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忘/外刊导读/声音/数字/研究报告

2010-10-11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17期

银行收紧房贷将进入持久战

据报道,从今年4月开始的严控房货政策绝非短期的权宜之计,而将进入一场“持久战”。

以上海楼市为例,由于上海楼市在“金九银十”即将到来之际又隐约出现了可能量升价涨的“苗头”,国务院近日连续明确强调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而房贷政策作为楼市调控的“重中之重”,更是被要求只能更紧而不能有丝毫松动,否则对相关银行“拿其是问”。

“这次的‘金九银十将是对楼市调控效果的真正考验。”一家上海本地开发商的市场部高级销售经理黄先生认为,部分大开发商试盘发现金九银十的前期效应已经有点“露苗头”,如果到时造势让楼市再度火暴起来,其实就等于变相宣布了调控“准失败”。

首个进口交易平台明年一季度正式运行

8月18日,中国国际商会、上海进口商品展示贸易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时表示,国家首个进口交易平台——上海进口商品展示贸易中心明年一季度将在上海正式运行,享受与上海高桥保税区同等的优惠政策,并首次正式向国内外商家和各国驻华使馆推介这一进口交易平台。

上海进口商品展示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献昆表示,该项目共投资2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48万平方米,二期落成后项目占地总面积将达到116万平方米,中心场馆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国现有最大的国际贸易平台一广交会展馆。这意味着,以往偏重出口的国家贸易政策正在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银行试水直接转让信贷资产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日前宣布,3笔信贷资产在该所正式挂牌转让交易,这标志着国内信贷资产首次进入市场公开交易。

这3笔信贷资产为天津、浙江两地银行的信贷资产.本金共计19亿元,其中10亿元为抵押贷款、7亿元为保证贷款、2亿元为质押贷款,贷款对象涉及政府融资平台。交通及其他领域的企业法人。

分析人士指出,在银监会规范银信合作之后,对于信贷资产的转让渠道,银行正在寻求“直接转让”这个突破口。

新能源开发提升市场竞争力

8月10日,中国280MW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将正式开标,国内不少光伏生产商进入筹备投标项目的最后冲刺阶段。据了解,部分晶硅电池生产商对上网电价的预期在1.4元/千瓦时左右。

随着《新兴能源产业规划》趋于完善,规划期2011~2020年内累计直接增加投资预计将达5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点。目标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

欧央行明年一季度可能再谈“退出”

德国央行行长阿克塞尔·韦伯日前表示,欧洲中央银行(ECB)可能会考虑延长向该区域银行提供无限流动性的举措至年底,而2011年第一季度重新开始讨论退出策略对央行而言是明智之举。

现任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欧央行的紧急政策纲领中承诺将无限制7天贷款维持至今年10月12日,而无限制3月期贷款则维持至9月底。但他一直未曾公布过央行在此之后的时间表。而韦伯此次对继续保持紧急贷款流动性的言论比此前特里谢宣布的政策动向更进一步。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月16日,日本政府发布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并测算出,中国要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是个不可扭转的事实。日本第二季国内GDP的增长率为0.4%,远低于市场预测,中国今年的GDP将肯定稳超日本。

但中国经济总量与美国仍存在巨大差距。中国经济总量目前为5万亿美元,而美国经济总量接近15万亿美元。即使按照现有的经济增长率发展,中国经济还需要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赶上美国的规模。

美联储重启救市,金融市场再迎利好

美联储8月17日如约重启国债收购行动。为了支持步伐放缓的经济复苏,美联储当天利用其持有的按揭支持证券(MBs)的到期资金购入25.51亿美元美国国债。受此影响,美元LIBOR利率17日跌至三个多月来的低点。不过,前期持续大涨的美国国债却意外在利好兑现后创两个月最大跌幅。

分析师表示,由于联储的收购行动已在预期之中,加上规模不大,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并不明显,但当局旨在维持宽松政策环境的明确意图,将给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氛围。

中国FDI连续12个月正增长

商务部8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1~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459家,同比增长1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5%。其中,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是自2009年8月以来,连续12个月使用外资保持增长态势。

