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教育

2010-10-26许长宾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导向毕业生

许长宾

(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教育

许长宾

(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本文从近几年我国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出发,指出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思潮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一些消极价值观、人生观渗入到就业观念中,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进而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的新阵地。最后,着重探讨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的途径与对策,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

大学生就业指导;导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目前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国民教育转变,就业政策从国家“统包、统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转变,大学毕业生数量以年均20%左右速度迅猛递增,毕业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表1 :我国2005年—2009年大学生就业数据统计

从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年年在扩招,从2005年的388万人到2009年610万人,年均增长20%以上;而与之相反,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递减,从2005年的87.7%到2009年上半年的68%,年均以5%左右的速度在递减;因此,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加。预计,到2010年,我国应届毕业生待业人数将突破200万人!

二、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

与全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加值得担忧,就业观念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自信心不足,就业依赖性强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很多学生不能自立。80后、90后的很多大学生没有主见,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念一个好大学不如有一个好父亲”的依赖心理。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素质较低,面对激烈的市场“双向选择”,很多学生自信不足,过份依赖社会关系或被动等待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

2.没有正视自我,就业期望值过高

现在很多毕业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对就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功利性十分明显。他们往往忽视对自身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因此,很多毕业生因为没有正视自己的情况,而常常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造成了所谓的就业困难。

3.现实主义抬头,就业观念趋于功利化

市场经济所带来价值取向多元化,使许多毕业生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现实:过分看中单位短期现实福利待遇,而忽略自身长远的职业发展;刻意选择在条件好的沿海发达地区,不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这种功利化的就业观念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很多毕业生为了短期利益,放弃了本该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逐渐缺乏市场竞争力;一些经济发达地方集中了过量人才,使大学生整体“贬值”,而更多的偏远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因缺乏人才,导致发展受阻。

4.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化,就业观念滞后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毕业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高分低能明显,其心理承受能力尤为薄弱。这部分学生一是缺乏自信,抗挫折能力偏弱;二是求稳求全,期望十全十美;三是盲目攀比,错过最佳就业时机。另外,很多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部分毕业生首选出国,而不是考虑自己的专业是否合适,结果“海归”变“海待”;二是宁可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虽有创业想法,但是感到创业艰难,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决心而不敢创业。

5.责任意识淡化,道德水准下降

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目前毕业生的短期效应严重,责任意识淡化,道德水准普遍下降:一是就业过程中诚信意识不强,如随意篡改求职简历中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社会工作履历等,也有部分学生随意签约,更擅自毁约;二是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见利益就捞又害怕吃苦,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缺少实干和肯干精神,有些毕业生为了追寻眼前利益而频频跳槽。

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就业导向教育

针对以上的种种不良倾向,国家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1.引导学生认清大形势,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要联系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球经济发展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自身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自主创业相结合的新体制,让更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2.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观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高校要结合国家“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等政策,教育大学生自觉把个人抱负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压力,提高自信力。在就业指导中要正确的引导毕业生认识到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能力,遇到因难和挫折能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不但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知识体系,还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4.引导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就业服务。要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配合教育,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强化服务育人,注意解决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有助于营造轻松和谐、平等融洽的校园环境,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生活压力,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党的温暖,从而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5.引导毕业生正确对待诚信问题,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关键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学校应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和毕业生个人诚信档案,营造良好氛围。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将其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要加强大学生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方面教育;要能够正确对待利益问题,善于摆正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位置;要开阔胸襟,培养高尚人格;要树立进取精神和事业意识,做一名诚信毕业生。

6.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主创业,转变就业思维。目前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模式、新趋势。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为有志创业者需要勇气和踏实的精神,并能根据自身能力和客观实际合理定位创业目标,敢于面对压力,解决难题。对于大学生,创业虽然意味着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但自主创业所具有的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能促进民族不断进步和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就业导向工作的途径与对策

1.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首先,大学生职业观、择业观的形成可通过“两课”、形势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引导。其次,把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诚信问题当成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来研究。再次,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法治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引导形成信用至上的价值观和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

2.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与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咨询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要培养一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与就业指导工作者,使他们在就业导向中发挥更大作用。

3.就业指导的导向教育从低年级抓起。针对大学生不同时期特点,在大学生入学时,要开展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特点和自己兴趣,挖掘学习兴趣。高年级阶段要开展个性心理测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特长等,并依此来确定择业目标。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进行实践教育,有意识、有组织、系统性地推动学生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4.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可通过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网络咨询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强化大学生危机感和抗挫折意识,提高其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从而引导毕业生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要特别注意加强女生、心理异常学生、贫困学生、后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5.积极构建良好的系统的育人环境

(1)打造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高校在做好常规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强调以职业氛围为主的建设理念,在校园中应增加人才招聘信息、专业与职业前景趋势、知名校友风采等内容的宣传,让学生从中加强专业、就业和职业教育,增加学习源动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种设施的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置身于职业环境中,从而加强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

(2)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要积极开展各类提高人文涵养的文体活动,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要营造平等、友爱的人际环境,老师应理解、关爱学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营造民主的、和谐的育人氛围。

(3)制订科学的育人体系。首先,高校要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高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等部门都要和舟共济,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材;要结合实际,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从做人到做事再到做学问,形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其次,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科任教师要认真负责,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要把师德形象、治学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位学生,培养学生勇担重任、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第三,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评价体系。高校应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从德、才、能、勤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客观的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6.创新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宏观上,必须努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引导作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微观上,必须以学生未来前途为切入点,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补。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出现了所谓的“恋校族”、“恋家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采用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重视毕业生心理参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切实为毕业生就业和健康成长服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手段相结合。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通过让学生喜欢的现代信息交流手段(如网络、手机、电子E-mail、QQ、BBS、博客、飞信),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同时,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网络法制等方面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学生的网上虚拟行为,增强学生适应网络时代对网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道德要求。

五、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一般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导向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建立全员参与教育全过程的有效体制。目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结合起来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够成熟和系统,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导向作用,还需要广大就业指导理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来实现。

[1] 史永江. 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

[2] 李海燕,孙玲玲. “自主择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 黄勤.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6.

[4] 邱萍,赵瑞斌.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管理[J]. 经济研究导刊,2009,4.

G41

A

1008-7427(2010)03-0048-02

2009-11-2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导向毕业生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偏向”不是好导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