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范式下我国物流市场结构研究
2010-10-23北京交通大学尹兰
北京交通大学 尹兰
基于SCP范式下我国物流市场结构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尹兰
我国现代物流产业起步时间较晚,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物流产业目前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并未形成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运用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SCP产业组织理论框架来分析我国物流业在市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物流产业 SCP范式 市场结构
1 我国物流产业现状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资流动越来越频繁,与之相应产生的物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的发展。物流业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与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因此,物流业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物流业在中国得到了较大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以市场调控为主导的经营机制。与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行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如运输、通讯、货物存管和配送等。但是,我国物流业仍然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产业结构相对落后,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自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物流业明显暴露出各种弊端和劣势。
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的重要阶段,制造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要降低生产成本都需要发达的物流业作保障。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各个经济体间的依存格局明显,国际采购、定单生产等经营方式盛行,这些经营方式对我国传统的以库存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如果继续依照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支撑我国当前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据统计,目前我国制造企业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这种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专业化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
2 SCP范式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SCP分析范式的根本要义是强调市场结构是企业行为的决定因素。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市场模型是SCP范式的分析起点。它们是两个极端的市场状态,垄断市场是生产集中于少数企业控制整个市场,包括产品定价和生产数量,完全竞争市场是拥有众多同类型生产企业的市场结构,没有一个企业能决定产品价格和数量,而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结构。垄断行为被认为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表现,相应的,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是最高效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鉴别一个市场结构是接近垄断还是远离垄断。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不良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比如,市场存在垄断。以贝恩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强调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入手,但在政策主张上倾向于由政府干预来改变不良的市场绩效。
3 基于SCP范式的物流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某个市场上垄断和竞争的相对程度。根据自由竞争程度来划分,可以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市场集中度、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等是构成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3.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它集中体现了市场竞争和垄断的程度,是决定市场机构最基础的因素。
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
较之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1999年我国26家上市的物流公司,总计营业收入不足150亿美元,但是单美国UPS一家物流公司早在95年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超过了125亿美元。据统计,我国人数在500人以上的物流公司仅占整个物流行业的20%,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业只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程度并不高。
3.2 产品差异化
差异化战略是指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产品差异化能将本公司产品明显的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产品,从而使客户形成对该种产品的偏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差异化的策略主要有:性能特点差异、专有技术差异、顾客服务差异、品牌差异等。小规模企业可以利用产品的差异化增加市场占有率,大规模企业可以用差异化策略巩固自身的经营优势和集中度水平,新兴企业运用差异化战略更能够快速进入目标市场。
目前,我国能够提供全面综合集成化的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大部分企业仅在传统的仓储、货运、库存等方面提供服务。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公司的统计调查,目前我国能够提供综合性集成化物流服务的企业不足市场需求的5%。物流公司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服务来迎合不同客户的需求,难以获得稳定的客户群和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缺陷主要可以归结为:专业化水平较低,对低段产品的投资过度,而综合性高端的服务产品发展缓慢,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科学管理和有效整合。
3.3 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现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进入壁垒一方面能对产业内已有的企业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会对潜在进入者进入该产业造成一定的困难。退出壁垒是指当企业在某个产业内前景不佳,意欲退出该产业时,由于各种因素的阻碍,不能顺利的退出该产业。有的资产只能在特定产业内使用,当企业退出该产业时这类资产很难变现,用资产变现的价格减去资产折旧后的差额即为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大,企业退出该产业的难度就越大,退出壁垒就越高。
物流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大小主要由物流管理手段、技术经验、人力资源等因素来决定。现代物流产业有知识密集型的特征,不仅设备和资金的大量投入,也非常需要对物流规划设计、信息管理、运筹统计、人力资源等知识的掌握。随着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出现,物流业中信息和知识的软条件支持显得更加迫切。这些高端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形成了物流业一类重要的进出壁垒。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1)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的合理性还有待加强,市场集中度不明显,缺少实力雄厚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2)物流业的服务产品的差异化较低,缺乏高端产品和差异化产品,低成本低水平的竞争现象突出;(3)受沉没成本的影响和制度性壁垒过大,物流业市场的出清机制存在明显不足。
表1 物流产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4 相关建议及对策
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对于目前中国的物流企业来说,提审运营管理能力,整合企业资源,拓展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专业、综合化的服务是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主要的改进手段包括:(1)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优化市场集中度水平和产业结构,从根源上改善产业的运营环境;(2)拓展物流服务功能,改变单一的服务模式,多发展高附加值、多功能、专业化的物流服务;(3)关注物流服务业多边的市场需求,力求以需求为导向,有效提高物流业经营水平,避免使用价格竞争手段。
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应该对不同类型的产业市场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对于垄断特征较为明显的领域,政府应加强经济性管制,采取反垄断措施,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对于进退无障碍的领域,政府可以采用宽松经济的管理手段,让市场自我对资源进行配置。未来我国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管理,应该主要着手于市场秩序、经营环境和生产安全等问题进行宏观的调控和引导,加强统筹规划,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1] J·Bain.Industrial Organization[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Press,1968.
[2] 王丰,王开勇.构建我国和谐物流的SCP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2).
[3] 薛辉,欧国立.基于SCP分析范式的区域物流系统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3):84~86.
[4] 奉小斌,郭宏湘.SCP范式主导下的我国物流产业整合[J].科技和产业,2007,(8):1~3.
F252
A
1005-5800(2010)08(c)-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