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术创新的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2010-11-04

关键词:授权量浙江省浙江

刘 锋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浙江温州325011)

基于技术创新的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刘 锋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浙江温州325011)

本文对浙江省1990-2009年出口贸易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增长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从相关性的大小进行分析发现研发经费的投入与出口贸易的相关性最强,从其回归值的大小进行分析发现全省科技活动人员人数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要加大鼓励自主创新的力度,让科技创新投入在促进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出口贸易;回归分析;技术创新;外贸增长方式

一、引言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近年来外贸领域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出口贸易的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虽然没有像最不发达国家那样拉大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但也仅仅表现出微弱地向世界水平靠拢的趋势。[1](P137)中国对外贸易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调整贸易发展模式,把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环节,带动整个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显著跃升。[2](P5)

浙江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较早的东部沿海省份之一,近年来进出口总额一直位居全国前列,除了遭遇金融危机的2009年外,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现阶段,浙江外贸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的投入增长实现的,外贸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较低,遇到的摩擦和冲突不断增加。面对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高通胀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FDI撤资等情况,自主创新是有效降低出口对FDI的依赖性,获取竞争优势,改善出口绩效的有效途径。[3](P73)

二、实证分析

(一)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为了分析技术创新与出口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建立一个时间序列模型对浙江省1990-2009年出口贸易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加以定量分析(限于篇幅,原始数据略)。

指标选取方面,衡量技术创新的方法可以划分为投入法和产出法两种。投入法即使用R&D经费支出来衡量技术创新水平,产出法则是使用专利授权数来衡量技术创新水平。与投入法相比,产出法可以更加直接地反映技术创新成果对产业部门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影响。采用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在文献中是一种广泛的做法,在 Guan(2005)的文章中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但必须说明的是,使用专利授权量作为创新能力的衡量有一些局限性。第一,一些技术创新者可能选择不为其研发产出登记专利申请,以避免竞争者使用提出专利申请时被披露出来的信息。第二,专利授权的数量并不能反映有关技术创新的质量和创新产生的价值。作为选择,可以使用其他的度量如新产品销售量来说明创新产出的价值,但是使用这一度量的缺陷在于新产品官方统计存在潜在的巨大的扭曲(企业有误报新产品销售量来获得政府给予的税收补助的动机)。另外,使用新产品销售量来衡量创新产出的不足在于没有将加工过程的创新包括在内,这些创新能够改进已有产品的生产技术,而专利授权数量包括了加工创新和产品创新两部分。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研发经费的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和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被解释变量为出口贸易额,解释变量分别为研发经费的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和专利授权量,数据来源于《2009浙江科技统计年鉴》。假定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β表示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弹性值。我们以出口额与专利授权量为例进行回归分析,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出现,先采用ADF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专利授权量对于出口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检验结果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模型以自由度对R方调整消除所含虚假成分,调整后的R方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根据方差分析表结论,F值远大于临界值,也就是说回归方程十分显著;专利授权量t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即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回归参数是显著的,授权量与出口绩效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通过SPSS16.0软件包对样本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即可得到相应的回归结果。

表1 浙江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回归结果

从表1回归分析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浙江1990-2009年间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增长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1.从其相关性的大小进行分析。技术投入变量(x1、x2、x3)与出口贸易变量之间相关系数R2的大小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性:由RAD(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量→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人),相关系数R2值依次减小。该规律反映出各种技术进步投入变量对出口贸易的相关性的相对强弱。其中,R&D经费支出变量与出口贸易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R2平均高达99.2%,说明浙江省研发经费的投入对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从其回归值的大小进行分析。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出口贸易变量对技术进步投入变量(x1、x2、x3)回归值的大小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性:由x2→x3→x1,回归系数依次减小。该规律表明:出口贸易变量对全省的科技活动人员总数x2的回归值最高,每当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增加1%时,使得出口额y增加2.618%,其他依次是专利授权量x3、R&D经费支出x1。从弹性系数大小来看,科技人员的投入对出口额拉动最大,即x2增加1%就可拉动出口的2.618%的增长。所以,贸易结构的升级和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科技活动人员规模的扩大。

