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大学生混合宿舍模式的探析

2010-10-27罗大为殷鸿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宿舍混合

罗大为,殷鸿炜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开展大学生混合宿舍模式的探析

罗大为,殷鸿炜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一种好的宿舍住宿模式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比了传统宿舍与混合宿舍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混合宿舍模式的优劣势。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混合宿舍的管理模式的优势,整体满意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但也有少部分同学不认可这种模式,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造成的,文章同时分析了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

大学生;宿舍;混合;人际关系

学生宿舍是高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活、社交、体息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和思想都尚未定型,受环境影响深刻,应引起高度重视。

1997年,原国家教委发文要求强化大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2004年3月26日,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再一次强调了宿舍的重要性。因此,国内很多高校开拓思路,摸索探路,试图走出一条新的学生管理之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并在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熟的宿舍管理体系基础上,书院制应运而生。自2005年起,复旦大学、西安交大、华东师范大学以及汕头大学等相继实行“住宿学院制”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笔者以所在特区某高职院校为例,在借鉴国内外成熟宿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在同一年级开展混合住宿的管理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索混合宿舍管理模式的利弊。

一、传统宿舍与混合宿舍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学生住宿基本都是采取在校集中住宿模式,以学院和班级为单位集中住宿。这种传统的宿舍管理模式,由于大多数是一个院系集中在一个宿舍楼,一个专业基本上都在一个楼层,同宿舍都是同班同学,对于学校的统一管理较为方便,各项政策的实施也更有执行力。虽然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一定优势和作用,但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很多地方急需改革和创新。例如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弊端:一是宿舍成员分配不合理。由于学生宿舍成员都是本班级的,知识面窄、专业交融不够,不利于开阔同学们的眼界,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偏窄,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二是很多情况下,不便于处理和化解班级矛盾和宿舍矛盾。

针对这些新情况,笔者在所在的特区某职业院校开展了混合宿舍的试点。混合宿舍包括了两个层面的混合,一是同一个宿舍保证每一位同学的专业不一样,目的是为了开阔同学们的眼界和扩大知识面;二是保证每个宿舍有两位市外同学,初衷是为了增强市外生对宿舍的归属感。因为每逢节假日,占绝对多数的市内同学都回家,一个寝室如果仅仅只有一名同学,势必很孤单。

二、混合宿舍的利弊分析的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

该调查发出问卷610份,收回问卷550份,收回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为82%。调查主要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市内和市外同学对同舍相处的感受。(2)同学们对与其他专业同学相处的感受。(3)同舍同学的人际关系调查。(4)对于混合宿舍的总体评价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市内外同学同舍相处感受的统计

对市内外同学同舍相处感受好坏的统计情况表明,对市内外同学同舍相处感受好的同学占87%,感受相处不好的同学仅占5%,感受“没有什么特别”的同学占8%。表1是同舍相处感受好的具体调查情况,该调查问卷共设置了“A”和“B”二个选项,选项“其他”源于学生补充的内容,认同度是指学生选择此项所占比例。结果表明,同学们对“有助于缓解假期的孤独感”和“促进交流,开阔眼界”的认同度还是比较高的。

表1 同舍相处感受好的具体原因

表2是同舍相处感受不好的具体调查明细情况。结果表明,在这小部分同学中,对“思想观点有差异,较难沟通”和“相处有隔阂”的认同度达到了比较高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这的确反映了客观事实。市内外同学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见识阅历等差异,导致思想观点上,甚至价值观都有比较大的分歧,在相处时,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相处就存在隔阂,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表2 同舍相处感受不好的具体原因

2.对不同专业混住的感受的统计

学生对不同专业混住感受的统计情况表明,对不同专业混住感受好的同学占80%,感受相处不好的同学仅占8%,感受一般的同学占12%。表3是对不同专业混住感受好的具体调查情况,该调查共设置了五个选项“A-E”,选项“其他”源于学生补充的内容。五个选项基本体现了不同专业混合宿舍的优点,这表明同学们对这些优点的看法是比较认可的,这正体现了不同专业混住的初衷。

表3 对不同专业混住感受好的具体原因

虽然对不同专业混住感受好的认可度比较高,但是更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是感受不好的问题。表4列举了对不同专业混住感受不好的具体调查情况,结果表明同学们对选择感受不好的原因达成了高度统一。事实上,这三个原因都涉及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包括在班级的沟通和宿舍的沟通)。如果同学们能够加强沟通,这些问题都将不复存在。

表4 对不同专业混住感受不好的具体原因

3.对同舍同学人际关系的统计

同舍同学人际关系的调查情况结果表明,认为人际关系好的同学占到了89%,选择不好和一般的共占11%。宿舍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同学们对混合宿舍满意率的客观评价,如何促进宿舍人际关系不仅在混合宿舍存在,也是所有宿舍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

