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十年回顾与对策
2010-10-14贺冰清李瑞军
■ 贺冰清/李瑞军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7;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十年回顾与对策
■ 贺冰清1,2/李瑞军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7;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文章对近十年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地质找矿潜力、勘探投资和钻探工作量、探矿权出让、新发现矿产地等主要指标,分析了地质找矿的形势;从矿业经济结构、综合利用、优势矿产保护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矿业开发的发展趋势。最后得出我国地质找矿突破有基础的结论,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矿产勘查开发持续发展的建议:一要继续完善鼓励矿产勘查的政策措施;二要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矿业政策
1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十年回顾总结
1.1 地质找矿尚有很大潜力
综合有关成果评价认为,我国能源探明程度为31%,固体矿产探明程度为35.4%;资源储量潜力较高,能源及大部分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4%,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26%、东部和东北地区仅占7%;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较大的省(区、市)主要有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山东、四川、贵州等省区。矿山数量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板块中,分布比例为4:3:2:1,以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四省分布最多。
1.2 勘查投资增速较快,标志找矿真实投入的钻探工作量快于货币投入增长(参见表1)
据统计分析,2009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达303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21倍多(是2001年的11倍多)。从工作量来看,2009年非油气钻探工作量达1720万米,是2000年的22倍多(是2001年的17倍)。正如有位国际知名的找矿专家所言,衡量地质找矿的关键指标,“除了钻探还是钻探”!近几年钻探工作量的投入增长超过了货币投入增长,说明这几年勘查投入结构中,相对固定的费用趋于稳定,而真实有效的找矿投入不断上升。
1.3 探矿权登记空前活跃,近年趋于调整回稳
据统计,2009年全国探矿权累计约为3.2万个,是2001年的5.6倍(2001年为0.57万个),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5%以上。
2001—2009年,年均新设探矿权为0.57万个,高峰时为2004—2006年,其中2005年度新设探矿权接近1万个。之后受政策调控影响,新设探矿权逐年回落,2009年新设探矿权回落到4000个以下。说明随着矿业权管理政策的调整,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表1 2000~2009年勘查投入产出基本情况表
1.4 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量同步快速增长
2000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十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数量基本保持在100处以上,在2008年前,增幅总体表现较为平稳。2009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达到398处,增幅较大,是2000年的3倍。主要矿种为煤炭、铁矿、铅锌矿和金矿。应该说,2009年也是十年来新发现矿产地最多的时期。
从新增资源量情况看,2001-2009年间,新增石油18.11亿吨、天然气30554亿立方米、煤3704.68亿吨、铁96.84亿吨、铜1899.28万吨、铝土矿83808万吨、钨37.43万吨、锡103.76万吨、锑71.55万吨、钼377.46万吨、金3400吨、银79072吨、钾盐32774万吨、铅1722.96吨、锌3057.27吨。
2006-2009年四年的新增资源量与“十五”相比,平均增长了3倍多。石油、天然气新增资源量基本与“十五”持平。只有稀土因受调控政策影响,新增资源量呈现负增长。(参见图1)
对比2009年与2001年新增资源量,2009年度12种非油气矿产(煤、铁、铜、铝土矿、钨、锡、锑、钼、金、银、铅、锌)的新增资源量平均增长了7.3倍。
1.5 地质找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回顾总结十多年地质找矿工作,呈现三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第一阶段(1999-2000年),受1990年代矿业不景气的影响,处于地质找矿低谷期。(2)第二阶段(2002-2003年),矿业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勘查投资逐步回暖,处于地质找矿爬升期。(3)第三阶段(2007年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矿产品价格持续攀升,
市场繁荣与政策利好因素叠加,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加大,地质找矿活动空前活跃(参见图2)。但也出现了社会资本盲目进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矿业权炒作,部分领域呈现勘查市场“虚热”的现象。
2 我国矿产开发十年总结回顾矿业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1990年代矿山数量最多时达28.88万个,经过持续的治理整顿和资源整合,矿山数量不断减少,现在约为11.2万个,矿山数量减少了60%(参见图3)。以煤炭为例,一方面,2001年全国煤炭矿山达到35000个,2009年减少为16442个。小型及以下矿山数量由2001年的34418个减少到2009年的15159个,减少了56%。大中型矿山由2001年的582个增加到2009年的1283个。另一方面,煤炭产量由2000年的9.99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30.5亿吨,增加了3倍多。
2.2 资源量增速较快,迫切需要加强勘探、形成新的开发基地
工业化带动矿产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目前的形势是,矿产产量跟不上消费,储量跟不上产量(参见表2、表3)。以铁矿为例,与2001年相比,资源量从581亿吨增长到2009年的646亿吨;相对应的,铁矿储量从121亿吨减少到93亿吨。从地质找矿到矿业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2005年起,铁、铜、铝等大宗矿产新增资源储量由负转正,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可供开发的精查储量。通过加强勘探工作,投入更多工作到详查和精查阶段,有望在现有资源量基础上形成一批新的可采储量和可供开发的资源基地,从而保障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
