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调查与研究

2010-10-27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际民办高校

沈 琼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调查与研究

沈 琼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文章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认知问卷》对民办高校486名学生进行了人际认知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特点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在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专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特点不同,个人能力、家庭环境会影响人际认知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人际认知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给予相应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民办;大学生;人际认知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笔者发现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涉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咨询最多,而引起人际关系不良的较多原因在于错误的认知。故希望以民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人际认知的角度入手,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认知结构,以更好地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点参考。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及过程

分层随机抽取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1—4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班级集体施测,回收有效问卷为486份。数据处理采用spss11.1 forWindows软件包。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认知问卷》,共计35个项目,包括人际价值认知因子、人际现状认知因子和人际制约认知因子3个维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于“人际认知”的概念,文献中有一些研究和讨论,但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专业术语。一般认为,人际认知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社会认知的主要内容。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人际认知有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社会认知领域的理论研究,缺少相关问卷,而现有的人际关系问卷并不能完全符合研究的要求。故根据文献资料及研究目的,对人际认知概念进行界定(人际认知主要是指个人对人际关系的价值、手段、影响因素、现状的认知与评估),再参考已有的人际关系量表进行自编问卷。

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结合该研究对人际认知的定义,在对100多名学生进行人际关系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将大学生人际认知问卷设定为三个主要维度。根据三个维度编制相关项目后进行小样本测试,初步形成《大学生人际认知问卷》,问卷基本信息包括学校、性别、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庭经济。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初测,获得有效问卷618份,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筛选获得35个项目,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人际价值认知因子(指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改善技巧及目标等的价值判断)、人际现状认知因子(指大学生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期待)、人际制约认知因子(主要指对大学生对限制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的认知)。对问卷以及三个因子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信度和各维度信度都在0.84以上;总量表的斯皮尔曼·布朗(Spe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498。可见,编制的人际认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结果与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年级差异进行分析。由表1可知: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在所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伴随概率小于.001。人际认知基本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降低。事后检验发现:在各维度上,四年级与各个年级均存在显著差异;除人际价值维度外,一、三年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制约维度上,二、三年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1.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年级差异

2.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专业差异

表2结果显示:理工类和文艺类学生在人际认知各维度T检验的伴随概率都为.000,小于.001,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理工类学生在人际认知各维度的分数均高于文艺类学生。

3.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

表3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

表3结果显示:在人际现状和人际制约维度上差异显著,表示学生干部对人际现状的认知和人际制约的认知好于一般学生;在人际价值和人际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学生干部的平均分均高于一般学生。

4.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在家庭氛围上的差异

表4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在家庭氛围上的差异

将家庭氛围分为和睦和不和睦两种情况,则家庭和睦的有462人,不和睦的(争吵冲突和紧张压抑)有24人。结果显示:和睦家庭的学生其人际认知分数显著高于不和睦的家庭。

表5 寄养型与其他家庭结构类型的大学生在人际认知上的差异

在家庭结构上,486个被试中来自普通家庭的有384人,多代同堂家庭的有78人,单亲或离异家庭的有20人,寄养家庭的有4人。寄养家庭的学生在人际认知各维度的平均分都为最低,而普通家庭的学生最高,多代同堂家庭和单亲或离异家庭则居中。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在人际认知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事后检验发现:差异大部分来自寄养家庭的学生,寄养家庭的学生几乎与其他家庭结构的学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制约维度上,单亲或离异家庭与普通家庭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5.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其他方面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在学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经济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不显著。在性别上,除人际现状认知维度外,男生均分都低于女生;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非独生子女的平均分在各个维度均高于独生子女;在家庭所在地上,农村学生对人际认知各维度上平均分略高于城市学生;在家庭经济方面,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其对人际现状的认知平均分略高,其余维度相对较低。

三、讨论

1.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存在年级差异

该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的人际认知水平随年级的增长而降低。可能随着年级的增加,虽然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更加丰富,但社会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对他人的怀疑与抵制加剧,其自我保护意识和戒备心增强,从而影响了其人际认知。在四个年级之间,四年级与其他各个年级都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重心并不在于经营人际关系,而是要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所以其对人际现状的认识会相对较低;四年的大学生涯,使大四的学生变得更加成熟,对于各种问题的考虑会更加周到和现实,甚至变得复杂和有所顾虑,他们在人际认知上就显得比低年级的学生更加保守一点。当然,人际认知水平高或低,并不绝对意味着人际关系就好或差,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加以考虑。

