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水上救生教育可行性分析

2010-10-20章晓宇

关键词:救生员游泳高校学生

章晓宇

大学生水上救生教育可行性分析

章晓宇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实施大学生水上救生教育的可行性条件进行调查,从学生现有状况、学生对水上救生的需求、社会大众游泳的需要、高校水上救生教育的师资条件和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研究分析,认为浙江省高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和培训已具备充分的条件且切实可行。

浙江省;大学生;水上救生;教育;培训

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分静水救生和海浪救生。国外水上救生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历史,欧洲的许多国家在19世纪末就成立了救生协会,宣传救生知识,改进救生技能、加强救生员的培养,开展救生理论的研究等。过了上百年的发展,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救生管理体系和救生员培养模式。

我国水上救生教育开展较晚,随着近年来大众游泳的迅速发展而有所加强。目前我国约有1万所高等学校,大学生溺水死亡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同时,我国水上救生大大落后于大众游泳迅速发展的需求,救生员供不应求,远不能满足水上救生市场的需求。面对国际水上救生的迅速发展,面对国内大众游泳救生极大需求,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我国的水上救生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就浙江省部分高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和实践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浙江省部分高校: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和丽水学院等高校部分大学生。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一是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丽水学院图书馆,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上救生研究的相关论文、教材以及救生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通过互联网查阅各救生网站的相关信息。二是设计了《高校开展水上救生培训调查问卷表》,对浙江省5所高校在校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1份,回收率98.2%,其中有效问卷489份,有效率为99.6%,从中获得大学生中救生知识掌握程度,对救生培训的需求等相关资料。三是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资料以及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水上救生的认知、了解和需求

一是学生对水上救生的认知态度分析,二是学生对水上救生的了解程度。高校学生对水上救生知识和技术掌握情况见表1。

表1 高校学生对水上救生知识和技术掌握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见,有63.5%的学生对水上救生知识根本不了解,34.7%的学生曾经听说或接触过水上救生,而只有1.8%的学生是比较了解的。因而可以看出现今高校学生对水上救生知识的了解比较匮乏,从而与高校培养为了综合、高素质人才相违背。

从调查中得知,只有0.2%的学生能独立运用水上救生知识进行施救,28.5%的学生只会简单的人工呼吸救护而不懂得如何系统地进行水上救护,还有71.3%的学生根本不懂得水上救生是怎么一事。这就说明了高校学生对水上救生技术掌握不是很好,说明现代大学生的生存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对水上救生培训的需求见表2。

表2 高校学生对水上救生培训需求统计表(%)

从表2可见,有62.9%的学生认为需要在高校开设水上救生培训 (其中21.3%的认为很需要),而27.1%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只有10%的学生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水上救生在思想上是很重视的,对水上救生知识与技术是迫切需要的。

(二)高校水上救生的政策依据

1995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以增强体质为宗旨,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大众游泳活动,如康复游泳、娱乐游泳、减肥游泳、健身冬泳等,也在全国各地地蓬勃发展,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推行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的办法》,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进一步推动全民游泳健身的开展。目前,在浙江省很多地(市)还把游泳项目列入初中生体育加试之中。由于救生对大众游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为了尽快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救生人员,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同年在上海举办了首届“救生员高级培训班”。为加强对我国救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我国成立了中国游泳协会救生委员会,制定下发了《中国救生委员会管理办法》、《救生员管理办法》、《救生委员会培训中心管理办法》等;几年来,我国水上救生工作已不断加强、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上救生网。它对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群众性游泳活动的健康开展,起着重大的作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等,为开展水上救生培训科学化、规范化制定了标准,也为高校开展水上救生培训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高校开展水上救生培训的必要条件

1.师资。浙江省水上救生员来源分布状况见表3。

表3 浙江省水上救生员来源分布状况(%)

从表3可见,浙江省初级救生员中高校占20.6%,高级救生员中高校占22.5%,国家级救生员中占18.6%,其中高校的救生员中基本上是体育教师。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各大学毕业的体育专业人才,有着系统的体育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各项基本功技能。这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他们思想观念转变快,对水上救生培训的理解有着深刻的体会。说明高校水上救生培训的开展,已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同时也会给高校的体育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2.场地和器材。浙江省高校游泳馆、救生员配备情况见表4。

表4 浙江省部分高校游泳馆、救生员配备统计表 (人)

从表4可见,目前浙江省有83.3%的高校有游泳馆,部分高校正在建设中。而且具有游泳馆的高校在体育专业课或者公共体育选修课上开设了游泳课,这就为水上救生培训的开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而且,高校的场馆建设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体育资金的投入比社会上要充足,场地建设合理,器材设备齐全,这为水上救生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3 大学生的高素质符合救生员的要求

文化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各个行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救生员是一种神圣的职业,除了具备必须的救生实践能力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掌握好人体的解剥生理知识,心肺复苏原理及高科技的医疗设施的使用,才能有较高的涵养和礼貌待人的服务意识,才能对挽救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热爱救生职业,从而增强救生员的工作责任心。浙江省救生员文化程度状况见表5。

表5 浙江省救生员文化程度状况分析表(%)

从表5可见,大学 (包括专科)以上学历占42.8%,高中 (中专)学历占25.7%,初中学历占19.5%,其他占4%。这表明浙江省救生员队伍需要高素质和学历的人才。而高校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高学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接受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强,对学习、工作充满了热情,具有成为一名合格的水上救生员的优秀素质。

三、结论和建议

以上从高校学生对水上救生知识需求度、市场的需要、场地设施基础、师资水平条件和高校学生的素质等方面的分析,说明了在高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已具备充分的条件,是切实可行的,也符合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的。据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高校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水上救生的教育,把水上救生教育同素质教育综合一起,认清水上救生也是学生生存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体育主管部门和红十字会组织同样要积极主动地与高校联系,鼓励、发动高校开展水上救生的教育和培训、考证。对于师资水平和硬件设施达到要求的高校,甚至可以给予初级救生员证书的授予权。

第三,在高校建立水上救生协会,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救生协会,给水上救生爱好者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促使水上救生培训在高校中得到更广泛的开展。更多的学生参与协会活动,使水上救生知识更为普及。

[1]杨雪雄.游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2 8 9-2 9 6.

[2]吕鹏.水上救生[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 0 0 1(1).

[3]王力,贾忠.北京市水上救生员培训工作5 0问(一)[J].游泳,2 0 0 2(2).

[4]王力,贾忠.北京市水上救生员培训工作5 0问(二)[J].游泳,2 0 0 2(3).

[5]王力,贾忠.北京市水上救生员培训工作方法五十问(三)[J].游泳,2 0 0 2(4).

[6]刘明辉,方千华,蔡惠玲.全国高级救生员培训班的教学初探[J].游泳,2 0 0 2(5).

[7]谭明义,周学荣.我国群众游泳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 0 0 2(9).

[8]刘瑞峰,喻祝仙,周祖宝等.高校普及急救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 0 0 4(1).

[9]方千华.国内外水上救生发展状况及救生员培养体制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学院,2 0 0 3.

[10]教材编写组.中国游泳救生员培训教材(试行)[M].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编印,1 9 9 4.

[11]费烈烈,吉宏.说游泳救生课程的设置[J].游泳,2 0 0 2(5).

X925

A

1673-1999(2010)02-0164-02

章晓宇(1969-),浙江松阳人,浙江丽水中等专业学校(浙江丽水323400)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

2009-12-19

猜你喜欢

救生员游泳高校学生
游泳救生员培养现状与发展分析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救生员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美女救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