表2 2001-2009年铁铜铝新增资源储量情况
表3 2000-2009年铁铜铝资源储量与储量对比
表4 2000—2009年优势矿产产量与出口量对比
2.3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资源禀赋特征是,贫矿和难采、难选、难冶矿多。铁矿、铜矿、铝土矿、磷矿等大宗矿产探明储量的矿床大多数是贫矿。已探明铁矿储量中,铁矿平均品位为32%,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以上;铜矿资源多为共伴生矿,平均铜品位仅为0.87%,不及世界主要生产贸易大国的铜矿石品位的1/3;我国已发现的铝土矿资源中,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不足总储量的2%,铝土矿工业类型以一水硬铝石型为主;铅锌矿共伴生组分复杂,选矿难度较大。全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仅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尾矿利用率不到10%,处理矿石的单位能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出30%-40%;采、选、冶总回收率比国际水平低10%-20%。
2.4 钨矿、稀土等优势矿产过度开采(参见表4)
大多数矿产用于出口,导致矿产品价格低廉,浪费了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大整顿力度,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树立优势矿产资源的全球话语权。
2.5 低水平的矿业开发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我国每万美元产值能耗11.3吨标准煤、消耗1.8吨粗钢,分别是美国的4倍多、18倍多。资源开发的低利用率、高消耗和高排放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全球资源竞争格局中,我国大宗资源消费没有定价权、优势资源出口没有话语权的被动局面依然没有根本转变。
3 结论与建议
3.1 我国地质找矿突破有基础
从十年情况总结分析,我国地质找矿总的形势是,地质工作程度总体不高,找矿尚有很大潜力。最近十年,矿产品价格稳步攀升,政策利好因素不断增多,地质找矿投入不断加大,正进入加大投入、加速突破的新时期。根据地质找矿的周期规律,预计持续投入5-10年,有望形成新一轮找矿增储高峰。
3.2 继续完善鼓励矿产勘查的政策措施
针对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态势和出现的问 题,建议继续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对现行矿业权出让政策进行调整,实施“适度从紧”的探矿权出让政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勘查的力度,鼓励和拉动社会投入。通过“一紧一松”的治理政策,目的是去除市场泡沫,净化勘查圈子,引导勘查投资由盲目到理性,促进勘查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3.3 需要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
通过持续的整顿规范、大规模的整合资源,矿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矿山数量趋于减少,矿产品产量增加,矿业产值提高,矿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能源供应结构失衡、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矿业开发秩序有待优化。煤炭、稀土、钨矿等矿产开发秩序难以“治本”,需要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力度。
[1]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编制研究组.中国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分析与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2]贺冰清,王军.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
[3]商业性矿产勘查政策研究课题组.商业性矿产勘查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4]贺冰清.资本市场与我国矿业发展[J].中国矿业,2004(7):23-25.
[5]贺冰清.试论矿产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21(12):4-6.
A Ten-Year Review and Some Measures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HE Bing-qing1,2, LI Rui-jun2
(1.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7,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last ten year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based on the major targets, such as the potential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investment for exploration and drilling effort, the transfer of mineral prospecting rights, and newly discovered mineral fi eld; it analyzes the mining development trend in terms of mining economic structure, integrated utiliz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preponderant mineral resources. Finally, the autho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Continually improv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encourage mineral exploration; strengthening macro-management of mineral development.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analysis; mining policy
F407.1
B
1672-6995(2010)09-0021-03
2010-09-10
贺冰清(1969-),男,江西省莲花县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工学博士,研究方向:资源经济、区域经济与国土资源规划、资源产业经济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