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

2010-10-17陈若冰邱兰萍张丽雁苏兰若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4期
关键词:护理学内科课程标准

陈若冰,邱兰萍,张丽雁,苏兰若,吴 冰

(1.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1;3.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

陈若冰1,邱兰萍1,张丽雁1,苏兰若2,吴 冰3

(1.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1;3.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设置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现通过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探讨课程标准的建设,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建设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因此本课题以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内科护理学为切入点,探索课程标准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两大步,第一步:对护理职业所需能力进行分析;第二步:根据对护理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制订课程标准。

1 对护理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1.1 研究方法和内容

1.1.1 调查法 研究对象为20余家三甲级综合医院从事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长或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共计160人。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回答和不记名方式。

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围绕内科护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以科室为单位,调查每个科室的护士长或带教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调查的科室包括呼吸内科、循环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风湿性内科、内分泌内科、泌尿内科。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最后一道为开放式问题,以保证问卷的全面性。对知识需求调查: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第2版)中的疾病为主要内容,分别从定义、诱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以可测量的语言(说出、辨认、解释、归纳、推断、解决、计划、总结、了解、理解、不需要知道)作为备选答案。

1.1.2 文献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咨询网进行检索。为扩大检索范围,检索策略为“:题名或关键词+文献来源”,即为“能力或素质+护理”。检索范围为全部期刊,检索时间为2003~2008年。同时对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粗读以剔除干扰文献,对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进行精读。

1.2 资料处理

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数据为百分比形式。对收集的文献采用内容特征分析法,以表述具体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词为观察变量,记录其出现的频次;对其他研究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1.3 结果

1.3.1 调查分析结果(1)临床护理人员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见表1)。

表1 临床护理人员使用频率较高的技能技术

(2)护理岗位相关知识:对疾病的定义、诱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

1.3.2 文献分析结果 检索出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共52篇,对反应能力需求的单元词进行分析并归纳。其职业素质的需求见表3。

2 依据护理职业能力制订课程标准

2.1 研究方法和内容

2.1.1 小组讨论法 参加讨论人员:护理专业带头人、专业授课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及部分临床护理专业人员。讨论目的:根据护理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讨论课程标准的建设。讨论内容:(1)依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制订课程教学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讨论课程性质、课程设计理念;(3)讨论课程内容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建议。

表2 临床护士相关知识需求程度

表3 护理岗位职业素质的需求在文献中被引频次

2.1.2 行动研究法 研究对象:2008级护理普通班和2008级护理英文班。研究人员:内科护理学授课教师、专业带头人、课题负责人。行动路线:(1)依据护理职业能力需求制订课程标准;(2)执行课程标准并进行行为控制;(3)总结课程标准执行中的经验,修订课程标准;(4)执行修订的课程标准,进行行为控制;(5)再次对课程标准进行总结、反思、修改;(6)形成新的课程标准。行动研究中对研究人员进行行为控制的方式包括:高职教育理论学习、互听课检查制度和课题负责人听课检查制度。在研究中采用参与性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既参与课程标准的执行,也对行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

2.2 资料分析

小组讨论法和行动研究法交替进行,对行动中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头脑风暴法。

2.3 通过研究分析对课程标准的制订得出以下结论

2.3.1 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路线 通过分析护理岗位的能力需求,得出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扎实、系统地掌握临床应用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护理病史资料收集,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独立操作常用内科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系统的护理,并具有护理岗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针对此教学目标,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性质应当属于专业必修课,是教学中的主干课程。课程设计路线要体现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宏观了解岗位特点,授课中理论与实习、实训交替进行,授课后学生顶岗实习。

2.3.2 制订课程标准应依据职业需求,标准要有实操性 课程标准的制订应符合职业需求,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应反映这一工作岗位的基本水平,是学生学习后能达到的一个常态水平,而不是最佳水平。因此本课题对护理工作者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和访谈,了解各种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在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将受到认可的标准词作为课程标准制订的依据。

同时,课程标准作为一种衡量工具,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即具有可观测性、可衡量性。因此在调研和访谈中,本课题选择了具体的、可观测的行为动词作为某项技能、知识和素质应达到的水平。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描述为说出、解释、归纳等;对技能的学习情况可描述为模拟、解决、独立操作等;对素质的培养可描述为形成、具有等[1]。

2.3.3 基于护理工作的分工方式和工作内容,设计课程标准的内容,并提供实施建议 模拟目前的护理工作方式,将联系紧密的工作内容设计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神经、血液和传染病7个模块,各个模块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也体现前后知识、技能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疾病,因其都涉及呼吸系统,所以都属于呼吸模块,而其中肺源性心脏病又涉及到循环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知识和技能的标准阐述中应呈现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同时,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实施建议,如对于临床护士来讲,氧疗技术是其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使用频率居首位,为使学生能够胜任护理工作,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此项操作,并注重对学生技能操作过程的评价。同时,也为课程实施所需的空间、设备、网络资源提供建议。

3 讨论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是进行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职教育要突出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要有一个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是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之一[2]。而一种标准反映的是一个大众能达到的水平,是个达标的基准,是每名学生在学习后都能达到的一种状态,但并非是最佳状态,这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留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使课程标准成为一种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文件。此外,课程标准既要反映职业标准,又要满足教学标准,是2者相互融合的催化剂[3]。也就是说通过实施课程标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符合教育规律,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备能够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课程标准的建设必须符合高职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特色。在制订某专业、某课程的课程标准时,要明确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明确课程标准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明确职业能力的需求,这样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课程标准。

[1]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J].人民教育,2001,11:23~25.

[2]楼美云.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9~20.

[3]成丙炎,夏玲.高职课程标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4(10):35~36.

G40-03

B

1671-1246(2010)24-0125-02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08GZJ064)的结题成果

猜你喜欢

护理学内科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