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建筑领域的危机与危机管理

2010-11-05朱爱春

山西建筑 2010年7期
关键词:偏差危机因素

朱爱春

危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应用于公共关系、公共卫生、公共事件和企业管理中,但大多数中国人是在发生了非典疫情和H1N1流感后才开始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危机的发生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危机所涉及到的主体大到国家、社会、企业组织,小到家庭、个人。所以,危机管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1 危机的概念

1.1 危机的定义

在英文韦伯辞典中,危机的定义是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

澳大利亚学者马丁·罗斯茂认为,危机是在执行特定的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导致的财务损益,人体伤害、损害或拖延的可能性[1]。

组织是一个与其具体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开放系统。系统通过不停地同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维持本身的运行,并保持平衡,称之为正常状态。组织能不能正常运行并保持平衡,依赖于组织的抗偏差能力。组织能够忍耐偏差及纠正偏差的能力越强,则组织本身的偏差可能性就越低,组织就越稳定。

当组织在外部干扰因素和内部不合理因素变化的影响下无法保持正常状态时,就可能出现失控和变态现象。将这些外部干扰因素或内部不合理因素称之为不稳定要素。在系统出现失控和变态的萌芽阶段,从表面上去看并无变化,但系统内部已经开始改变其原有的属性,只是还未威胁到系统的运行。看不出变化的原因是观察者的认识能力有限,以及显示变化的记号较弱。随着不稳定要素不断增强,就会发生累积效应,系统的失控与变态将由量变过渡到质变阶段,这个临界状态表现为突发事件。当系统内部的矛盾激化威胁到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所说的危机就发生了。但此时如果系统的抗偏差能力足够大,系统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恢复运行;否则,原系统将崩溃。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4]。

1.2 危机的特点

1)不确定性。外部的干扰因素很多,组织内部的矛盾很多,很难知道外部干扰因素和内部因素会在什么状态下形成引发危机产生的不稳定因素,而且也无法知道这些不稳定因素要经过多久的累积才会在突发事件的激化下导致系统的失控。2)突发性。由于人类大脑的生物结构和运动规律造成了认知能力的局限。认知的局限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错误的认知模式,不准确的认知模式和学习滞后于现实变化的认知模式。因此,在危机的萌芽状态时或萌芽状态之前,人们很难认识到危机的存在。3)随机性。危机处处都有发生的可能,但危机发生如同种子发芽一样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组织运行中一定会发生危机。4)紧迫性。组织在危机中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利用自身的抗偏差能力,组织将全局崩溃。5)影响范围大。组织是一个与其具体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开放系统,但组织又是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要素。

2 危机管理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危机管理是在突发事件后,人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进而采取应急措施。所以,提高组织的抗“危机”能力对提高危机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的抗危机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递能力。2)对危机实例的学习总结能力。3)快速的反应能力。4)有效的预警机制。5)有效的危机防备计划和资源储备。

所以有效的危机管理是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有效的控制危机的发展趋势从而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影响。正所谓“居安而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准备充分了,危机真发生时,人们才能做到临危不乱,转危为安,甚至可以转“危”为“机”。

3 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比较

这里把风险定义为组织在实施预期目标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引发偏离的可能性。引发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是与该预期目标相关因素中的矛盾组合,包括本身的内在不合理因素和外部环境中的干扰因素,即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如果组织的抗偏差能力较强,能够抵御风险,那么组织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如果组织的抗偏差能力足够大,甚至可以获得意外的风险收益。否则,组织达不到预期目标,只能遭受损失。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是不同的,其差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定义上比较。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危机和风险的发生都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要素组合引发的,而且两者都很不确定。危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难以预测,任何薄弱环节在偶然因素下都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危机发生的组织在全寿命周期内。风险好比一个要达到某地方的人,它知道目的地的方位,却不知面前的那条路可以不用偏离方向而到达。而危机似乎更像人体内的可以致癌的细胞,由于身体的复杂,无法确定什么情形下哪个部位的细胞更为敏感和薄弱会转变为癌细胞。因此危机和风险的性质是不同的。2)从影响上比较。危机使整个系统面临存亡,风险虽然也可能会使组织面临存亡,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会使面临风险的组织崩溃,这取决于组织预期目标的大小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组织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才会投身于预期目标,组织对于风险是有一定的抵御能力才做出自己的选择,没有哪个组织会愿意飞蛾扑火,所以风险发生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基本上局限于组织内部。危机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出乎组织常规和人们心理惯性运行,因此危机爆发造成的后果严重,影响大令人瞩目,不仅关系到组织的存亡,还常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3)从管理方式上比较。因为危机和风险有着不同的性质,所以两者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风险虽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一定范围内风险是可以预测和防范的,所以风险管理重在预防和降低风险。危机由于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发生常出乎常规,难以进行预测,并且无前例可循,能够控制和管理不是危机的结果,而是危机的态势。所以目前的危机管理更多的是应急管理。4)风险可以看作危机的组成部分。风险和危机都是由于组织内在不合理因素和外部干扰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发的,但危机是对整个组织的运行来说的,风险是对组织中的一个未实现的目标来说的。风险的发生不一定给组织带来危机,但危机发生时组织事实上会有风险。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论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可以借鉴到危机管理中来。危机管理是一个难度更大和需要不断探索的新领域。

[1] 鲍勇剑,陈百助.危机管理——当最坏的情况发生的时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8-39.

[2] 沈建明.项目的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

[3] 李德明.浅谈精品工程中的精细化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36):191-192.

[4] 马丁·罗斯茂.建筑工程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

猜你喜欢

偏差危机因素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解石三大因素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危机”中的自信
关于均数与偏差
自适应两级UKF算法及其在时变偏差估计中的应用
危机来袭/等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