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经济效应分析
2010-10-26叶天宏
叶天宏
摘要:随着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关税壁垒大幅下调,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不断被削减,致使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需要新的且更为隐蔽的实施手段,再加上全球范围内环保浪潮的兴起。绿色壁垒俨然成为当今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绿色壁垒的理论研究,把握其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从绿色壁垒的概念、具体形式及其特点的论述基础上,运用模型和实证分析法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所带来的的影响进行效应分析。然后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壁垒;出口贸易;效应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通过多边贸易框架推动着贸易的自由化;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又不断抬头,并且在其表现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发达国家运用绿色壁垒对进口产品采取的贸易限制越来越多,使出口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绿色壁垒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和“绿色法规”。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同时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1 991年,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在纺织行业,目前最严格的要数国际环保组织制订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需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通过有关检测和认证。
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为12016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出口大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及其特点
1.绿色壁垒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强制性绿色标志、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2.绿色壁垒的主要特点
绿色壁垒与关税壁垒和其他的非关税壁垒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保护环境和限制自由贸易的双重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实施的歧视性。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静态效应分析
1.制约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增长
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进行产品升级,包括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工艺、新型环保材料以及进行绿色认证等等。这都将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削弱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数量减少。如图l所示。
在图1中,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价格。S1线代表发展中国家某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供给曲线,D线表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该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假设在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前,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量与发达国家的进口量均衡,那么决定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当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该商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出于发展中国家受生产技术、原料、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生产成本提高,供给弹性变小,供给曲线S1向内移至S,均衡价格上升到P2,贸易流量则下降为Q2。
2.使我国的贸易条件相对改善
如图1所示,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由P1上升至P2,反映在下图2中即表示为贸易条件由OF上移至OE。在0E相对价格下,我国的提供曲线也随之而上移,即曲线OB。我国的提供曲线OB与外国的提供曲线OA相交于P点。从图中可知,我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3.短期内使我国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知,当外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会导致我国出口量减少,带来福利水平下降;而另一方面则相对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带来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从长期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总体影响是两面的。但是在短期内,我国出口企业无法改变其产品结构,也无法迅速完成产品的认证和升级,所以其结果是出口减少,而贸易条件并未得到改善。短期内福利水平下降。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分析
2009年我国出口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东南亚、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6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从长远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向更加深远。
1.竞争效应分析
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展绿色贸易,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开发绿色产品,虽然要承担开发新产品的巨大开支和风险,但产品通常能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企业若能积极开发出绿色新产品占领市场,无形中就拥有了市场领先者的许多竞争优势。所以,开展绿色贸易有助f企业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可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转移效应分析
(1)发达国家大量向我国转移污染产品和有害废弃物
由于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标准较低,起不到绿色保护的作用,造成了低标准产品的大量涌入。如许多进口食品经多次市场抽查都表明存在质量低劣等问题,法国洋酒牛血粉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2)大量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在我国,虽然大部分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比较注意生态环保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中国较低的环境标准和宽松的环境管理而把在本国或者境外受到限制或者达不到环境要求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我国“三来一补”等方面的政策,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原材料进口到我国,在我国生产加工后,再将制成品运回国内,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整个生产过程不仅严重污染我国环境,而且利用我国生产安全保障不到位的廉价劳动力,直接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1.应加快环保立法,严格环保执法
首先,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制度,使之早日与国际环保惯例接轨。积极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加强外贸、环保、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其次,应该加大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企业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排污者和破坏生态环境者得不偿失,加大其外部不经济性运作的成本。这包括经济成本、违法成本及刑罚成本,充分体现法律的刚性约
束。通过严格的执法,使企业生产经营者确立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必受到处罚,并最终形成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高的预期成本的观念。
2.实施绿色高科技发展战略
调整国家现有的与发展趋势不相符合的贸易与环境保护政策,鼓励发展绿色经济。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
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吐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再次,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绿色产业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围际竞争行列。从而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强化全民绿色经济意识。需要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培育绿色经济行为。
3.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一方面为国家应对绿色壁垒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帮助国家制定有效的绿色措施和制裁手段。
与此同时,善于灵活运用WTO爭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也可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还要培养熟悉WTO机制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服务,改变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4.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科研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好防范工作,以减少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5.积极推进绿色认证制度
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的环境标准发布以后,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承认、采用或推行。鼓励企业通过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是冲破绿色壁垒的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办法,有利于把通过认证的环保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6.改善环境标志制度
我国应该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在绿色产品、绿色标志方面的规定;完善并推行“国内绿色标志”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并尽快制定环境标志管理条例和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