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板应“迷途知返”

2010-10-11曹中铭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市盈率新股创业板

曹中铭

去年10月30日,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当天,筹备了10年之久的创业板正式挂牌。首批28家公司的闪亮登场,揭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新的一页。

仅仅9个月之后的8月6日,创业板市场又迎来—个特别的日子。尤洛卡、双林股份、国腾电子三家新股的挂牌,使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百家的规模。而且,在此前已过会正在等待发行的31家公司中,另有9家已进入发行程序,创业板的发展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同样是以中小企业作为对象,从2004年6月25日中板的“新八股”上市算起,中小板上市公司达到百家的规模用时达30个月。显然,与创业板相比,中小顺的“规模”效应要相形见绌得多。从创业板与中,_顺的发行市盈率上进行比较,中小板—般都是以20倍、30倍的市盈率发行新股,而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最低的也超过40倍,动辄60倍、70倍甚至超过百倍市盈率发行的也并非罕见。

创业板的发展速度可谓神速,但在神速的背后,创业板的诸多问题亦纷纷浮出水面。如高价高市盈率发行问题、巨额超募问题、市场疯狂投机问题、突击入股问题以及券商“直投+保荐”模式下的行业潜规则、PE腐败问题、频频曝光的“专利门”事件等,让我们看到了创业板的另一面。特别是,爱尔眼科在挂牌不到半年时间,被监管部门查出在公司治理、内控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诸多的毛病,显然并不能解读为偶然事件与独立现象。某种意义上,它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个缩影,不能不引起市场的警觉与深思。

目前,全球资本市场中创业板建设较为成功的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因为有了纳斯达克,像微软、谷歌、星巴克等企业借助于该市场,纷纷发展成为全球性知名企业。打造中国式的“微软”,让更多的创新型、高成长性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做大做强,无疑是有关部门推出创业板的初衷之一。但是,至少在目前看来,创业板还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综合分析,除了上述创业板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之外,创业板急需改进与完善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市场资源严重被浪费的问题。资本市场的一大功能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而从创业板新股普遍出现的高超募现象看,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无形中遭到扭曲。创业板新股基本上都经历了从曾经的求“资”若渴,到如今的钱多了“扎手”的阶段,以至于用超募资金买房买地置车成为创业板的一道“风景”。

其二是创业板的保荐质量还有待提高。PE腐败、券商“保荐+直投”等,无不是为逐利而来。而且,由于保荐承销费用与融资额紧密挂钩,甚至有的还与超募金额挂钩,导致了某些保荐人只履行“推荐”的责任,而丧失了“担保”这—职责。更由于券商投行部门之间竞争异常激烈,拿到篮子即是“菜”的怪事不断出现。

其三则是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问题。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其质量如何,不仅影响到创业板本身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亦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问题。从挂牌的百家公司看,创业板匕市公司质量无疑难令人满意。像网宿科技挂牌当季业绩即出现变脸、为数不少的创业板公司在今年中期的业绩预警等。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发行人与保荐初构以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保荐质量与上市公司质量存在缺陷,凸显出创业板的发展已经偏离了轨道。要解决这一问题,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严厉惩处其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无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

中国创业板市场要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定的市场规模。目前的情况是,市场规模这一“硬件”因为新股的加速发行而有了基础,但在市场管理的“软件”方面还很不到位。这或许是市场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阵痛”,对此进行纠偏,来自监管层与整个市场的努力同样不可或缺。

猜你喜欢

市盈率新股创业板
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新股破发现象
新三板企业市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低市盈率公司
我国创业板市场价值高估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创业板2013年涨(跌)幅前50名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
新股频频破发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