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方言》看西汉时期的河北方言

2010-10-25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方言词谓之形容词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扬雄的《方言》记录了西汉时期各地的方言词,通过分析,可以探讨西汉时期各地方言的面貌。关于西汉时期方言的分区,前人已经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关于各方言区词汇的特色,则少有人涉及。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集中探讨西汉时期河北方言的分区及词汇特色。

一、西汉河北方言的分区

《方言》所记地名有一百多个,涉及到今河北省的有:北燕、代、东北、河、冀、齐、卫、燕、幽、赵[1]。先看以上十地和其它地区词汇的关系。

1. 北燕:北燕横跨今河北、辽宁和内蒙古,北燕在《方言》出现46次,其中单独出现13次,与河北内部的齐并举2次,与赵并举1次;与河北外部并举最多的是朝鲜或朝鲜洌水,有23次,其次是与东齐并举4次,与海岱并举3次,与楚并举2次,与魏等5地各并举1次。可以看出,北燕与河北内部各地的共同点比较少,尤其是北燕和燕接壤,竟然没有并列出现,北燕与河北外部的朝鲜洌水关系最密切。

2. 代:代横跨今河北、山西和内蒙古,代在《方言》中出现7次,都是并举,没有单独出现。代与河北内部的燕并举6次,与赵并举3次;与河北外部的魏并举2次。代与河北内部的燕共同点最多,与赵关系也比较密切。

3. 东北:东北单独出现1次,“东北朝鲜洌水之间”(卷四),另有5例“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而“燕之东北”在方位上是北燕,根据文例,可以把“东北”看成是北燕。

4. 河:河指黄河,在《方言》中与河北有关的是“自河以北赵魏之间”2次(卷四、卷七)、“自河而北燕赵之间”1次(卷九)。可见,河之北是跨方国的地域概念。

5. 冀:冀出现 2次,都与其它地名并举,分别是“邠唐冀兖”(卷一)和“青齐兖冀”(卷二)。冀与兖并举,《方言》里还有幽,所以冀是西汉的州名,是跨方国的概念。

6. 齐:齐横跨山东与河北,齐在《方言》中出现60次,除去中齐等不涉及河北的情况,还剩53次,我们把这53次看成是山东与河北共有的。53次中,齐单独出现12次,与河北内部并举最多的是燕,有5次,与卫、北燕各并举2次,与赵并举1次;与河北外部并举最多的是楚,有16次,其次是鲁,有12次,与宋并举10次,与晋、陈各并举4次,与魏等6地各并举2次,与郑等5地各并举1次。可以发现,齐与各地的联系是很多的,与河北内部关系最密切的是燕,与河北外部最密切的是楚和鲁。

7. 卫:卫跨河北、河南和山东,面积很小,卫在《方言》出现31次,没有单独出现,与河北内部的齐并举2次,与赵、燕各并举 1次;卫与河北外部的宋并举最多,达 21次,与陈并举8次,与晋并举7次,与鲁并举6次,与楚并举5次,与荆并举4次,与郑并举3次,与魏、汝颖各并举2次,还与以韩等14地各并举1次。卫与宋的关系最密切。

8. 燕:燕横跨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燕在《方言》出现18次,单独出现3次,与河北内部的代、齐、赵各并举6次,与卫并举1次;燕与河北外部的魏并举3次,与朝鲜洌水并举2次,与晋、海岱、东齐各并举1次。燕与河北内部的代、赵、齐的关系很密切,与魏并举的3次里都有赵,所以与河北外部的联系比较少。

9. 幽:幽在《方言》出现1次,“青幽之间”(卷一),幽也是跨方国的地域概念。

10. 赵:赵横跨河北、河南和山西,在《方言》出现35次,单独出现2次,与河北内部的燕并举6次,与代并举3次,与齐、卫、北燕并举1次;与河北外部的魏并举最多,达23次,与晋并举3次,与韩、宋、陈各并举1次。赵与魏的关系最密切,与燕的联系也比较多。

表1 河北十地之间的联系

另外还有一个河内,河内出现一次,是“晋魏河内之北”(卷一),河内包括黄河以北的山西、河北和河南,因此,我们不把这个河内看成涉及到河北。

从出现次数和并举次数来看,北燕、齐、卫、燕、赵五地出现的次数最多,并且相互之间并举的次数很少,代出现7次,没有单独出现,而与燕并举6次。

十地除燕和代之外,都是与河北外部的地名并举出现次数最多,并且与外部并举的次数远远高于与内部并举的次数,尤其是北燕、齐、卫、赵,只有燕和代与河北内部地名并举次数最多,并且还是双方相互并举的次数最多,可以考虑把燕和代归为一个方言区。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河北方言在西汉时期可以分为五个区,分别是南部的齐、卫、赵,北部的燕代、北燕。五区里面,齐、卫、赵、北燕的词汇量比较大,都有一个出现频率高的并举地名,只有燕代的词汇量相对要小,并且没有出现频率高的并举地名,尤其是燕,并举次数最多的地名有三个。说明齐、卫、赵、北燕各自所属的方言区较稳定,燕代是独立的方言区,稳定性相对比较低。

