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乐宫壁画艺术对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2010-10-20宗宏岗

关键词:永乐宫线描工笔

宗宏岗

永乐宫壁画艺术对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宗宏岗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它代表了传统工笔重彩绘画在元代取得的最高成就。从宏伟的构图、绚丽的色彩和高超的线描技巧等方面分析了永乐宫壁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要继承和发扬永乐宫壁画的优良传统,拓宽和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手法,复兴和推动中国重彩人物画的发展。

永乐宫壁画;艺术特色;构图;色彩;线描

中华文化历来有重视伸延和借鉴的传统,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理念和艺术精神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时代,中西文化并存,各种美术思潮纷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理应保持本民族的绘画风格和特色。本文通过探讨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色及其深刻内涵,来充分阐释其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并以当代的工笔画家、绘画作品及绘画风格作为评述对象,引申说明当代工笔人物画与传统的永乐宫壁画艺术的相关联性;论述当代工笔人物画对永乐宫艺术传统理法的伸延与借鉴,佐证拓展和创新是当代工笔人物画保持旺盛生命力,体现人文个性和时代特征的重要条件。

一、永乐宫壁画艺术简介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它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宏幅巨制。整个壁画大约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章。

永乐宫壁画是元代道教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其精华是三清殿的 《朝元图》(见图1),面积400多平方米,总计人物形象286个。

画师以简练而严谨、流畅而刚劲的线条刻画了众多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按不同的年纪、性格和表情罗列,变化多样而无一雷同。线条在疏密有致的组织中,刚柔相济的变化中,创造了和谐的韵律和装饰性效果。壁画色彩除了主神衣服用绯红和堆金沥粉以外,全画以青绿为主,表现了理想中神的庄严和清静。280多位神仙组成8组,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以免单调平板,显示了作者高超的独具匠心的构图技巧。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壁画所呈现的宏大布局和画师自由驾驭的表现技巧。它以宏伟的构图塑造了一批极富特色的人物形象,高超的线条表现能力及对色彩的运用等等都代表了传统工笔重彩绘画在元代取得的高度成就,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绝。

二、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分析

(一)宏伟的构图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与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上,处理人与物或物与物的关系、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谓之构图。在我国传统的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朝元图》中286位仙人,神情肃穆、仪态万方、尾随自队领班,聚集在“三清”周围,他们表情各异,形象优美。人物的形象各不相同,是在充分反映了个体性格特征和表情传神的同时,将其理想化、类相化,故显得复杂而整肃,如此规模宏大的壁画,有众多的人物,而令观者丝毫没有重复、单调、拥挤的感觉,这是因为创作者们不仅在人物的面貌、衣纹、道具上用心刻画外,还巧妙地运用构图法。壁画是以8个主神为中心,聚集众多形象,既对称又富有变化,构图极为严谨,比真人还大的形象非常生动,于个体的繁复多样中求全局的完整统一。画面中众多人物造型,布局节奏的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呼应关系,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器物、云气与人物姿态上的配合,均十分微妙,故而能严整,神圣而不显板滞。三清殿壁画在“严格遵守着宗教仪规的同时,充分显示了艺术构思的完整性”。观者自下而上的望去,真有身处金阙仙宫,玄都圣境之幻。也正是因为永乐宫这种完美的构图模式使它在经历了700多的风风雨雨后仍然影射于中国人物画艺术。

近代杰出画家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见图2),就是一幅宏幅巨作。画面由12幅巨大的泥金画地的通景屏组成,共描绘了46个神仙人物共赴王母的寿筵。为了营造画面气氛,表达群仙祝寿的仙灵境界,任伯年想像力超凡,他把各路神仙人物安排由地面、空中和海上分路去赴宴,场面宏大。画家将人物划分为5大组块,每组人物之间又相互关照、疏密多变、错落有致。构图采取永乐宫式的交叉重叠式展开,活泼灵动,穿插树木、花鸟、山石、建筑、海水、云雾,画面显得丰富统一。12幅画面合拢起来则浑然一气,天衣无缝。