从外商投资结构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对境外投资吸引力继续增强,东中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保持增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6月份39.6%的同比增幅相比,7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湘财证券宏观分析师余炜彬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增速的下滑,外需明显放缓,且国内政策也逐步收紧,同比增速下滑或在四季度明显地表现出来。

庞大的中国银行间债务市场

《金融时报》8月19日

央行在8月17日公布,将允许境外赠亍和银行投资中国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实际上,这只是对中国银行间市场实际交易状态迟到的承认。因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早就远超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债券交易量,成为中国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和交易的最大去处。任何在中国资本市场全范围配置资产的金融机构和投资人,不分内外资性质。都不可能不进入这个市场的。

此外,绝大部分在中国有分支机构的国外金融机构,都或多或少在中国的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甚至有些对现金流管理要求极为严格的500强企业,或由自己出面(结算由有资格的金融机构代理),或委托金融机构出面,在这个市场购买不同类型的债券、央票、短期融资券和公司债,进行资产配置。央行现在公布的所谓试点,把开放这个市场作为所谓人民币跨境交易的一个重要渠道,正名的意义的确是有,但却早就落后于现实之中的市场运行。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庞大,远远超过一般不知情的投资人的想象。中国银行间市场等闲日成交量就达6000亿元,高潮时甚至超过9000亿元。这是观察和感觉中国流动性最好的窗口,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相对风险较小的平台。

GDP总量迅速扩张的代价

《国际财经时报》8月17日

日本二季度经济总量低于中国,中国超过日本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该

报评论认为,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对今后的经济增长埋下隐患。

该报援引专家评论称,最近25年来,中国年均GDP增长都在9.5%以上。这种高速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的增长,是在高投资的推动下,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由此造成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隐患的担忧,人们都在关心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泡沫,主要尺度是房地产方面。

10年后中国将成世界人才强国

《联合早报》8月25日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表示,中国已进入引才、用才氛围最好、力度最大的时期,“再过十年,到2020年,中国肯定能够成为世界人才强国”。

周文彰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人才大国,每年毕业博士生数量、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中国人才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仍存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太阳能市场前景不明令外商却步

《华尔街日报》8月18日

中国计划在全国建造13个太阳能发电项目,新增太阳能发电能力28万千瓦。但是,这并没有吸引外国公司,在40多家公司提交的135份投标书中,只有一份来自海外企业。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可以归因于劳动成本较低给中国国内企业带来的价格竞争力。此外,令外商失去兴趣的还有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的不确定性。在不知道上网电价的情况下,开发商难以评估潜在的投资回报。

“中国制造”成本上升

路透社8月18日

瑞士信贷发布的报告称,零售和制造领域的投资者可能低估中国制造业成本、以及国际运输成本上升而构成的风险。

参加调查的28家企业中,约40%的高管表示,中国采购成本同比至少上涨6%,而其中三分之一企业业绩同比增长两位数以上。近半数受访公司称,另觅中国以外的制造地点“并非易事”,三分之二的受访公司称,利润率可能受到挤压。

“就现阶段的我国经济而言,最怕的是‘滞涨而不是单纯的通胀。”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8月18日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利率政策的调整以及信贷规模的调控与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控并重,更加适亩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今后数月不管在A股市场还是在H股市场,投资者会看到大量来自中国企业的股票、债券和可转换债等的发行,面临更多选择。”

——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方方8月17日表示,在全球金融业面临空前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可能进一步表现出后发优势。

“从清理数据来看,在各类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中,闲置土地成为房地产用地违法违规的主要问题。”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廖永林司长8月19日表示,各地上报的2815宗闲置土地中,因毛地出让拆迁难、调整规划等政府和客观原因造成闲置的约占六成以上。经济讲入卜升大周期中的小调罄.而非“二次探底”。

“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是通胀,而非通缩。”

——近日,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由于担心出现通缩,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将加剧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通胀也将通过贸易、货币市场以及通胀预期,转而冲击发达经济体。

“美元在短期内并没有太多上涨的空间,会继续贬值。”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8月18日表示,如果美元继续贬值,那么在其他货币有升有涨的情况中可以选择外汇理财,另外也可以用美元去投资黄金。