表2 与河北十地并举次数最多的方言区

关于《方言》的分区,林语堂《前汉方音区域考》[2]的十四区,涉及到河北的是:(3)赵、魏自河以北为一系(燕、代之南并入此系);(4)宋、卫及魏之一部为一系;(6)齐、鲁为一系而鲁亦近第4系;(7)燕、代为一系;(8)燕、代北鄙朝鲜、洌水为一系。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3]的八区涉及到河北的是:(1)周郑韩、赵魏、宋卫;(2)齐鲁、东齐、青徐;(3)燕代、晋之北鄙、燕之北鄙。丁启阵《秦汉方言》[4]的八区涉及到河北的是:燕朝方言、赵魏方言、海岱方言和周洛方言。刘君惠等《扬雄方言研究》[5]的十二区,涉及到河北的是赵魏方言区、卫宋方言区、齐鲁方言区、燕代方言区和北燕朝鲜方言区。

从西汉时期河北方言的分区来看,我们赞同林语堂、刘君惠等的观点,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分为五个区:齐、卫、赵、燕代、北燕。五个区对应今天的位置,齐方言区对应河北东南部(沧州东南部、衡水东南部),卫方言区对应河北南部一小块区域(邯郸南部),赵方言区对应河北西南部(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西北部),燕代方言区对应河北中北部(保定、廊坊、张家口,加承德、唐山一部分),北燕方言区对应河北东部(秦皇岛,加承德、唐山一部分)。

二、西汉河北方言的词汇特点

《方言》里的河北词汇,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分别是方言分区的角度和词类角度。从前者可以探讨每个区域词汇的特色,从后者可以探讨整个大区的词汇特色。

1. 从方言分区的角度

表3 河北方言五个区所收录的词汇数目

有些词在不同区域同时出现,上表中的数字包括这类词。如:

车釭,齐燕海岱之间谓之锅,或谓之锟。自关而西谓之釭,盛膏者乃谓之锅。(卷九)

车釭是车轮的车毂内外口的铁圈,用以穿轴。车釭在齐、燕和海岱之间叫做锅,或者锟,而在关西则叫釭,盛油膏的器具才叫锅。这个例子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同物异名,车釭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名称;二是同名异物,锅在不同地方指不同的物体。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前者。

从地域上看,除去跨方言区的河、冀、幽,东北可归入北燕,五个方言区的词汇各有特色。

(1)齐方言的动词数量最多,有28个,占词汇总量的约44%,名词次之,有22个;卫方言的形容词数量最多,有17个,占词汇总量的约43%,动词次之,有12个。

(泣极无声)楚谓之噭咷,齐宋谓之喑,或谓之惄。(卷六)

掩、丑、掍、綷,同也。江淮南楚之间曰掩,宋卫之间曰綷,或曰掍,东齐曰丑。(卷三)

哭得很厉害,在楚叫噭咷,在齐、宋一带有两个名称,叫喑或者惄。

关于相同这个概念,在江淮、岭南之间叫掩,宋、卫之间叫綷或者掍,在山东半岛叫丑。

齐方言区、卫方言区的动词多,形容词多,说明齐、卫的文化发达。

(2)赵方言和北燕(包括东北)方言的名物词的数量比重大,赵方言词有53个,其中名词有32个,并且全部是名物词,占词汇总量的60%;北燕方言词有53个,其中名词有26个,有23个是名物词,占词汇总量的43%。

蘴、荛,芜菁也。陈楚之郊谓之蘴,鲁齐之郊谓之荛,关之东西谓之芜菁,赵魏之郊谓之大芥,其小者谓之辛芥,或谓之幽芥;其紫花者谓之芦菔。(卷三)马蚿,北燕谓之蛆蟝,其大者谓之马蚰。(卷十一)

芜菁在大部分地区的名称只有一个,而在赵、魏一带,芜菁却有四个名称,说明赵、魏的芜菁种类多。马蚿在北燕有两种,一般的叫蛆蟝,个头大的叫马蚰。赵方言词和北燕方言词中的名物词多,说明两地的物产丰富,并且富有地域特色。

(3)燕代方言区的词汇总量少于以上四区,并且三类词的数量相差不大,说明这一地区的文化和物产落后于以上四区。

谩台、胁阋,惧也。燕代之间曰谩台,齐楚之间曰胁阋。宋卫之间凡怒而噎噫谓之胁阋,南楚江湘之间谓之嘽咺。(卷一)

关于恐惧这个概念,燕、代之间叫谩台,齐、楚之间叫胁阋。

从五个方言区来看,方言词反应了齐、卫的经济文化发达,赵、北燕的物产丰富。

2. 从词类的角度

《方言》中的河北词汇,除去在多个区域重出的,共计有211个。211个河北方言词,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类,全都是实词,其中名词最多,有90个,动词次之,有72个,形容词最少,有49个。三类词从再分类来看,名词可以划分的小类最多,动词次之,形容词最少。