2.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存在专业差异

研究表明,理工类学生和文艺类学生在人际认知上差异显著,可能由于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同,导致其人际认知水平不同。理工类学生的思维敏捷,习惯于理性思维,在认知上可能比文艺类学生更清晰,他们有时候想法比较直接、简单,这有时候反而利于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文艺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偏于感性,比较敏感,容易感情用事,多关注自身的心理感受,这就使他们在人际认知上可能没有理工类学生清晰,而过分关注自身的情绪,过于敏感,有时并不利于人际交往。在文艺类学生中,艺术类学生比较特殊,他们个性特征明显,喜欢我行我素,有时候可能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作用。

3.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在学生干部上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在人际现状和人际制约认知因子两个维度上,学生干部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工作的性质,学生干部经常组织和策划学生活动,多次的锻炼和个性的活跃,使他们在待人接物上比一般学生更加成熟,他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游刃有余,容易交到朋友,更容易驾驭与他人的关系,人际关系面也更宽泛,其人际现状自然会稍好。因学生干部的主动性较强,经常与人打交道的他们自然比一般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什么因素对自己的交往有利、什么因素对自己的交往不利,所以他们对人际制约因子的认知也更加成熟。因此,即使在人际认知总分上学生干部与一般学生之间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但学生干部的人际认知分数仍高于一般学生。

4.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在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上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认知与家庭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长大以后能否拥有良好的人际认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家庭和睦使孩子愿意与人交流,通过模仿和学习家长,他们能够树立良好的人际价值观,学会正确的交往技巧,拥有与人交往的能力;而经常吵架或紧张压抑的家庭会令孩子害怕与人交流,产生错误的人际认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家庭结构上,普通型家庭的学生人际认知水平是最高的,其次是多代同堂家庭、单亲或离异家庭,最后是寄养家庭的学生,可见,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学生的人际认知有着重要影响。寄养家庭、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由于受到过伤害或创伤,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果不能适时进行调节,容易变得敏感、自卑,不愿对人敞开心扉,不敢与人交流,对人际认知易产生偏差,无法建立正确的人际价值观,自然也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这类学生,要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培养他们的对人的信任感和亲密感,改变他们的人际认知,从而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在学校、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上没有显著差异

人际关系问题实际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而人际认知是其基础,可能由于问题的普遍性,使其在学校、性别等方面没有太显著的差异。相比之下,女生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是否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故把人际关系看得更为重要,对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更为关注;而她们比男生更敏感,容易发生猜疑、妒忌,又容易对现状不满意,其人际困扰程度也相对高一点。根据咨询经验,女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咨询一般会多于男生。独生子女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更多地接受同伴群体的影响,所以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缩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可能是非独生子女在与兄弟姐妹的接触中能学到更多的人际技巧,故非独生子女的分数均高于独生子女的分数。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都较好,且由于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很多农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已经接近城市,所以城乡差异和家庭经济差异并不显著。

四、结论和启示

人际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是从人际认知开始的。人际关系的调节也是与人际认知分不开的。但是人际认知是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之一,由于双方都是动态发展中的人,士别三日,便得刮目相待。因此,了解人际认知的理论,把握人际认知的途径和方法,克服人际认知中的障碍,正确地了解他人,对于建立起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专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特点不同,个人能力、家庭环境会影响人际认知水平。由于受社会经验、认知水平、认识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认识人的内在特征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如产生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有时候容易交错朋友。因此,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际价值观,建立合理的人际认知,端正交往动机,优化个性,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因人际认知偏差而产生误会。高校心理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专业特点、家庭环境等不同的情况,在人际关系方面给予不同的引导,如组织各种类型的团体辅导,通过具体设置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另外,个人能力的不同也可能导致认知的不同,高校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或社会实践,让学生扩展视野,多角度地了解和接触不同的人群,以便更好学习相处之道,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表1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年级差异

表2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专业差异

[1]席波,李军.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校医,2006,(2):215-217.

[2]陆卫明,李红.人际关系心理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1.

[3]邓铸.应用实验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李蓉蓉,韩向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3):371-372.

[5]申武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G64

A

1673-0046(2010)10-0116-03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GSY2009YB114)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人际民办高校
搞好人际『弱』关系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