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美学引入解剖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0-10-26侯金才刘富沈雷高恒宇郭林娜刘冰华
侯金才,刘富,沈雷,高恒宇,郭林娜,刘冰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将美学引入解剖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侯金才,刘富,沈雷,高恒宇,郭林娜,刘冰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美学;解剖学;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形态学,与美学密切相关,是最能体现人体美的学科,是人体的结构、功能、美感之间的有机统一。将美学观念引入解剖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从欣赏的角度学习这门课程,在美的熏陶中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解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 美学与解剖学的关系
解剖学与美学有一种渊源关系。玛格纳在《生命科学史》(A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一书中指出,“医学与艺术的发展都需要精确的解剖学知识。”伟大的画家达·芬奇开创了解剖学的先河。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与艺术是紧密联系的,在佛罗伦萨,艺术家、医生都是同一行会的会员。从16世纪艺术的解剖学到如今科学的解剖学,该学科的中心任务已明确为解释或揭示作为生物体的人体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及其与人体功能的关系,其已成为生物医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美容医学的兴起,解剖学又有了新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回归,即用来解释、说明人体美的奥秘,因此解剖学是阐释结构、功能、美感的有机统一的科学。
2 在解剖学的教学活动中展示人体美
在解剖学教学活动中处处体现着人体美学,我们将美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将美作为教学的目标,将美作为一种教学境界,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它显示出解剖学与美学的交叉,是教学美和审美化教学的统一体。
2.1 课前导入
在未进行解剖学教学前,我们首先带领学生认识人体美,利用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体美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学中的黄金分割在人体中有着极好的体现,其数值比为1.618:1或1:0.618,它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近年来,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关系时,发现人体结构中有13个“黄金点”(物体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0.618),8个“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值为0.618的长方形)和6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0.618),4个“黄金三角”(腰底之比为0.618或近似值的等腰三角形,其内角分别为36度、72度、72度,为黄金三角形)。例如脐是“黄金点”,头部轮廓是人体“黄金矩形”,目唇指数是人体“黄金指数”,外鼻正面观是人体“黄金三角”等。由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每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们开始解剖学第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2.2 教学过程的美学实施
教师通过精心的备课,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教学内容美给学生的印象最为深刻,解剖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美学内容,如教材的结构安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给人结构美;教材中的插图绘制精良、色彩鲜艳,给人视觉美;运动系统中的人体骨骼体现了健壮美;关节结构的精巧体现了灵活美;骨骼肌与关节的协调统一构成了人体的形体美。教师应以美学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它、欣赏它、体味它、领略它,直到自己感觉身心都融入其中,感到“相看两不厌”,甚至达到迷醉的程度,然后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分享这种美,才会达到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效果,举例如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工整的板书、漂亮的板图、准确而流利的普通话、丰富的课件、精美的教学模型、完好的实体标本等将看似枯燥的各个章节的知识演绎为生动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生动丰富的想象;把师生之间的单方面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一个情景交融的教学气氛,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过程美。
运用对比法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讲颅骨的结构为什么是圆形时,以一个鸡蛋作对比,鸡蛋壳是个两头曲率较大的曲面薄壳结构。加在它两头的压力,只要不超过一定限度,都能沿着蛋壳表面扩散,表现出很大的抗力性。若想纵向捏破它,是颇费力气的。头颅是由8块颅骨组成的穹窿结构,与蛋壳的薄壳结构相类似,因而也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足球运动员就常用头顶出漂亮的球。
通过提炼精简的语言把枯燥乏味的解剖学知识进行归纳[1]。胃的外形要点可述为“二壁、二口、二缘”;肺形似圆锥,具有“一尖、一底、二面、三缘”;从切面来看,肝的脏面被“H”形的沟分为四叶,这沟的中心是第一肝门,右前份是胆囊,右后份是下腔静脉,左前份是肝圆韧带,左后份是静脉韧带;子宫呈倒置的梨形,可分为底、体、颈、峡等部。
将难记的名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经多次诵读,即可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2]。如在讲授8块腕骨的排列及名称时,编成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上肢的浅静脉编成“内贵外头肘正中,静脉注射不放松”;12对脑神经的名称及顺序编成“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Ⅶ面Ⅷ听Ⅸ舌咽,迷走脊副舌下全”。歌诀简洁明快,生动押韵,经久难忘,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谐音、联想的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正中、桡、腋、尺、肌皮神经联想记忆为“正中老爷吃鸡皮”。尺、桡骨的位置关系学生易混淆,应用“吃(尺)里爬(桡)外”这个通俗易懂的成语既好记忆又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使其快速记忆了知识点,从而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手势形象比拟,充分展现解剖学中的位置关系[3]。如左、右手交叉并靠近,虎口张开,拇指对掌,手指伸直,掌指关节略屈曲,所展示的形态即是侧脑室的形态,四手指为侧脑室的前角,手掌为侧脑室的中央部,与手掌相连的一段手臂为侧脑室的后角,大拇指为侧脑室的下角。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制作课件。通过收集网络上的素材,使教学更加直观和美观。如把人体六大关节(肩、肘、腕、膝、踝、髋)和脊柱的形态制作成动画,并将各关节的运动形式通过动画展现出来,穿插在相对应的课件中,配上文字,可以达到传统教学达不到的动态教学效果。
2.3 教学效果
我们选择系统人体解剖学作为教学内容,以大学一年级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一组用传统教学法,一组用审美教学法,到本学科结业时,对比2组的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见表1),并让学生填写教学活动调查表,对教学形式做出评价,同时参考学院评估部教师的评估成绩和内容,并请专家评估。
表1 运用传统教学法和审美教学法学生的成绩比较(分)
审美教学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快,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审美修养和教学能力。
3 讨论
美本是人生命的内在需要,是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实现。从审美被作为教学的手段到教学以审美的方式存在,这是一种提升,既是对美的理解及美的价值的提升,也是对教学境界的提升。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存在着美的元素,与美学息息相关。我们将审美融入解剖学教学中,将人体结构与功能完美结合的解剖学以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师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使教学过程变得鲜活而充满乐趣,既提升了教师的审美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内在素质。
[1]简仕宏.点线面三元视觉构建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4):78~79.
[2]崔怀瑞,孙臣友.解剖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416~1417.
[3]林萍.手势形象比拟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2(1):52~53.
G40-03
A
1671-1246(2010)08-0080-02
本文系齐齐哈尔医学院2009年教育科研课题“将审美意识引入解剖教学的研究”(JY0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