(1)名词有90个。数量多的是动物名称,有23个。

蜂,燕赵之间谓之蠓螉。其小者谓之蠮螉,或谓之蚴蛻。其大而蜜谓之壶蜂。(卷十一)

蜂在燕赵之间叫做蠓螉,小的蜂叫蠮螉或者蚴蛻,大的能酿蜜的蜂叫壶蜂,燕赵之间的蜂有三种四个名称。

其次是衣服名称13个,比如在赵,有袍的襌衣叫袏衣(卷四);盛水的器具名称7个,比如在赵,小口大腹的容器,叫甖或瓮,其中甖是当时的通用词,瓮是赵特有的方言词,现在,瓮这个名称还在使用,甖已经不用了。其余的名词还涉及到炊具、坐具、农具、养马、车舆等方面。

在农具词汇中,赵有给小麦去皮的工具喿(卷六),齐有连排打谷的器具柍或桲(卷五)。农具的先进,足以证明当时的农业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在农具中还有两个特殊的词:

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自关而西谓之槌,齐谓之样。(卷五)

繀车,赵魏之间谓之轣轆车,东齐海岱之间谓之道轨。(卷五)

槌是架蚕箔的木柱,在齐叫做样。繀车是纺丝的工具,在赵、魏之间叫轣轆车。样和轣轆车属于纺织行业的词汇,说明当时纺织业在河北有一定发展水平。在养殖词汇中,比较大的一类是与马有关的词。

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官婢女厮谓之娠。(卷三)饮马橐,……燕齐之间谓之帪。(卷五)

枥,梁宋齐楚北燕之间或谓之樎,或谓之皂。(卷五)

在燕齐之间,养马的人叫娠,给马饮水的器具叫帪,在齐、北燕之间,喂马的马槽叫樎或者皂,与养马有关的词汇多,说明当时重视养马。与马有关的车舆名称有5个,比如在卫,辕又叫辀(卷九)。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河北的动物植物多,说明物产丰富,有关农具、养马、纺织工具的词汇多,说明农业、畜牧、纺织等行业发达。

(2)动词有 84个。数量最多的是心理活动动词,有14个。

戏、惮,怒也。齐曰戏,楚曰惮。(卷六)

关于怒,在齐叫戏,在楚叫惮。两地都用方言词。

其次是身体动作动词,有8个,比如在燕和代,抬眼的动作叫盱或扬(卷二)。其它小类的动词数量都比较少,比如关于责骂的词有4个,在齐、卫之间叫谯,在北燕叫讙。(卷七)还有其它的动词,比如在赵,把物体悬挂起来叫佻(卷七)。总体来看,动词没有突出特色。

(3)形容词有64个。数量最多的是关于大的异名,有9个。关于大的异名,在卫叫嘏或者戎,在北燕、齐叫京或者将(卷一),在齐又叫巨、硕、伙、彬(卷一),在赵、北燕、燕又叫丰(卷二)。

其次是关于诚信的词,有5个。

允、訦、恂、展、谅、穆,信也。齐鲁之间曰允,燕代东齐曰訦,宋卫汝穎之间曰恂,荊吴淮汭之间曰展,西瓯毒屋黃石野之间曰穆。众信曰谅,周南召南卫之语也。(卷一)

展、惇,信也。东齐海岱之间曰展,燕曰惇。(卷七)关于诚信,第一例,在齐叫允,在燕、代叫訦,在卫叫恂,信于众人的诚信在卫又叫谅;第二例,在燕叫惇。出现这么多关于信地异名,与当地当时的风俗有关,《汉书·地理志》:“(赵)丈夫相聚游戏,悲歌忼慨。”“(燕)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燕丹遗风也。”燕赵自古多悲壮慷慨之士,讲信用,重气节,这种风气反应在词汇上就是关于诚信的异名多。

再次是关于美的词,共有4个。

(好)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曰妦。(卷一)在赵、燕和代之间,容貌美叫做姝或者妦。在卫,形容相貌美的词还有艳和偞。在以上四地出现多个形容相貌美的词,与当地当时的风俗有关。在先秦两汉时期,赵地的女子号称美女,李斯给秦始皇的谏书中写道:“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史记·李斯列传》)如果后宫的美女只要秦国的,那么就不会有容貌美、修养高的赵女了。

其它的形容词相似度不高,难以归类。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河北方言词中的形容词反应了当时的民风,重信用,重相貌,所以关于诚信和美貌的词数量多。

三、结论

西汉时期河北的方言,从分区上看,可以分为五个区,五个区除了燕代区,都与内部其它方言小区的联系少,与外部方言区的联系多。

词汇的特色,从方言小区来看,齐和卫的动词形容词多,赵和北燕的名词中的名物词多,燕代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数量基本相同;从词类来看,名词中的名物词多,反应了西汉时期河北物产丰富,农业、畜牧、纺织等行业发达,形容词中关于诚信和美貌的词多,反应了当时人们重相貌、重信用的风气。

猜你喜欢

方言词谓之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古语词“蹴踏”与方言词“出达”chū?da
鲁迅著作杨、戴英译本的方言词语英译评析
钱本草
简论《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里的方言词汇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