当代画家王征曾应邀到山西永乐宫复制壁画,在3个月的时间里,王征白天为永乐宫复制壁画,晚上潜心研习,面对瑰丽的永乐宫壁画兴奋得忘却了疲惫,当时已50余岁的王征,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为永乐宫留下大量的复制品,至今仍留在永乐宫墙壁上供游客欣赏。通过3个多月的潜心研习,王征掌握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也使王征的艺术由“小人书”转向气势雄伟的大构图。归来后,王征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壁画的创作中,奏响了他艺术创作上的华章,先后创作了100开《红楼梦》手稿长卷,制作成1.8米高80米长的玉石连屏,又创作了《三国演义》100开图,在普陀山创作2米高、60米长的《南海观音大殿壁画》,还有《世外桃源》、《长恨歌》、《丝绸之路》画稿以及《朝圣图》等。这些作品无论从构图、用线、以及着色上都可看出永乐宫壁画艺术特色对其深刻的影响。画中人物造型大胆、比例严谨、用笔细致、姿态生动、衣纹畅快、气势雄伟、线条流畅、赋色重彩华丽,场面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都是永乐宫壁画艺术语言在王征绘画中的影射。画中不管是数米长的衣带到五官的勾勒,还是设色赋彩,王征都以笔写出,远观为极工之作,近看实为磅礴的写意。从中可看出画家在追续吴道子艺术风貌与大唐壁画的风格。王征的壁画拓展深化至心灵教化、精神成长的层面,而且使人与壁画的和谐关系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让人感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人与物之间的和谐。从普陀山圣地、蓬莱仙岛等国内各大寺院到重要的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王征的作品。近年,王征在业内常被称作“当代吴道子”。

现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乃庙,也喜作大的画幅。他的作品《苗岭三月》、《苗家少女》等等,都无不让观者在他的画前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苗岭三月》(见图3),是一幅近年来少见的巨幅人物画。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在构图上反复推敲,使作品既密不透风又疏可走马,画面中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感到不闷不塞。画家吸取了永乐宫壁画交叉重叠的宏伟构图模式,一丝不苟地刻画了几十个人物形象,以健康秀美的苗家少女的华丽造型把苗岭三月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繁荣景象表现了出来。画家娴熟的造型能力和对巨大场面较强的把握力得到了完美体现。

(二)绚丽的色彩

中国画自古以来被称之为“丹青”。“丹青”最早是指可以制成颜料的矿石,“丹”是指朱砂与红,“青”是指兰铜矿石和青金石,后来“丹青”的意义扩大,泛指绘画颜料。“丹青之妙”即形容色彩之美,又由于朱砂、青金石等天然石色鲜丽恒久,更被喻为“或为圣人之言,炳若丹青”。其后,“丹青”逐渐被冠为绘画的代名词。永乐宫壁画以它那宏大的规模,历经十多个朝代的艺术创造,展现了一个丹青重彩的色彩绘画的世界,它们色彩强烈、鲜明,造型丰厚、生动,注重团快、色面、笔彩的表现力,且由于年久剥落、变色,画中呈现多种复色色系,而色层叠加重置,色彩的表现丰富异常,这些色彩在历经700多年沧桑后依然保持了夺目的艳丽,的确让人惊叹。

壁画中作者采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的画法来增加壁画内容的气氛,有计划的分散使用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石色,用白色或其他单纯的色调间隔起来,重点加工细部纹样,用堆金沥粉来突出衣袖、缨络、服饰、铠甲、香炉、伞盖、宝座等器物,效果辉煌又壮丽,搭配得宜,匠心独运,极具装饰性。壁画色彩除了主神衣服用绯红和堆金沥粉以外,全画以青绿为主,表现了理想中神的庄严和清静。如《西王母图》(见图4),观者远望这些壁画感到有气势,近睹则看到线条和装饰的优美。四壁五光十色,金碧辉煌的壁画与梁木上精美的木雕彩绘相辉映,构成一个富有旋律,和谐统一的整体,使人流连忘返。

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除了以色彩为主的特点之外,其搭配和着色的技巧也要凭借高深的艺术造诣才能进入经典性的作品之列,如图5系列。“设色妙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指的是艺术造诣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能不拘成法灵活运用,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我们从永乐宫壁画中就可以看出,每幅画都有一个主色调,画面上尽管色彩很丰富,但是都围绕着主色调变化,冷暖对比搭配得很适宜,又同主题相吻合。再看具体的着色方法,现代工笔人物画很多画家都在追求一种壁画式厚重、华丽、沧桑的艺术效果,如在绢上先涂一层色,干后洗掉,只留绢丝内的色,再涂,再洗,如此层层加上就可达到一种重彩壁画式的厚重含蓄之感;还有正面薄涂一层石色,再在后面涂厚一层石色以托前面色;或前面涂一种石色或透明的植物色,背面涂相异的色以求含蓄变化,即使是平涂色彩,也要均匀而又变化以求 “活”色。就像永乐宫壁画经历了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呈现出的多种复色色系和色层叠加重置的艺术效果,其色彩强烈、鲜明,注重团快、色面、笔彩的表现力。

