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自备井水污染引发学生腹泻流行的原因分析
2010-11-07张云霞李婷婷
张云霞 田 力 李婷婷
2008年6月24日至7月3日,鸡西市某中学发生88例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爆发疫情,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水源污染引起的腹泻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情况
2008年6月24日至7月3日,全校教职工学生1017人中发生腹泻88例,罹患率8.65%,其中学生9.65%(86/891),教职工罹患率1.59%(2/126),学生发病与教职工发病差异有显著性(χ2=9.08,P<0.01)。男生发病36例,罹患率8.55%(36/421),女生发病50例,罹患率10.64%(50/470),男女生发病差异无显著性(χ2=1.11,P>0.05)。
本次疫情发病高峰是6月29日至7月1日,共78例,占发病数的88.6%;自7月2日生活饮用水管网消毒后,腹泻病已基本控制,证明此次疫情是因为水源污染所致的一次性同源爆发[1,2]。
1.2 现场调查
学校用水有3种水源,两套供水管网设施,甲水源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应的自来水;乙水源为学校自备的井水,自备井所处位置低洼,四周堆放较多淤泥,排水不畅,井壁构造不规范,地表水极易渗漏入井中;丙水源为来自漫漾大沟的沟水。其中甲、乙两种水源共用一套供水管网系统,提供生活饮用水;丙水源供学校绿化浇灌用水。两个供水管网系统均无消毒设施。学校共有3个食堂(学生第一食堂、学生第二食堂、教职工食堂),两个学生食堂交替供餐(每周交换1次)。
1.3 主要临床表现
88例患者中出现腹泻者86例,占97.73%;其中水样便65例、占75.58%,稀便20例、占23.26%,脓血便1例、占1.16%;腹泻10次/d以上11例,占12.79%;腹痛61例,占69.32%;头痛37例,占42.05%;恶心25例,占28.41%;呕吐14例,占15.91%;发热5例,占5.68%;抽搐1例,占1.14%。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例患者中,7例诊断为感染性腹泻,1例诊断为痢疾。
2 结 果
6月30日,随机采集10例患者(包括住院治疗前的8例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5例患者粪便中检出沙门菌。7月1日,分别采集自备井水、末梢水(井水与自来水混合水)、自来水进行水质检测,结果见表1。对学生食堂水池、菜墩、餐具及部分食品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未检出肠道致病菌。
表1 某校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
3 讨 论
3.1 爆发原因分析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提示,6月中下旬曾有强降雨,导致大量污水渗漏入学校自备井内,且自备井未安装消毒设备,消毒措施一直未予落实,当井水被抽到二次供水水池与自来水混合后,造成生活饮用水被污染。从表1水质检测结果证实,学校生活饮用水已受到污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80%的学生有喝生水的习惯,是导致此次疫情爆发流行的重要因素。又从5例人粪便中检出沙门菌,1例患者被临床确诊为痢疾,从而证实该校自备水源受到了严重污染而引起学生腹泻爆发,类似事件在其它地区也时有发生[3,4]。
3.2 防治措施
3.2.1 自来水管网消毒
于7月2日开始,对自来水管网进行全管网和局部管网的彻底冲洗消毒,做到管网末梢水余氯>1mg/L,在管道中维持1h以上,放净管道中高氯水,并用净水冲洗管道,彻底清洗二次供水水池。保持末梢水余氯0.05~0.1mg/L。
3.2.2 自备井安装消毒设备
此次疫情发生时,学校自备井没有消毒设施,要求学校立即安装自备井消毒设施,并使末梢水余氯含量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3.2.3 预防食源性感染
对学校学生食堂及无证食品摊贩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及清理整顿。学生食堂停止制作凉拌菜,从业人员按规定定期体检,食堂餐具做到双消毒,对食堂整体卫生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并做好经常性卫生消毒工作。
3.2.4 隔离传染源
腹泻患者全部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如食堂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3d(口服氟哌酸),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纠正喝生水的不卫生习惯。
[1]何勇,顾群.食物中毒诊断与处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江苏预防医学,2001,12(4):30.
[2]李继华,殷国清,唐锐.流行病学方法在食物中毒实例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14 (1):48-49.
[3]吴松丽,徐奋奋,竺稽定.水污染引起学生腹泻病流行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14(9):440.
[4]宣芙琴,秦岳明,杨中明.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学生痢疾暴发[J].江苏预防医学,2001,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