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昕在第11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2010-10-26赵一州田志生范朋琦

运动 2010年4期
关键词:许昕北京体育大学接发球

赵一州,田志生,范朋琦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理论与方法探索

许昕在第11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赵一州,田志生,范朋琦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和录像观察法,对许昕在第11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战术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发现许昕技战术全面,但正反手进攻力量不足,发抢段第一、第三板衔接娴熟程度不够;擅长侧身和台内小球技术,反手反面具有较好的直拍横打技术,并融合传统直拍的推挡技术,弥补了直拍反胶类打法攻防转换差的缺点。

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

1 前 言

许昕作为新生代直拍反胶选手,左手直握球拍,两面反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术全面,正手有很强的抢拉、抢攻意识,在技术上吸取王皓和马琳的优点,擅长侧身和台内小球技术,反手反面具有较好的直拍横打技术。打球时善于用脑,以至于大多数运动员和他交手后都有相同的感觉——别扭。从2004年世界少年挑战赛夺取男团、男单、男双冠军出道以来,分别在2006年四国邀请赛中夺取了男团、男单、男双冠军,世青赛男团冠军,U17全国赛男单冠军,2008年助上海队夺取超级联赛冠军,2009年横滨世乒赛男双亚军,成为近两年国内乒坛中的一名新秀。本文通过对许昕第11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与深入分析,以期总结出许昕在技战术方面的一些规律和问题,为他以后在训练和比赛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许昕在第11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战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阅读了大量乒乓球技战术方面的书籍,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和技术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走访了国家男子乒乓球队部分教练员以及北京体育大学从事乒乓球研究的专家,从而得到相关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2.2.3 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三段统计法)本论文通过观看许昕在第11届全国运动会比赛过程中的2场技术录像,按照三段统计法将许昕的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归纳。

得分率=段得分/ (段得分+段失分)×10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2.2.4 分段指标评估法本文采用目前乒乓界流行的分段指标评估法,将所得数据与模式值评估指标进行比较,进行定量分析。模式值评估指标为:

发球抢攻段:得分率60%~70%(及格60%,良好65%,优秀70%),使用率25%~30%。

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30%~50%(及格30%,良好40%,优秀50%),使用率15%~25%。

相持段:得分率45%~55%(及格45%,良好50%,优秀55%),使用率45%~55%。

3 对许昕的技战术分析

3.1 发抢段的分析

从表1中可看出,许昕发抢段的平均得分率为63.75%,刚好及格,具有较高的使用率(32.35%),说明许昕在比赛中发球抢攻段并不占优势。许昕在侧身位以正手发侧上、下旋和转与不转为主,旋转比较强。侧上旋发球的落点偏长,落台后产生强烈的拐弯,使对手很难控制,与其他运动员相比,发长球也是许昕的一大特色,长球以反手位居多,速度快、落点特别靠后,通常使不是很了解许昕发球的对手来不及反应,只能简单地把球应付过去,让许昕的第三板有了可趁之机。在对方接发球抢攻厉害的情况下,多发台内中路转与不转的短球来抑制对方的强硬抢攻。76个发球总数中,有1/3的球都被对手抢攻起来,说明许昕在和高手过招时,发球并不占优。所以,许昕要想成为世界顶尖级高手,发球质量有待提高。良好的发球质量能为第三板抢攻创造更多机会,这对于擅长侧身抢冲的许昕来说,更应该做一三板的衔接。

表1 许昕发抢段得分率和使用率情况表

表2 许昕接抢段得分率和使用率情况表

表3 许昕相持段得分率和使用率情况表

3. 2 接抢段的分析

许昕的接发球段平均得分率48.06%,接近优秀;使用率为38.15%,非常高,说明他在接发球段处理球比较成熟。从比赛录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对手的发球,大多都集中在台内球上,以近网中路最多,而许昕在处理台内球时采用正反手的摆短,配合频繁的正手、反手和侧身抢攻,在第二板接发球就直接拿下15分,再加上第二板摆短及多样化的衔接,为第四板的主动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就促成了许昕在接发球段优秀的得分率和较高的使用率,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许昕在接发球摆短时很注意手腕的加力摩擦,回接的球很转,很容易造成对方的不适应、抢攻或反控制的失误,而自己在第二板很少失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减轻了第四板防守或转攻的压力。许昕对半出台球和长球的判断也非常准确,并且主动抢拉或抢冲,努力提高命中率。但是,对于台内短球,没有使用反手拧,挑打也使用得比较少,威胁也不大,接发球手段相对单一,如果长期这样,一旦对手熟悉他的球路后,会对比赛造成不利的影响。

3.3 相持段的分析

由表3可以看到出,许昕的相持段平均得分率和使用率都很低,分别为40.11%、29.52%。从录像中可以观察到许昕在相持阶段主要是正手进攻和侧身进攻得分,尽管许昕反手反面技术也使用直拍横打,但这并不是其制胜得分的武器,只能作为相持阶段的技术之一,许昕反手还是多用推挡、快带和挤压等技术调动对方,为正手进攻和侧身进攻创造条件。从线路变化来说,许昕常用斜变直、直变斜两种战术,实际上就是用正手或侧身进攻对手的反手形成强相持或得分。因此,许昕必须苦练反手技术,减少无谓失误,力争通过前三板的主动为相持阶段的连续有效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在相持阶段力争多使用直拍横打技术,不能一味地依靠侧身,真正做到直拍横打技术和推挡、快带、挤压完美结合,形成新的组合、新的技战术,才有可能成为中国乒乓球男子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4 结 论

4.1 许昕的发球质量不高,抢攻不够凶、稳,与接抢段的高得分率和高使用率相比,发抢段技术较为薄弱。

4.2 从技术的全面性来说,许昕技术全面,但正反手进攻力量不足,发抢段第一、第三板衔接娴熟程度不够;擅长侧身和台内小球技术,反手反面具有较好的直拍横打技术,并融合传统直拍的推挡技术,使其浑然一体,弥补了直拍反胶类打法攻防转换差的缺点。

4.3 三段统计数据统计显示,许昕接抢攻段优势明显,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较低,并没有优势。

[ 1 ] 许绍发.不能把直板正胶打入冷宫[ J ].乒乓世界,2003(3).

[ 2 ] 赵霞,苏丕仁,张浩. 对新规则下直拍进攻型打法发展趋势的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

[ 3 ] 兰彤,马丽.新规则下竞技乒乓球比赛各阶段战术策略的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1):116.

[ 4 ] 李今亮.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 5 ] 吴敬平.发球抢攻新体系与接发球“一体化”—关于11分制和新发球规则的思考[ J ].乒乓世界,2002(2).

[ 6 ] 刘呈浩.中韩直拍进攻型打法的比较研究[ D ].苏州:苏州大学,2008.

[ 7 ] 张博. 对直拍快攻打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

[ 8 ] 郭可雷,徐本力等. 2007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柳承敏技战术特点分析[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5).

[ 9 ] 张晓蓬.1992-2002直拍横打十年志[ J ].乒乓世界,2002(10).

G846

A

1674-151X(2010)04-05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4.025

投稿日期:2010-01-11

赵一州(1982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许昕北京体育大学接发球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乒乓“喜剧人”许昕:球场上不仅追求快且强,动作也要又帅又夸张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近期世界大赛女排主要对手接发球效果的对比与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北京体育大学推进综合改革 成立马术等独立学院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