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差异影响的研究

2010-11-02张文仙左光敏

运动 2010年10期
关键词:球类人际显著性

张文仙,左光敏²

(1.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9;2.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差异影响的研究

张文仙1,左光敏2²

(1.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9;2.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状况及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的自我差异显著性低于不常锻炼的大学生;不同锻炼项目对大学生自我差异的影响不同。

体育锻炼,大学生,自我差异,心理健康

1 前 言

自我差异是指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值。理想自我是指个体希望自身具有的特点和状态;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实际已经具有的特点和状态[1]。分别测量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用理想自我评分减去现实自我评分,差值越大,说明自我概念越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自我的一个高维度概念。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整合的关键时期,以往的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较多,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也有进展。但研究中在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时候大多采用SCL-90量表,此量表是症状自评量表,多用来研究神经症和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或心理门诊中常用的一种自评量表,作为针对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存在适应性方面的欠缺。本研究主要采用国内心理学研究者贾远娥等研制的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在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差异调查基础上,探索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差异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参考文献和书籍等,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主要采用贾远娥[2]编制的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量表进行测量。问卷包含自我概念的6个方面,即人际、品性、学业、情绪、家庭和魅力自我,共有30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选项从1(完全不符)过渡到6(完全符合)。大学生被试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以下简称为自我差异)的总平均分及各因素的平均分是由被试理想自我的总平均分及各因素平均分减去他们现实自我的总平均分及各维度平均分来计算的。大学生自我差异及其各因素的分值越高表明差值越大,即自我概念越低。本研究以各变量的均数高于样本均数加一个标准差为自我差异较大对整体进行分析。

从普通全日制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中,随机选取12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8份,有效回收率88.1%。

2.2.3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各测试变量得分统计描述

本研究将锻炼参与人群分为常锻炼人群和不常锻炼人群两种,每周锻炼超过2次、每次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被试为常锻炼人群,每周锻炼低于2次的为不常锻炼人群。将锻炼方式分为大球类、小球类、韵律类、慢跑和其他锻炼形式进行研究。

表1 不同锻炼状况大学生各测试变量得分的统计描述

不同锻炼方式、锻炼参与大学生被试的各测试变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常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的自我差异及各因素的平均得分均低于不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并低于总体的平均分;不同锻炼方式大学生各因素均分不同。这表明常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处于较好的水平。(表1)

3.2 不同锻炼状况大学生各测试变量得分的差异分析

以锻炼参与和锻炼方式为自变量,以自我差异及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锻炼参与对因变量自我差异,特别是人际、学业和魅力自我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的主效应(P<0.01);锻炼方式对因变量情绪自我差异产生非常显著性的主效应(P<0.01),对因变量人际和魅力自我差异有显著性的主效应(P<0.05);锻炼参与对因变量品性、家庭和情绪自我差异没有显著性的主效应,锻炼方式对因变量品性、学业和家庭自我差异没有显著性的主效应;另外,锻炼参与和锻炼方式对各测试变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研究表明,不论何种方式的体育锻炼均对大学生的人际、学业和魅力自我差异影响较大,同时大学生的人际和魅力自我差异因锻炼方式的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锻炼项目对大学生情绪自我差异有显著性的影响;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的品性和家庭自我差异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自我差异的影响显著,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能很好的改善大学生人际、学业和魅力自我差异,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效益。(表2)

表2 不同锻炼状况的大学生各测试变量的差异分析

3.3 不同锻炼方式大学生各测试变量得分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锻炼方式大学生的各测试变量得分进行LSD多重均值比较分析见表3。研究结果显示,在人际自我差异方面,参与球类锻炼学生的均分非常显著性低于参与慢跑锻炼的学生(P<0.01)。在情绪自我差异方面,参与韵律类和小球类锻炼学生的均分非常显著性低于参与大球类锻炼的学生(P<0.01);参与慢跑锻炼学生的均分显著性低于参与大球类锻炼的学生(P<0.05)。在魅力自我差异方面,参与小球类锻炼学生的均分显著性的低于参与慢跑锻炼的学生。

研究表明,在改善人际自我差异方面,球类锻炼要显著性优于慢跑;在改善情绪自我差异方面,韵律类和小球类和慢跑等锻炼项目要优于大球类锻炼项目;在改善魅力自我差异方面,小球类锻炼项目要优于慢跑。说明在改善大学生自我差异,提高大学生心理效应方面,参与球类和韵律类锻炼的大学生要比参与慢跑锻炼学生更有效。薛林峰、徐金尧(2006)“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3]研究也发现:篮球、羽毛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健美操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篮球、羽毛球、慢跑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作用比较显著。

表3 不同锻炼方式大学生各测试变量LSD多重比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的自我差异显著性低于不常锻炼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人际、学业和魅力自我差异有显著性影响,同时大学生的人际和魅力自我差异因锻炼方式的不同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不同的锻炼项目对大学生情绪自我差异有显著性的影响;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的品性和家庭自我影响不显著。

4.1.2 不同锻炼项目对大学生自我差异的影响不同。在改善人际自我差异方面,球类锻炼要显著性优于慢跑;在改善情绪自我差异方面,韵律类和小球类和慢跑等锻炼项目要优于大球类锻炼项目;在改善魅力自我差异方面,小球类锻炼项目要优于慢跑。

4.2 建 议

4.2.1 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懂得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4.2.2 高校应重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使学生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4.2.3 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启发引导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全方位关爱体育锻炼弱势学生,引导学生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改善大学生的自我差异。

[1]Carl R .Rogers Psychology: The Carl Rogers Reader[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贾远娥,李宏翰.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07,15(5):476-478.

[3]薛林峰,徐金尧.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16-917.

G807.4

A

1674-151X(2010)10-10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0.055

投稿日期:2010-07-26

张文仙(1979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锻炼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

猜你喜欢

球类人际显著性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球类课放松实例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善用“五法”让幼儿爱上球类活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