同西方绘画的用色相比,传统的中国工笔重彩在重视色彩方面与之息息相通。永乐宫壁画历千百年而保持其神秘和庄严、生动与鲜活,色彩的作用毋庸质疑。

(三)高超的线描技巧

有人称中国画是点、线、面的交响曲,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画的线最能出神入化,捕捉一切具象的神采,也最能体现画家的气质和品藻。中国绘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代艺术家对线条美感的追求却从没有放弃,永乐宫壁画中的线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作。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线描造型手法,充分展现了传统线描的高度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线描承前启后由唐代的细密、宋代的顿挫,发展到元代 《朝元图》(见图6)的人物线描,变为雄健圆浑、沉着有力,不强调吴道子莼菜条描法的压提变化,只吸收“吴带当风”的精神。在衣纹的处理上,用笔概括简练,线条沉着有力、流畅飘逸,并力求变化,加强装饰效果,使画面富有真实感。画云气,用转笔,奔放流畅,加强顿挫节奏感。画弧线,走中锋,线条饱满圆润。画器物,根据不同对象,表达不同质感,如勾出的金鼎铜器似乎可以敲出声音。画出的牡丹、荷花似含苞怒放。画人物则须眉毕见,衣带飞舞临风。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使墨线在壁画中起到立骨建架的作用。在整幅画中,画家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笔随意走,神韵畅通,完线描成就新的里程碑,仅看一幅线描稿也是一幅完整而明快的绘画巨制。

人类文明的步伐迈入了21世纪,我们所处的时代面临机遇和挑战,现今再谈线,也并非老生常谈。线如同画的精髓,工笔人物画如果没有线在画面中的审美作用,中国画的特色就无从谈起,没有特色、没有风格,中国画存在就没有意义。继承和发扬古老卓越的中华文化精髓,保持中国绘画艺术的纯粹性和鲜明特点,追求崇高的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审美理想,是作为炎黄子孙的共同任务和历史任命。就以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来说,这幅画不仅在构图、着色上吸收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色,在线条的勾勒上也是个典范,更可以说它是永乐宫壁画线条的一首赞歌。任伯年把复杂的物象加以规律组织,使衣纹的组合,脸型、衣裙、须发、水纹、云彩等等都安排得整齐有序,将树石房屋夸张变形,并加以图案化,整幅作品具有和永乐宫壁画同样的装饰效果。完美的调节、编织了美的韵律。当代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王叔晖先生,长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年画和连环画创作,其代表作《西厢记》(见图 7),人物形象生动,线描清秀,色彩典雅,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他的作品主要吸收了永乐宫壁画的用笔肯定、刻画准确与雅秀的风格,一度成为连环画画坛的主导地位。

中国画线描艺术源远流长,它是最通俗的艺术表现手法,其艺术的魅力不逊于任何一个画种。今天是继承传统,开拓自我的年代,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传统线描,吸收其辨证的绘画理论和优秀技能技巧,创造出现代服饰、现代生活的线描艺术,以线造型,达到形神兼备。

风雨如磐,世事难说的时代铸就了元代文化。永乐宫壁画洒脱,但并不轻浮,简拙但并不单薄,它看似容易摹学,但却占据着令后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艺术制高点。它宏伟的构图、绚丽的色彩和高超的线描艺术,几百年来都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工笔绘画艺术。它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正如著名艺术理论家王朝闻先生在考察永乐宫壁画后所指出的:“这一审美对象的特殊价值,尚有待于继续深入地认识,它将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放异彩。”他的这一说法在21世纪的今天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这个经济、信息一体化的时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将面临更多的抉择和挑战,但继承和发扬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尊重个性,使传统与个性相结合,惟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工笔绘画以民族的风格走向世界。

[1]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楚启恩.中国壁画史[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3]黄培杰.永乐宫壁画[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

[4]王靖宪.任伯年作品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5]韩学中作品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6]王叔珲人物线描画稿[M].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

J218.6

A

1673-1999(2010)05-0138-04

宗宏岗(1974-),男,山东宁津人,硕士,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2009-10-25

猜你喜欢

永乐宫线描工笔
基于线描艺术在儿童创意画中的设计运用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福兮?祸兮? 永乐宫九年搬“家”路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色彩搭配关系探微
线描画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