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学习现状与对策

2010-10-12李雪艳李小玲陈文妮

关键词:习语英语专业表达能力

陈 卓,丹 金,李雪艳,李小玲,陈文妮

(湖北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学习现状与对策

陈 卓,丹 金,李雪艳,李小玲,陈文妮

(湖北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对母语文化的学习掌握以及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暴露出对中西文化学习不平衡性的问题。本文调查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学习现状,并分析影响他们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因素,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本土文化学习的意识。

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失语现象

一、引言

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环境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者认识到,所谓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一种母语与目的语的双向文化交际。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英美语言文学、文化的教育,对本族语(汉语)文化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水平不高,在跨文化交际中用目的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欠缺,比如他们无法使用英语表达诸如孔孟、诗词谚语、端午重阳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必然会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对本民族文化的掌握及其英语表达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肩负传播本土民族文化的一项重任,那么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学习水平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如何呢?该如何帮助他们学习进行有效的双向跨文化交际呢?这是当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与内容

此次研究对象为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以行政班级为单位抽样进行问卷调查。2009年10月初在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2009级、2008级和2007级三个年级中每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总共6个班级学生共计215人,整体上代表了该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情况。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3.02%。

问卷调查的重点有两个:第一,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学习与英语表达能力的整体现状;第二,影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学习以及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主客观因素。问卷第一部分采用选择题形式,主要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态度及兴趣,以及学校相关课程的开设和专业老师的授课情况,无标准答案;第二部分是对学生中国文化的掌握以及英语表达水平能力的测试,涉及汉英习语成语翻译、中国时事特色词汇英语表达和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等内容。测试采用填空题形式,有标准答案。

三、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问卷第一部分题目主要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态度及兴趣,以及学校相关课程的开设和专业老师的授课情况。该部分调查结果显示,97.5%的学生认为,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好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及实用性,认为主要表现在弘扬中国文化(39%)和有助于跨文化交际(53.5%)两个方面。62%的学生对于课堂讲授中国文化知识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受测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需要具备英语表达能力持积极态度,也看出他们对中国文化学习的接受、喜爱和传承。但同时数据也显示出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只有17%的学生表示课后会主动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中文或英语书籍;62%的学生表示英语专业老师偶尔会在课上穿插讲解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与英语表达。这反映了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数时间用于听、说、读、写等英语的基础技能训练而忽略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的客观现实,也暴露了教学中教师对于中国文化知识与英语表达讲授的欠缺问题。

问卷第二部分测试学生中国文化的掌握情况以及英语表达水平能力。本部分主要通过考察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汉英地道习语翻译,中国时事特色文化,以及中国民俗文化的掌握情况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通过对最终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均不理想,很多学生在表达带有中国文化内容的词汇、短语上存在问题,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图1:学生汉英习语翻译的正确率

习语承载着一个国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习语的翻译对于学生的中国文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即是对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英语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基本英汉语技能的全面测评。从汉英习语翻译测评结果来看(图1),学生对于常见的习语掌握较好,如对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亡羊补牢”等相对熟悉的表达掌握情况正确率超过80%。但对于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等与中国文化内容深度相关的俗语的掌握情况则不太理想。这暴露出英语专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很少注意汉语习语俗语的积累、对中文习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理解不够透彻等问题,因此不能准确用英语译出内涵。

时事特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角色,对于中国时事特色文化的了解是不可或缺的。测评结果表明,仅有50%的学生做对此类题目。学生将中国时事文化如“三农”、“人大”等转化为对应英语表达的能力相对欠缺。对于时事常识的了解以及对应英文表达的掌握,来自于对有关中国时事的英语媒体的接触。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国时事文化掌握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平时学习过程中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和时事新闻关注度不够高。

中国的民俗文化是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源泉。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民俗文化不论是对于个人知识素养的提高还是对今后就业(如教师、口译员、笔译等职业)都大有裨益。但实际学生对于此方面知识的掌握却让人担忧。此类题目的平均正确率仅为37.2%。对于中国的四大菜系、蝙蝠在中国文化里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一些民俗禁忌等中国文化常识,大部分学生感到很陌生。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反思。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们认同和喜欢学习中国文化,但是其学习效果和掌握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他们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失语现象”更令人担忧。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缺失,也就意味着无法完成双向的文化交际。这对于弘扬博大的中国文化、加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分析影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学习因素,提高湖北经济学院乃至更多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十分紧迫的问题。

四、影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因素

从问卷第一部对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态度及兴趣、学校及外语教师教授中国文化的态度与环境的调查,笔者分析出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主要主观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有正确认识,但缺乏主动性

通过调查,有37.5%的学生认为要视教师授课水平和教材内容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因此若要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兴趣,还要英语教师更注重自身在中国文化知识教授技能的提高并且选用合适的教材。另外,在实际学习中,仅17%的学生在课后会主动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或报刊进行学习。可见,学生对于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二)客观因素:学校及英语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教授重视不够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和院系在组织开设关于中国文化学习的课程上不太合理,50%的学生认为学校关于中国文化的课程门类单一;第二,英语语教师很少在英语课堂上传授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绝大部分学生表示老师偶尔或从未会在课上穿插讲解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由此,笔者认为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对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讲授极为欠缺。

五、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对策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目前湖北经济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欠缺的现状:

(一)培养师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培养师生的多元化意识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提高,还应注重相关中国文化知识的讲授。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外语教学的观念,结合教学内容联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习俗以及时事文化进行讲解,做到中西文化比较与融合。英语专业学生也应更加注重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主动阅读学习中国文化的经典,加深自己的中国文化修养。

(二)注重相关课程教材的选定与编写,增设有关中国文化的双语课程

现行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已经把“中国文化概览”列入选修课程,但未能得到广大教师应有的重视。一方面高校英语专业要增设关于中国文化的双语课程,通过课堂上系统地教学,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以及外语学院要高度重视有关中国文化知识教材的选择或者选编,要增加英语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政治经济等内容以及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多维的感知母语文化。

(三)依托“中国英语”建立中国文化的教学模式

“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在中国的国别体变体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的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中国英语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必然成为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语言。建立中国文化的教学模式,就是英语教师在课内课外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渗透。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引导,在课后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阅读了解相关知识;比如英语专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CCTV9的节目,倡导学生浏览China Daily网站等。这些媒介都是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剖析中国,内容可激起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以林语堂、胡适、萧乾为代表的中国知名学者创作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学作品,Pearl S Buck、Edgar Snow为代表的外国作家创作的反映中国社会的英语作品,杨宪益 Gladys Yang 夫妇、许渊冲、D.Hawkes、M.Roberts等中外一流翻译家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等都是规范的中国英语,也是英语专业学生课外学习中国文化的好材料。

综上,只有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努力,英语专业学生“失语”现象才能得到根本改善,继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1]邓文英,敖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35-37.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蒋亚瑜,刘世文.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5-68.

[5]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学研究,2003,(1):29-32.

[6]王昀.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3):60-62.

[7]魏云.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30-34.

[8]祝小涵.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猜你喜欢

习语英语专业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