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重点任务:力推“三大转型”

2010-10-19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0年11期
关键词:十二五发展

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是“发展”、“转型”、“改革”、“创新”、“和谐”,要毫不动摇地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管理转型

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

浙江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实体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应该围绕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要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导向,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升级战略;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和多功能化;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统筹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和稳定出口;还要突出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导向,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升级战略。(1)立足传统“块状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双提升”(提升价值链、提升产业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将低成本优势扩展为质量、品牌、营销、研发等集成优势;将单个生产环节的制造优势扩展为产业链的整体制造优势;营造“总部经济在浙江、生产基地延省外、研发机构国际化、营销网络全球化”的新型产业集群组织格局,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2)抓住机遇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临港重化工业。目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方向即将产生一批新的应用技术,催生新的产品和新的行业。要抓住机遇,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力争把握先机,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金融危机的冲击将加快我国一般重化工业过剩产能的调整和压缩。要加快水泥、钢铁、船舶等行业的重组提升进程,力争在过剩产能压缩调整中做精做强;同时,要立足港口优势,有选择地发展与省内现有产业关联密切、符合技术创新方向的新型临港重化工业。

——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浙江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加快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应该从浙江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要突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和数字传媒等创新性、示范性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发展;突出金融产业作为综合性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加快地方金融的创新发展;突出现代物流、网络经济、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科技教育、商务会展和批发分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突出商贸、旅游和房地产等传统优势服务业的改造提升,以及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要鼓励工业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要继续深化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

——以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和多功能化。如果没有产业化经营,已经精耕细作的土地边际产出效益和竞争能力将越来越低;如果没有规模化经营,单家独户的小农经营只能成为农村弱质劳动力的低盈利场所;如果没有生态化经营,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损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多功能化经营,难以改变农业空间越来越窄的发展状况。当前,农业经营的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和多功能化已经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关键是要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培育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统筹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和稳定出口。(1)综合治理内需环境,积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一靠提高收入水平,二靠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前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及收入分配政策,而后者依赖于内需环境的改善。要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2)兼顾近期和长远效益,合理调控和组织投资。要把有效调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底牌”,坚持“总量适度增长,结构趋于优化,效益兼顾远近”的原则,以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统筹政府投资,同时要增加社会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3)多管齐下,确保出口稳定。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突出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生态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完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1)着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产业链。以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整合关联企业,加强行业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构建循环型产业链。(2)把发展绿色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风电产业、光热产业以及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制造;大力推行太阳能应用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着力培育地源(水源)热泵产业,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绿色经济实验区。(3)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4)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风电产业、光热产业以及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制造

浙江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实体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应该围绕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

推进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的社会转型

随着浙江经济转型步伐加快,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将更为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日益加大。推进社会转型,首先要调整社会结构,通过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其次要调整社会阶层结构,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中等收入家庭比重,形成中等收入人群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第三要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正义,加强道德建设,形成和谐的公民社会。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关键是转移农民和转化农民,实行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浙江的国土空间条件决定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业和人口向沿海平原与中心城市集聚的大趋势。必须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三圈一群”的都市发展战略和以中心镇建设为载体的强县发展战略。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心镇、中心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县级扩权基础上,探索一批强镇扩权,并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

——加快教育、卫生和文化发展。推进社会转型,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围绕惠民生、促和谐,着力破解看病难、读书贵和文化生活枯燥问题,加快教育、卫生和文化发展。构建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结构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浙江发展新阶段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形成全省统一、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功能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通过安居房、廉租房、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保障居民享有基本住房服务,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支撑,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与规划和形成主体功能区相结合,在加强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小不同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同时,合理引导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转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省级财力支出,应该坚持“低标准、广覆盖”。“低标准”指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逐渐提高标准,“广覆盖”指人群和区域的广覆盖。并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充分参与,协同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政府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税收结构、土地出让金等财政收入的调整,“十二五”期间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可能性较小,建议不但要保障增量的大部分用于社会发展,而且也要对存量进行调整,从根本上确立服务型政府的基础。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带动社会结构转型。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提高中等收入家庭比重,形成中等收入人群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改革现行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完善社区群众自治机制。

——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时期要彻底改变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就必须把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摆到重要地位。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地区发展差距。衡量地区发展差距,一要看基本公共服务,二要看居民生活水平,三要看发展潜力和地方优势发挥程度,而且要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评价。要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欠发达地区均为浙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点领域应该是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让欠发达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能够体现生态效益的经济效益。

推进社会转型,要调整社会结构,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社会阶层结构,形成中等收入人群为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正义,加强道德建设,形成和谐的公民社会

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转型

政府管理转型要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调整政府职能定位。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上省直接管县体制,积极试点行政上省直接管县体制。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积极推进扩权强县向两头延伸,加强市一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整合公共资源等职能,设区市要积极探索扩权强区改革,扩大中心镇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探索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加快推进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开展政府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的改革试点,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补偿、行政裁量权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制度。加快推进行政许可职能整合与集中改革,加快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清理。完善投资项目审批联动机制,推广行政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坚持把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基本制度,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外,都应向社会公开。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畅通人民群众了解公共信息的渠道。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

——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把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基本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猜你喜欢

十二五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