4.混合宿舍的整体满意率的统计

学生对混合宿舍混住满意率的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混合宿舍感觉满意的学生占到95%,只有5%的学生不满意,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采用混合宿舍模式还是满意的。

三、讨论

经过学生对混合宿舍模式的体验,其优势已基本得到认可,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存在问题。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并非所有都是由于混合宿舍引起的。表3和表5中列举的具体原因中,基本上都可归因为同学们之间缺少沟通或者个别同学某些不恰当的行为或习惯引起的。同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宿舍关系不融洽或一般的占到11%,这就是一个佐证。因此重点还是在于如何引导同学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笔者针对混合宿舍的特点,分析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因

1.个体差异

大学宿舍同学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语言和饮食习惯,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市内学生和市外学生家庭经济背景、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同一个宿舍同学之间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这些差异很容易导致同学们之间产生分歧。同时,混合宿舍中不同专业的同学也可能因不同的作息时间和作息规律产生干扰和冲突。所有个体上的差异都容易导致宿舍同学间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时间、空间受到限制,并引起人际间的矛盾和冲突,造成宿舍内部人际关系的紧张。

2.生活习惯

“90后”的学生,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个性张扬,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在很多生活细节上会产生冲突,比如有的学生不讲个人卫生、脚臭,有的同学抽烟、酗酒,有的学生养宠物,有的学生社会关系比较复杂等等,那么在这些问题上,由于不能达成共识,很容易产生摩擦、碰撞和矛盾。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某同学发现宿舍有同学抽烟,但他认为由于不是同班同学而不能沟通或不便于沟通,因而不去沟通导致宿舍关系不融洽,他把这种不和谐归因为是混合宿舍造成的,显然这值得商榷。

3.物质差距的矛盾

在一个宿舍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基本都在溺爱中长大,五谷不分,穿名牌、出入大饭店和消遣场所,手机和电脑都是生活必需品。而市外生,尤其是省外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较困难,在贫富共存的集体环境中产生自卑和无奈。大多数贫困生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后,还会为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去做些别的工作。在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之下,市外生变得迷茫和无助,他们产生心理偏激和孤僻的心理比较明显,从心理上和情感上把市内和市外同学分成两类,因而在沟通上就存在了困难。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影响宿舍关系的因素仍然存在,例如个性与心理不成熟、缺乏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等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丰富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但从未真正踏入过社会的大学生们往往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他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是原始的、经验性的。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往往凭直觉、情绪和经验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人际问题。所以,当面临宿舍人际矛盾时,往往处于被动、尴尬甚至矛盾激化的境地,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当前实行的是混合宿舍,因而同学们不可避免地把矛头指向这种住宿形式本身。

(二)解决办法

1.促进和加强沟通与交流

沟通和交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佳办法,在解决混合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上也不例外。辅导员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和服务者,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学院和学生之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辅导员可以将工作重心稍稍偏向学生宿舍,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沟通与深入交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混合宿舍的反应,减少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忧虑。除了常规的深入学生宿舍调查、班长反馈的方式外,还应在学生和辅导员之间建立其他沟通渠道,笔者在混合宿舍探索期间,就长期开通宿舍问题专用电子邮箱,很多同学都可以反应很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尤其是内向的学生喜欢这种沟通方式,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宿舍很多矛盾都是由于沟通太少引起的,特别是少数宿舍的同学都比较内向的时候,更是如此。可以通过在宿舍间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同宿舍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彼此间的友谊和情感,强化同学们的归宿感。

2.在管理制度上创新。打破传统的宿舍长——层长——楼长的管理模式,借鉴学院团学的管理经验,成立学生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和学生宿舍基层团支部,充分发挥了对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当然,为了保证这些组织的能动性,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的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参与的管理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和学生的个人利益挂钩,以保证提高学生的认识并保证自我管理的正常运行,并把其工作表现和奖学金评定、先进个人评定等荣誉称号挂钩,鼓励学生互相竞争。要大胆扶持、激励学生宿会自我管理委员会行驶自己的职权,并授予一定的权限,让其处理学生事务。

[1]张妍苹.大学生宿舍气氛的现状及特点分析[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2):63-65.

[2]燕燕,燕炯.浅析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24-125.

[3]唐飚,陆细军,黄春华.我国高校学生宿舍模式探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3):37-40.

[4]胡纬华.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54-56.

G64

A

1673-0046(2010)10-0119-02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宿舍混合
混合宅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热得快炸了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学生宿舍远程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学校到底是谁的
学生宿舍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