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佘桂荣指画探魅

2010-10-28储有明潘晓岚

检察风云 2010年7期
关键词:淡墨画坛鳜鱼

文/储有明 潘晓岚

佘桂荣指画探魅

文/储有明 潘晓岚

指画在我国画坛可谓由来已久。据成书于中唐的画论著作《历代名画记》记载,唐代大画家张尝以手摸绢素,作松石”。史料还记载明代中期江夏浙派画家吴伟也曾创作过指画,常“以指蘸墨点于楮素”;清世祖顺治用指画水牛更成为画坛佳话。然而指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却是清代大画家高其佩;他的重孙高秉衣钵夙传,还撰书《指头画说》,后学者代不乏人。

但是,近年来上海画坛指画渐成式微之势。可喜的是,近日在老城厢三牌楼“汲古斋”见到两幅由中青年画家佘桂荣创作的指画作品,颇具古人风范。

指画《大有余》以“鱼”谐音“余”,取譬“吉庆有余”。画为直幅构画,画面中央以指蘸墨画一尾硕大的鳜鱼,作游动状,其下有水草一丛,茎叶似随水波而曳动。画面上虽然没有出现水波,但画家以湿墨法作画,特别是鳜鱼的鳍背,通过湿墨在宣纸上的洇化,呈现湿漉漉水淋淋的视觉效果,仿佛鳜鱼在水中游弋一般。画面上的大片“留白”,按照传统中国画构图法“计白以当黑”的原理,恍如横无际涯的水域。左上角以指书落款“乙酉冬月桂荣指墨于沪上”,与右下方水草颀长的茎叶似断实连,形成相连的气脉。全图墨法苍润,一气呵成。

指画《秀色》为一方形构图的彩墨画。画家以指掌蘸石绿掺以淡墨泼写成一只硕大的西瓜,通过肌理技法使瓜皮呈现天然纹理;以小指蘸浓墨画出细长虬曲的瓜蒂,并与茎叶相连,再以大指蘸墨濡染瓜叶,使整幅画面提起精神。

指画虽然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技法,画家看似漫不经心,往往率尔成画,但却要有扎实的笔墨功夫,艺高胆大,方能游刃有余。从清代的高其佩到现代的潘天寿,凡杰出的指画家,无一不精通笔墨,佘桂荣也不例外。作为当代书画大家龚继先的高足,佘桂荣精研书画艺术垂三十余年,尤长于没骨画。所谓“没骨画”,就是直接用毛笔蘸颜料描绘物象,而不以墨线为骨;相传为南朝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也擅此法。笔墨技法有“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渍水”、“泼水”和“铺水”等,使画面达到“润含春雨”、虚实结合等艺术效果。清初画家恽南田是古代没骨画的集大成者。

游刃于指画与没骨画之间,佘桂荣作画时十分讲究色、墨和水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中,指法或笔法的形态,色彩的深浅浓淡均富有变化。凡画较大的叶,必先以淡墨染底,注意叶形的凹凸与变化,再在淡墨的基础上染以绿色和谈花青,形成具有浓淡枯润变化的花叶,再配以水冲法使边缘形成植物的细润质感,叶面色彩斑驳而富有光的韵律。对作品中花果等主体描绘对象的位置,以及花、果的枝梗穿插运行中力和气的方向走势,画家一方面通过留白,形成大实大虚的对比,另一方面通过对角构图和弧线相扣,使画面上的花果相互间顾盼照应,枝叶交互穿插形成多层空间,形象真实而绰约多姿,可谓色、光、态、韵俱佳。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淡墨画坛鳜鱼
臭鳜鱼——时间转化的美味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鳜鱼26元/斤,中大难求!是继续等还是卖?就地过年,鳜鱼能否“贵”起来?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浅析赵孟▌绘画对画坛的影响
善的想象力通向神明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