系。

2)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的主要个人因素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成就感、课堂知识与自己的兴趣不符、不理解部分课程的基础作用等。

3)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喜欢上专业技术课的客观原因主要有:课上人数多、就业压力大、场地器材条件差、所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师授课只注重考试内容等。

4)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喜欢上专业技术课的个人因素主要有:身体疲劳或伤病时;对某门技术课不感兴趣;自身进步不明显(没有成就感);个人身体素质等。

5)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提出优化课程体系、改善硬件设施、改革老师的教学与手段、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对策,以缓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消极状态。

[1] Maslach,C.and leiter M.P.The Truth about Burout San Francisco[M].CA:Jossey - Bass Publishers,1997.

[2]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 张智,陈镇雄,倪安琪.大学生应对效能、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282-284.

[4] 贾燕.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3-44.

[5] 赵锦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专业承诺——一个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J].科技和产业,2007,7(6):4-6.

[6]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7] 林杰斌,陈湘,刘明德.Spss统计分析实务设计宝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8] 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9(2):86-90.

[9]林顺英.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73-74.

ResearchontheOriginsandSolutionsaboutPhysicalStudents’LearningBurnout

Zeng Jianchuan,Shi Hail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Putian College,Putian,351100,Fujian,China)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learning psychology situations of physical students in university,we us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five physical academies and schools,investigate on their learning situations,thoroughly analyze the origin of their learning burnout and propound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wards it.

physical students,learning burnout,nega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2010-03-20;

2010-05-24

曾建川(1969-),男,福建莆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4.85

A

1672-1365(2010)05-0097-03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专业大学生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