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护理教育与行业融合的路径研究

2010-11-01江苏周作霞

职业技术 2010年5期
关键词:竞赛职业专业

江苏 陈 敏 周作霞

学校护理教育与行业融合的路径研究

江苏 陈 敏 周作霞

职业教育应面向市场,反映行业需求,培养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彰显护理职业教育特色,我校通过承办竞赛、行业专家骨干进课堂、依托学会、服务社会等途径,在护理教育与行业紧密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护理教育;行业;融合;路径

现代护理教育强调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培养的人才在职业素质、护理技能方面应与临床要求对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动涌现,这些都迫切要求护理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和联系,方式也不局限于到医院临床一线一种,而应是全方位、立体式、多路径的融合。《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科技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变化,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我系在近几年的护理实践中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彰现职业教育特色,重视实践,体现能力,在课程改革与行业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此过程中我们尝到了甜头,并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不断完善,具体的做法是:

一、承办竞赛促发展

职业教育强调“双师型”,“双师型”的本质内涵就是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教育与行业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即既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指导学生实践,参与指导行业的科技推广。我系护理专业教师几乎人人都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如何使双师型教师体现在双师素质而不是双师证书,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利用暑期到医院顶岗上班,了解护理的变革和发展,另一方面我系积极关注并参与到护理行业的重大活动中去,了解行业,转变观念,其中承办护理竞赛就是我们做的一个有益尝试。从04年起,我系每年承办连云港市护理竞赛,从学校间的学生技能大赛到全省临床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竞赛连云港地区选拔赛到连云港市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每一次竞赛我系组织教师精心准备,保证大赛顺利举办,圆满结束。在大赛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承办大赛不仅是对系部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考验,同时也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对系部管理而言,通过竞赛可以加强与行业的沟通与交流,加深感情,了解护理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找出管理与改革的着力点。对作为志愿者及竞赛服务人员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她们从选手身上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应达到素质及技能,体会到以关爱、尊重为核心人文关怀的内涵,有了这些,学生的专业思想更加牢固,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对教师而言,通过竞赛及时了解临床一线最新进展,从选手的成功之处和扣分之处,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以静脉输液为例,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护理技术,在技能竞赛中不仅要求选手无菌观念要强,分析患者病情,了解溶液和药液的使用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在操作时,注重个性化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在操作的全过程始终顾及患者的要求和感受,操作后不仅要告知患者同时也告知家属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使之了解药液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可能发生的输液反应,便于护理人员适时发现和处理应急情况。比较临床选手竞赛过程与教学过程,选手在工作面对是病人,是真实的职场氛围,而教学常常采用的是模拟与仿真,因些在过程中自然会有区别。以此类推,在其它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可能存在相类似情况,发现了问题,就可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达到通过竞赛达到对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行业专家骨干进课堂

行业专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我们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一方面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请护理行业专家进校问诊把脉,专题研究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使用与建设等问题,参与指导护理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挥行业专家在教学与临床一线相结合中的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把临床骨干专家请进课堂,把行业最新、最热的问题作为护理选修课重要内涵,及时跟踪临床一线人才质量要求,把用人单位需求作为选修课开设的方向标。我系从03护理高职班开始,优化选修课内容的设计,每学期聘请6-8名一线专家、骨干进课堂讲学,她们讲述的《用心服务用情呵护》、《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临床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护患关系与交往》、《整体护理法律》等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她们的职业自豪感,引发她们深层次地思考自己的职业,从而使选修课的内涵充分体现,落在实处。通过选修课内容的优化,提升了学生素质,在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学生赢得了就业机会,为专业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依托学会办教育

护理学会是政府和临床间护理人才培养的纽带与桥梁,是护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在护理学科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护理教育委员会是护理学会下设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我校为护理教育委员会主任单位。如何依靠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力量发展教育,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拓宽护理教育内涵,是医学护理系进行护理教育与行业融合又一举措。护理教育委员会通过每年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如何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临床带教中,如何建立健康教育体系等,引导护理教师对不同主题进行思考与总结,并通过每次活动,搭建与临床老师交流、服务的平台,创建良好的研究氛围,加强教师间以及对外的联系和信息沟通,鼓励护理专业教师队伍与临床联手进行专业研究,帮助教师及时了解临床护理新进展,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把研究的重点从由单一教学的研究转向与临床协作的研究,通过对社会问题、健康问题研究,给予临床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共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四、服务社会大行业

为使护理教育更好地顺应社会需求,拓宽护理发展的空间,并同时建立护理新的就业市场,从2006年起,由我校医学护理系和连云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连云港市妇联联合开办月子护理员、老人护理、早期教育及孕妇护理等不同形式的培训,这一形式,是我校拓宽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我校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及“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及连云港市妇女联合会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能部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如对下岗女工实施的“月子护理员”培训,在二个月的培训中,学员们主要学习孕产妇护理的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营养护理、基础法律常识、基本职业道德、人际沟通等。培训结束后由我校及市妇联、市劳动局联合对学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合格人员在雇主家中工作一个月雇主满意后方可独得上岗证书。这一形式受到了下岗女工的大力欢迎,《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等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树立了学校的形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另外,我校护理专业长年开展“专业服务社会,学生走进社区”活动,以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慎独”精神、良好心理素质为核心能力培养要素,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家政服务中心、社区街道居委会、暑期社会实践为实践平台,以生活护理指导、精神关怀、健康促进、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健康体检、护理义工为活动载体,使护生尽早接触社会、接触专业、充分利用护理专业特色为社会服务,在服务中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护生的综合心理素质,提升护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学校社会服务功能,达到教育与服务并举,使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体现服务性、公共性、辐射性的功能。

应该说我们在学校护理教育与行业融合的路径研究上做了一些尝试,学校护理教育与行业融合在以上各方面都有许多可以深入研究的地方,我们的尝试还仅涉足一个层面,不够系统,离《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系统地进行探讨,把学校护理教育与行业融合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为职教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1]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EB/OL].http://www.jhvtec.com/Article/3/18/2005/446.html,2005-11-08/2010-05-01.

[2]许红.分析操作竞赛结果优化护理实践教学[J].护理教育,2006,12(22):2150-2151.

[3]杨梅.浅谈护理专业的教学[J].科教论丛,2008,02:271.

[4]顾慧明.加强高等护理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J].现代临床护理,2003,2(2):61-62.

[5]周作霞.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1):76-77.

[6]方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146):1124.

(作者单位: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竞赛职业专业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