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室所构建的学校生活叙事

2010-10-25华,陈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教室家长学校

郑 华,陈 瑶

(1.玉溪师范学院 教育系,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2)

教室是班级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一种静态的物质存在形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场所,教室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通过对教室的叙事,可以使研究者走进学生的生活环境,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从而展示学校在社会系统中面对的一些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学校物态环境的教育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叙事的方法,以观察记录和了解到的信息资料为主要材料,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场景中所蕴含的教育问题,选择的对象是一所位于地级市市区的省级实验小学一间一年级的教室。

一、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

该教室的桌椅一共有9列,靠左侧墙面的单独成一列,其余的两两相靠成一组,使用面积为65.86平方米,平均每座0.89平方米。这是班级内部的“教学行政单位”。一共有4条走廊,宽度约0.4米;每一列最少有8套桌椅,最后一排的椅子紧靠后墙,第一排的桌子与前墙之间的距离约 1.3米,最左侧的一组,第一张桌子距前面的墙0.4米。教室前门的门后是班级的卫生工具,黑板与左侧墙构成的角落放着饮水机和一张小课桌,靠着中队旗。教室的后门被孩子们的课桌挡住了,后门无法使用。每一张课桌和配套的椅子之间多数没有足够的距离让孩子们进去,观察到学生有时候需要前后挪一下才能入座。教室里约4/5的孩子的书包是放在地上或是走廊,1/5的孩子的书包放在椅子上。因为桌子和椅子间距离不够,如果放到抽屉里,估计上课的时候多数孩子无法从书包中取出学习用具。

班额过大带来的当然不止是学生课间缺乏娱乐空间的问题,由于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环节中都被教师关注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丧失了因材施教的基础,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和心理感受也因此产生很大的差异。此外,班额过大对教师心态、情绪的影响也不少,一是工作量的问题,比如作业的批阅量很大;二是维持课堂秩序很困难,在一次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为提醒学生注意听课的“点名”达21次、旨在维持秩序的停顿和提醒等18次,这些都使得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变得很有限。

(一)课桌椅布局、座次与学习生活

1. 课桌椅与教育投资

这间教室的课桌椅多是旁边的一所医院多年前捐助的,字迹尚可辨识。与孩子们普遍的身高相比,桌椅的高矮比例无疑是不合适的。我国国家标准局1983年发布的我国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及实际使用的桌椅尺寸如表1所示。

表1 桌椅型号尺寸 (单位:cm)

孩子们反映凳子有点矮,其实是桌椅太高且二者高差过大,观察发现一些个子矮一点的孩子坐在座位上,双脚悬空,下颌几乎能抵到桌面。孩子每天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是在这些桌椅上度过的,就会增加近视的可能性。

2. 课桌布局与学习方式

这间教室布局采用的是最常见的“秧田型”的空间形态,即学生的座位横成行,纵成列,目的主要为了便于课堂控制,一是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另一原因是有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观察。这样的座位布局方式也反映出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生生互动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种互动方式大大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所以就其方式而言,桌椅排列方式呈现的是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教室”二字,名副其实,这是为系统地、有效率地进行“教”的活动所创设的物态情境。从学生的角度看,在这样的教室里,除了坐着和“听老师讲课”,似乎也没有别的课堂行为方式了。

3. 座次与教育公平

据观察和对教师的询问,学生对座位没有选择的权利,都是教师安排的,主要是在开学时学生家长自选座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这样的布局还带来了另外的一些问题,即座位的安排,在访谈中老师介绍说“家家的孩子都想坐好位置,这么多孩子,我没有办法,我能做的就是轮换,还要提醒家长不要总是直接找校长,除非实在有特殊原因”。大多数家长也认为,总坐在一个地方对孩子的视力也不好。当孩子在教室中的座位竟然与家长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有关时,老师安排的座位轮换制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这尽力保证了他们自身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某种公平。

二、教室张贴物——功用何在?

小学教室的颜色和材料的使用上教单调,一年级的教室里张贴物很少。

格言,在黑板的上方,红色的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所有的中国学生都熟悉的题词,一所学校的文字环境是学生也许感受不到但多数看得到的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所有的内容经都经过有意识的选择、精心设计甚至精美包装,期望能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或教化作用。研究者有印象的是这里贴着一张朗诵比赛的奖状,这是该班第一张奖状,访谈中获知这个奖励是班主任通过家长找人组织辅导、排练、制作背景音乐后获得的,班主任觉得这样的荣誉是值得骄傲的。奖状的上方是学校广播用小音箱,学生说:“是校长讲话用的。”

黑板的左边是很规整的宣传栏,各班都差不多,主要内容是粘贴如何行少先队队礼以及少先队呼号的内容,例如“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些在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词,我们在访谈中发现一年级学生都会说但基本都不能理解。

黑板的右边是红花台,位于教室门口,约3平方米,制作很精美,色彩丰富,能感觉到其在整个班级中是最瞩目、最核心的,上面有全班学生的姓名。这是一个对学生心理状态甚至生活状态都能产生一定影响的展示栏,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就能得到小红花,期中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特指考双百)也能得到奖励的小红花。孩子得到红花的时候经常向家长汇报,因此家长也关注,接送孩子的时候总是特意留意一下红花台。学期末的时候,孩子们的小红花数量相差很大,多的10朵,一般5~8朵,也有两个孩子一朵都没有。这种强化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在幼儿园和小学广为应用,从乡村到城市,几乎所有的班级都有。我们经过调查发现红花台纳入到了学校的统一管理和要求,但制作经费一直没有着落。

