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惩治银行卡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2010-10-26李建伟
李建伟
摘要:目前银行卡犯罪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银行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障碍,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银行卡犯罪及惩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现状,就如何提高惩治银行卡犯罪的有效性和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银行卡;犯罪;惩治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卡市场取得快速发展,2009年银行卡消费额(剔除房地产、汽车及批发类交易)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2%,银行卡已经成为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银行卡犯罪也随之增多,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成为影响我国银行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障碍。本文采用经济学方法对银行卡犯罪及惩治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惩治银行卡犯罪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我国惩治银行卡犯罪的现状
从惩治银行卡犯罪情况看,我国对银行卡犯罪的惩治力度在不断增强。在立法层面,2009年12月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对银行卡犯罪的罪名和量刑标准作出规定,相关罪名既包含结果罪,也包含了行为罪,特别是将犯罪预备行为纳入处罚范围,将伪造银行卡之前的预备行为和介于伪造和诈骗活动之间的行为列入惩治范围,对银行卡犯罪的打击更加全面。在量刑标准方面,对银行卡犯罪情节较轻的可并处自由刑和罚金或单处罚金;对于数量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信用卡伪造、诈骗、偷窃罪,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剥夺财产。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行卡犯罪量刑严厉程度已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司法层面,2009年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开展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活动,20lO年公安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开展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对银行卡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总的来说,我国惩治银行卡犯罪的力度在不断增强。
但从我国银行卡犯罪情况看,我国的银行卡犯罪活动呈现出规模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首先,银行卡案件呈现高发态势,2008年、2009年银行卡犯罪案件立案数量分别同比增长了94.1%和88.2%。其次,犯罪手段更新换代迅速,方式多样,既有零星犯罪也有集团犯罪,并且犯罪活动日益智能化,隐蔽性增强。此外,跨地区、跨国犯罪增多,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从国际经验看,银行卡犯罪存在向风险管理和惩治薄弱地区转移的趋势。同时,我国的银行卡市场尚未成熟,相关发展环境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惩治银行卡犯罪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现行《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为1999年人民银行制订,存在立法层次相对较低、缺少对新出现的市场参与主体权责义务的规定等问题,难以适应银行卡市场发展的需要;银行卡业务监管主体不明确,对新出现的非银行机构的监管缺失;经营银行卡业务的机构存在“重市场、轻管理”的行为,自身管理存在漏洞,造成银行卡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积聚;银行卡技术落后,目前我国仍然主要采用磁条银行卡,技术门槛低,易于被窃取银行卡信息和进行伪造,而在国际上采用智能技术的新一代银行卡已经开始推广;持卡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弱,使犯罪分子窃取银行卡信息的难度降低等。
因此,我国银行卡犯罪惩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如何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是惩治银行卡犯罪相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银行卡犯罪及惩治的经济学分析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将经济学理论引人到对非经济领域社会问题的分析中,也引入了犯罪问题的分析,为犯罪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银行卡犯罪是以非法占有财产为目的的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破坏犯罪等其他犯罪相比,更适合放在经济学框架下进行分析。
1.银行卡犯罪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假设每一个人都是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潜在的犯罪人在进行银行卡犯罪活动决策时,会对犯罪的收益和成本进行衡量和判断。对于犯罪人个体而言,银行卡犯罪的收益是指犯罪人从银行卡犯罪活動中所得到的利益。银行卡犯罪的成本是指犯罪人为实施犯罪而支付的成本代价,由犯罪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三部分构成。直接成本,即犯罪人在实施银行卡犯罪过程中直接投入的物力和人力,如为了伪造银行卡而准备工具和材料的费用等。机会成本是指犯罪人将人力和物力用于犯罪活动后,放弃将其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所可能产生的纯收益。惩罚成本是指犯罪被司法机关侦破并进行处罚对犯罪人所造成的自由、财产和其他方面的损失,其中,其他方面的损失包括由于受到惩罚而造成个人声誉、信用记录等方面的损失,进而造成此后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受到限制所引发的损失。惩罚成本是一种或然性成本,只有犯罪被侦破并处罚时才会支出。犯罪人进行犯罪的条件是:预期犯罪收益大于预期犯罪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惩罚成本×被判罪概率),即只有在预期犯罪收益超过预期犯罪成本时,犯罪人才会实施银行卡犯罪行为。
