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走向何处

2010-10-17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牟大勇

中国商论 2010年2期
关键词:企业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牟大勇

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每年都在递增,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据统计,200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到10亿美元,2004年也不过70亿美元,但从2006年开始加快发展,2007年达到186.69亿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并购额有所下降,但今年以来,企业海外并购突飞猛进,据不完全统计,仅1-4月份就已有28起,涉及金额400亿美元,这一金额较2008年同期上涨了4%,也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从行业分布看,企业海外并购高度集中在能源矿产领域。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企业海外并购金额比重占到所有领域的97%;资金流向也非常集中,在澳大利亚的收购金额占到总额的90%。其次是银行业、IT业、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为49.4亿美元,占40.3%,制造业(主要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占18.6%,采矿业(主要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开采等)占13.7%,批发和零售业占18.4%。

再从区域分布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区域选择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2001)是发展中国家;第二阶段(2002至今)转向发达国家。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一些企业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另一方面则说明中国企业意识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己。

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机会和风险

2.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机会

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拥有较为有利的机会,可以从我国面临的内外两个方面的环境来看。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近两万亿美元,银行资本金充足,一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具备加快“走出去”的战略需求,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这种需求更加迫切。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许多国家面临资金严重缺乏的局面,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急剧需求,这些国家与中国扩大投融资合作意愿增强,放宽了一些领域的投资限制,投资或并购优质资产、先进技术机会增多。国际资产和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下跌,一些国家的企业陷入困境,等待破产或被并购,谈判条件不断降低,使中国企业投资成本下降。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在环保节能、低碳经济、品牌经营和商业网络等领域对外合作愿望强烈,为中国对外投资创造了新的商机。在世界其他国家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的市场仍在扩张,庞大的国内需求仍在释放,为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2.2 企业并购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和风险

尽管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拥有较为有利的机会,但是也存在潜在危机和风险,根据统计显示70%的并购案是以失败告终。企业并购潜在危机和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是当前国际经济走势对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今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经济仍在衰退的道路上前行,不过步伐已有所放缓。东欧国家经济状况迅速恶化,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国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率攀升,银行体系流动性紧缩,令欧洲金融体系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其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在扩散和发展,目前欧美诸多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公司债开始出现偿还问题。海外投资市场保护日益严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凡此种种,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都会带来深重的影响。

2.3 企业海外并购给自身带来的风险

营运风险。即企业并购完成后,可能并不会产生协同效应,并购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比如整个企业反而可能会被并入企业拖累。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企业筹资不当,就会对企业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反收购风险。如果企业并购演化成敌意收购,被并购方就会不惜代价设置障碍,从而增加企业收购成本,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收购失败。

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在实施企业并购时,并购方往往会被要求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或者支付相关成本,如果并购方处理不当,往往会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增加其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

资产不实风险。由于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时并购方看好的被并购方的资产,在并购完成后有可能存在严重高估,甚至一文不值,从而给并购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企业并购往往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企业发展极快,企业竞争力增强。反之,问题百出、陷阱重重。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只有经过客观、详尽的评估分析,采取科学的方法作好企业并购整合规划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并购的目标。

3 中国企业应理性的进行海外并购

3.1 放眼全球理性开展海外并购

首先,坚持海外投资的“中国责任”原则。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欲顺利地“走出去”,就应当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承担与我们的能力和地位相当的责任。如:遵循自由贸易体系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在贸易、投资、资源和能源等问题上恪守国际惯例,不断扩大开放服务业、农业、金融业等市场,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成功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东道国接受中国企业,把中国企业当成朋友,愿意把更多的项目交给中国的企业,这就有利于中国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理性对待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在今年开始的海外并购浪潮,被大部分媒体认为是聪明的“抄底”选择,但笔者坚持认为,价格固然是当前海外并购的一个优势,但企业进行并购决策时,应有更多战略层面的理性考虑。最近,中国铝业公司注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受挫的消息,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被推至风口浪尖。实践表明,企业海外并购,除了有海外并购的积极性之外,还需要多一些理性。并购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很多企业并购的时候很快乐,但整合之时却又很痛苦。如果多一点理性,认真审视并购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做好并购方案,就会在并购中增加主动,减少被动。其次,要全面评估自己的调整能力以及评估和了解这项投资或收购与企业自身增长相比是否更可取,投资或收购的战略及财务收益是否大于该交易的潜在风险。

3.2 完善企业海外并购政策支持体系

进一步明确对外投资管理的职责与分工。强调商务部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角色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角色的分工,在海外并购外汇管理领域,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主管部门,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内,做好自身的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信息交流、沟通与共享,相互配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在积极促进、大力服务、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国有企业的负担,提高效率。

进一步放宽企业海外并购外汇管制。一是积极开拓国际化的融资渠道。政府应适当放松对企业的金融控制,赋予适合条件的并购企业以必要的海外融资权,并由国家给予必要的担保,允许其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成立基金等方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二是积极推进并购企业与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渗透,组成大型跨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并购活动;三是鼓励投资公司通过信贷、担保等多种形式给予企业跨国并购以必要的融资支持;四是明确何为重点项目,应该给出定量的标准,在给予重点项目以信贷支持的同时,也照顾到非重点项目的海外拓展。

完善企业海外并购方面的相关法规。尽快建立起企业海外并购的一整套法规体系,彻底改变我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无法可依的局面。当前应该尽快建立起包括海外并购促进法、海外并购责任法、海外并购规划法(包括产业政策、投资主体、投资地区、投资行业的规划)、海外投资保险法、政府服务法在内的配套法律法规。同时对已经出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需抓紧研究实施细则,另外,还应该对不利于海外投资的外汇管理规定作出修改,最好是尽快推出新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增添企业海外并购外汇管理相关内容等。

参考资料

[1]廖运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04.

[2]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编.中国并购报告2007[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06.

[3]荆林波.中国企业大并购[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07.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