大大的红花台下面是一张小小的课表,是学校教育在学周和科目上的具体安排,这是学校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具有“纲领性”作用的内容,但在这间教室里确实很不引人注意,B5纸张打印张贴。课程表上一共安排了30节课,学校安排周一的下午搞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访谈中孩子认为“就是唱歌”;减负行动雷厉风行地开展后,因为“不许布置作业”,下午每节课减少10分钟,加第三节课完成作业,由语文和数学老师轮流承担。

从名称上看,课程表一共有16种类型的课,涵盖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分别是语文6节、数学5节、体育、美术、音乐、品德、写话各2节,英语、活动、实践、劳动、阅读、科技、口语交际、队会、班会各1节。这16种名称的课程中,实际在上的有8种。活动、实践、阅读、写话、科技、口语交际等课程分别由语文和数学老师上课,具体上什么课,就看课表上跟在什么课程的后面,比如周四上午,第一节是数学,第二节是科技,那么“科技课就是数学课”,孩子的表达言简意赅,一语道破课表的实质。这学期分别有8位任课教师,7位女教师中,音乐、美术教师稍微年轻一点,约30岁前后,其余均为40岁左右的中年人。

课程表的下方贴了“*区青科中心2009年寒假艺术培训班招生通知”和“*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2009年寒假培训班招生安排”,8K纸张打印,相对醒目,打印内容的面积约是课程表的4倍。艺术培训班共11项内容。寒假培训班共14类,其中有一些项目是班主任推荐的,用红笔画了线,比如作文类里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小蜜蜂一年级班”,教学内容主要是看图写话、记事、写景短文等。每一项报名费5元,家长可以到青科中心自己报名,但在访谈中发现家长都愿意自己选择并找班主任报名。在对青科中心调查后发现艺术类共有15个教学班,培训班共有28个教学班,有些教学班比如美术的星星班、作文班等,任课教师就来自这所小学。

后墙是黑板报,按照学校要求更换内容,学校统一检查。本学期只出了一期,是班主任找家长出的,主题是茁壮成长,主要围绕入学适应的一些问题。黑板报左右分别是学生作品和照片,图片多是外出旅游所摄,基本以国内景点为主,没有本地旅游景点的照片;学生作品栏名曰“童心童画”,共4幅,本班孩子的2幅,其他是二年级的孩子留下的。

三、其他物品——背后的意义

讲桌。讲桌的抽屉里是教师的一些用具,还有学生的违纪记录等要填写的表格。教师的很多记录是要上交备查的,身兼任课教师、教研室成员和班主任等不同角色,要填写的工作手册性质类内容很多,以班主任工作记录为例,共 34页,仅家访一项(调查表明家访行为没有发生),记录中就有家访时间、家长意见建议、访问次数统计、年级组长检查评分、副校长检查评分等(均为100分)等多项内容。面对这些厚厚的手写材料,只觉得教师的时间和生命就这样毫无痕迹地被诸多琐屑的文字淹没,这也是教育情境中或者说社会情境中一种事实。

失物。桌面上有一个破旧的文具盒,装满在教室里捡的铅笔,这些铅笔绝大多数没有学生认领。在和孩子及家长的对话当中发现丢了几支铅笔对孩子丝毫构不成心理压力,家长对此问题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这种散漫的习气和不爱惜学具的态度对于一年级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调查者不禁想起学校精美的标语牌上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类似这样的标语和现实的距离,在访谈中多次被反应出来。或许就因为这间教室里可以抓住的教育契机太多,使得“育人”问题因为无所不在反而无从开始,可着手处太多而无处着手。

清洁工具。使用者多是孩子们的父母和祖父母,按每组6人值日,通常有一个孩子是独立完成值日工作,可以粗略地认为约有1/6的家长承受着其他家长亲自上阵带来的心理压力而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访谈中发现接近2/3的家长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理念,要求孩子自己做好值日工作;也有接近1/3的家长强调由于工作等其他原因,无法到场帮忙的遗憾。

四、教室展示的教育世界

教育活动并不只是发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教育在孩子们进入学习场所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而且,这种教育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教育的影响是弥散的,无所不在的。通过对一间教室的取样观察,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判断: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差,但是多年来对教育的重视并未能在这间教室中得以展现,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见得是正相关;教室这一场景以及对教室的使用过程中缺乏触及学生心灵的内容,以传递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教育在课堂上缺乏“文化”的含量;学校教育严重缺乏具有体育、德育、美育含量的内容,即使文字所承载的“道”,也只是作为“陈述性知识”或作为一种“语词”传授并被记忆;教室中的大多数陈设没有发挥相应的教育价值;教师辛辛苦苦提交的很多文案只具有被检查的价值并因此失去了实际意义,其中滋生的弄虚作假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强大的“不诚信”环境。

仅就教育场所而言如此,如果再考虑教师的从业意愿、劳动强度、敬业精神及综合素质等问题,考虑教师和学校所承受的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巨大期望所导致的压力以及教师对这种压力的自我应对,该学校自身既没有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也不可能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机会,很难实现社会对学校寄予的诸多期望。很多在学校情境中表露的问题其实根源并不在学校中,学校因此无力也不可能进行实质性的改进。

承认并直面现实是改进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无论如何,教育的理想还是应该有的,教育最终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学校要想成为一个培育丰富人性的场所,教室首先要能成为一个充满人性的地方,关注孩子们每一天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点点滴滴促成行为习惯的变化和知识的积累,就能一点一点地接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理想。

猜你喜欢

教室家长学校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我心中的好家长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