2.银行卡犯罪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银行卡犯罪的收益包括财产性收益和精神性收益,主要是受到外部客观条件和犯罪人的主观愿望影响,较少受到刑罚和管理因素的影响,因此认为其在短期内是常量。在银行卡犯罪的成本中,犯罪机会成本在短期内也是不变的,因此也将其作为常量。在此主要分析犯罪直接成本和预期惩罚成本的影响因素。
银行卡犯罪的直接成本主要受到犯罪人犯罪能力和犯罪难度的影响。银行卡犯罪不同于一般犯罪活动,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犯罪人犯罪能力越强,其犯罪活动的效率越高,则成本越低。另一方面,犯罪直接成本还受到犯罪难度的影响,银行卡业务管理越规范、银行卡和银行卡机具的技术越先进、持卡人的安全警惕性越强,则实施银行卡犯罪的直接成本越高。
银行卡犯罪的预期惩罚成本包括预期刑罚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预期刑罚成本主要受到刑罚的严厉性和确定性影响。刑罚的严厉性是指刑罚的种类、期限以及量刑的幅度,它直接决定刑罚是否对犯罪人具有威慑力。刑罚的确定性是指犯罪被侦破并处罚的概率(即被判罪概率),刑罚确定性高,则会消除犯罪逃脱惩罚的侥幸心理,从而提高预期惩罚成本。刑罚的严厉性和确定性相辅相成,严厉性不够,则缺乏必要的威慑力;严厉性强,但判处刑罚的概率低,同样会使犯罪人心存侥幸,降低刑罚的威慑力。因此,刑罚的严厉性和确定性共同决定预期刑罚水平的高低。惩罚的其他成本包括心理成本和由于受到刑罚而导致将来的损失,包括由于信用记录受损而在经济活动中受限所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受到征信系统完善水平的影响。
3.对银行卡犯罪决策的影响和控制
有效预防和惩治银行卡犯罪,需要从决定犯罪成本与收益的因素人手,通过控制犯罪成本的影响因素,使犯罪人预期的犯罪成本大于犯罪收益。通过以上分析,提高银行卡犯罪的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刑罚的严厉性,一方面,可以
通过完善刑法提高刑法对银行卡犯罪规制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量刑水平,增加刑罚对犯罪的威慑力,但刑罚水平不能一味提高,刑罚水平还受到刑罚公平和合理性的制约。二是提高执法水平,加大银行卡犯罪打击力度,提高案件侦破率,在刑罚既定的情况下增加犯罪的预期惩罚成本。三是通过规范银行卡业务、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持卡人安全警惕性等措施,提高实施犯罪的难度,加大银行卡犯罪的直接成本。四是通过完善征信系统建设,一方面减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加大犯罪人受到惩罚后其他成本支出,从而增加犯罪惩罚成本。
4.惩治银行卡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对银行卡犯罪进行打击和预防同样需要支出成本,惩治银行卡犯罪也同样存在效益问题。惩治的收益是指由于实施惩治而使银行卡犯罪减少进而避免的社会损失,惩治收益短期内是相对固定的常量。惩治的成本是实施犯罪惩治所需要支出的成本,包括实施刑罚的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其中实施刑罚的成本包括剥夺犯罪人权益的成本和司法成本,提高刑罚的严厉程度(如增加自由刑期限),则国家支付的实施刑罚的成本也会随之上升;提高刑罚的确定性,则国家也需要为提高案件侦破率而支付更多的司法成本。因此,要获取最佳惩治效益,在获得惩治收益不变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对惩治成本支出进行有效配置,从而达到成本最小化。
结合对银行卡犯罪的经济分析,避免低效率地惩治银行卡犯罪活动,进而提升惩治效益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合理配置刑罚严厉性和确定性,偏执地追求刑罚严厉性或确定性既不能达到较好的犯罪惩治效果,还会增加惩治成本,提高惩罚效率需要兼顾刑罚的严厉性和确定性。二是合理运用惩治银行卡犯罪的其他手段,通过刑罚手段控制犯罪需要投入较多的司法资源,从犯罪惩治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考虑,不能一味依靠刑罚手段,通过规范业务管理、提升技术水平等手段,同样可以达到提升犯罪成本、预防犯罪的效果,提升犯罪惩治效率需要综合运用、合理配置各种惩治手段。
三、提高惩治银行卡犯罪有效性和效率的政策建议
我国银行卡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惩治银行卡犯罪,应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大司法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非刑罚手段,打防结合,提高犯罪预期成本,降低犯罪惩治成本,着力提升惩治银行卡犯罪的有效性和效率。
1.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
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明确市场参与主体的权责义务,特别是收单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新的市场主体;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规范管理,避免銀行卡业务机构管理和业务不规范造成的风险;加强与刑法的协调配合,对不属于刑法规制范围但与银行卡犯罪相关的银行卡风险和违规行为进行规制。同时,加快推进征信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建设,规避信用风险,为消费者信息安全提供保障,防止窃取、收买、非法提供银行卡信息。
2.有效提高司法效率
鉴于我国对银行卡犯罪的刑罚已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应进一步从提升司法效率入手,建立完善金融机构与公安部门的长效协作机制,提高银行卡犯罪的侦破和处罚率,提高犯罪行为受到处罚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打击银行卡犯罪的有效性。
3.加强银行卡业务监督与管理
我国银行卡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应充分发挥业务监管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一是明确银行卡业务的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二是将收单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特约商户等非银行市场参与主体纳入监管范围。三是加强规范性管理,监督银行卡业务机构合法合规经营,避免业务风险。
4.加快推进银行卡技术升级
从国际经验看,银行卡技术升级特别是采用IC智能卡技术的EMV迁移,能够有效降低银行卡犯罪数量,并且银行卡犯罪出现从实施EMV迁移的地区向未实施EMV迁移地区转移的趋势。我国应进一步加快促进银行卡技术升级,推进IC智能卡技术在银行卡领域的应用,有效提高银行卡犯罪的技术壁垒。
5.加强银行卡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对持卡人、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推广普及银行卡安全使用知识,曝光银行卡犯罪的新手段和新动向,及时发布预警防范信息,提升持卡人和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水平,营造良好的用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