由此可见,在技术进步投入变量中,全省科技活动人员人数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值得重视。

(二)出口商品结构特征

我们进一步研究一下我省出口商品的结构,2009年浙江的出口商品的比重如下图所示:

图1 2009年浙江省出口主要商品比例

浙江的机电产品占了最大份额,达到了42%;其次是纺织品占了31%的份额;高新技术产品仅7%;农副产品5%。主要出口商品的结构如下:服装及衣着附件(15.5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4.30%)、家具及其零件(3.79%)、鞋类(3.31%)、船舶(3.27%)、汽车零件(1.77%)、塑料制品(1.68%)、旅行用品及箱包(1.34%)、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1.26%)、医药品(1.20%)、床垫、寝具及类似品(1.09%)、电线和电缆(1.07%)。上述产品的出口额大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是全球经济回暖产生的刚性需求所致。浙江在电子、通讯、医疗以及精密仪表等高技术制成品方面仍然显示为竞争劣势,竞争力并没有明显提升;纺织、鞋类、家具等低技术制成品竞争优势已经不明显。

目前,浙江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包括美国(17.34%)、日本(6.69%)、德国(6.02%)、英国(3.56%)、中国香港(3.38%)和意大利(3.21%)等国家和地区。除意大利外,上述市场与2008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浙江的出口市场潜力还很大,非洲、拉美和中东等市场还有待开发,我们自主研发的高技术商品完全有能力进军上述市场。

前面的回归已经说明了技术创新与浙江省出口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实际上,与农副产品加工以及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部门相比,船舶、汽车、化工等出口需求缺乏弹性的产业部门中,技术创新对于出口绩效改善的贡献相对更大。在生物、生命科学、光电、航空航天等出口需求缺乏弹性的产业部门中,较高的研发支出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改善与新产品的创造、生产和出口,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改善了贸易条件与出口绩效。

三、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科技创新对浙江出口增长影响较大。因此,浙江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让科技创新在促进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浙江省R&D经费支出与出口额的相关性非常密切,R&D经费的支出与科技创新有着正向关系,而科技创新与贸易结构调整密不可分。因此,浙江省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对于研发投入大的企业采取减免税、低息无息贷款、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支持。同时,鼓励大学和企业校企合作,共同研发。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研发负担,加快研发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尽快把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二)招贤纳士,吸引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来浙江创业或工作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核心。浙江省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与出口额的相关性非常密切,如果R&D人员投入不足会形成对技术进步和提升外贸竞争力的硬性约束。应该充分调动科技活动人员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技术活动的积极性,挖掘R&D人员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提高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效率。人才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开放、流动、竞争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科技企业人才进行创新。同时,调动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科研人员的各种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创建良好外部环境,依靠技术创新改善贸易结构

政府要转变思路,不再将出口数量指标作为硬性指标层层下达,避免不顾效益的出口。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增加现代服务业和成熟的高技术出口。只有依靠科技,全面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才能创造持续的国际竞争力。要提高竞争优势,首先是技术创新,其次才是产业升级,这是一种崭新的增长方式,增长的动力源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创新。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如纺织服装业,要加大科技投入,由初级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在强化和提高原有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中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传统的粗放型、外延型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型增长转变,增强支撑外贸增长的内生动力。

(四)提高技术引进水平

主张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经验。应提高技术引进水平,通过模仿、吸收和消化外国的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和自主开发,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五)积极创新,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和其他实体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集合,集群内的各种主体围绕某种特定的功能展开竞争与合作,通过建立密切的联系提高集体竞争力。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产业集群的生命线,创新能力的培育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长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是贯穿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重要命题。浙江产业集群众多且发展成熟,要鼓励创新,促进浙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发挥集聚效应与溢出效应,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最终获取贸易竞争优势。

[1]杜修立,王维国.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J].经济研究,2007,(7).

[2]张军.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1).

[3]林琳.技术创新、贸易竞争优势与出口绩效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2010年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立项课题“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编号:2010SJ YB15)。

刘锋(1974-),女,经济学硕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授权量浙江省浙江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12月)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2月)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2016年03月河南省各省辖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