8.5万亿

8月17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至7月份,我国国内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达到8.5万亿人民币。国内市场运行呈现出大型流通企业销售稳中趋缓、生活必需品销售基本平稳以及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的特点。

商务部表示.他们会加强市场监测,保障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6.7895

8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895,与上一交易日相比上升84个基点。其它主要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方面,1欧元对人民币8.733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7.941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7367元,1英镑对人民币10.5645元。

国际汇市方面,纽约汇市电子交易系统显示,8月17日尾盘,欧元/美元报1 2879美元,周一尾盘报1 2818美元;美元/日元从85.30日元涨至85.50日元;欧元/日元从109.35日元涨至110 12日元。英镑/美元从1.5654美元跌至1.5572美元。美元/瑞士法郎从1.0397瑞士法郎涨至1.0440瑞士法郎。

267.5亿

商务部8月17日公布数据,今年1至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67.5亿美元。截至7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达2265亿美元。

统计显示,前7个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象涉及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34家境外企业,其中主要流向中国香港、开曼群岛、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38.8%

8月18日,媒体从财政部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1 68697.7亿元,同比增长38 8%,7月比6月环比下降7.8%。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1至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0967.7亿元,同比增长50.1%,7月比6月环比下降11.5%;应交税费1 4392.6亿元,同比增长30.8%,7月比6月环比下降1.2%;已交税费14792.1亿元.同比增长26 3‰7月比6月环比增长28.4%。

分行业来看,除烟草行业外,其它主要行业实现利润继续保持同比较快增长趋势。除交通行业外,其它主要行业实现利润均出现环比不同程度下降。

7%

8月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重点监测的5 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7月价格同比上涨了7%,涨幅比6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近期高温多雨天气影响生产和储运,导致蔬菜、鸡蛋价格加速上涨,而鲜猪肉价格也在继续回升。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监测的1 8种蔬菜和鸡蛋的平均批发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9 7%和9.3%,涨幅分别比6月份扩大13.7和8.8个百分点;监测的鲜猪肉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上涨4.0%,涨幅比6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另外,粮食价格电趋涨。7月份,商务部监测的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同比上涨7.6%,环比上涨0.6%。

2600亿险资直击PE市场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林婉婷

8月5日,保监会正式颁布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后,预计将有2260亿元的庞大资本量涌入中国PE市场,为饱受资金匮乏之苦的PE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由于保险资金具有资本量庞大、投资周期长等特性,与PE一般5到7年的投资周期以及相对较低流动性的特点相适应,是

仅次于养老基金的最适合投资于PE的机构投资者。如果还有相应细则出台,PE市场必将成为保险公司的投资新领域。

银信收紧对整体信贷供给影响不大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

银监会收紧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举措并不会影响到中国银行业整体的信贷供给,外界对于银信合作表外信货规模的担心也属多虑。将银信合作信托产品以及其他形式信贷计算在内,2009年信贷的增速是36%,高于当年32%的人民币贷款增速。而根据惠誉及业内机构的估计,2010年6月底银信合作产品的余额已经达到2.3万亿人民币,比2009年末增加了1万多亿。如果把信托产品,外币贷款与中期票据都计人,2009年银行信贷的同比增速实际上是35.6%,这比当年创历史记录的31.7%的人民币贷款增速还高。考虑到今年人民币贷款的增速目标,以及对银信合作的控制,预计2010年整体信贷增速在21.8%。

市场泡沫正在消化经济学家高善文

现在股票市场可以说存在结构性泡沫,房地产市场也当然是—个泡沫。过去十年,上海在股票市场上形成很大的泡沫,主要是制造业竞争能力的快速提升造成的,同样,在房地产市场最后也吹出一个大的泡沫,这个泡沫也需要未来吸收。要想消化泡沫,交易量总体上就要处于较低水平,开发商需要节约现金流,市场在价格层面上总体处在较长时间的僵持态势之中,而价格会有结构性的分化,总指数可能会是—个阴跌的格局。

旁地产调控以后,市场的成交量—夜之间急剧萎缩,许多刚性需求也由此开始观望。未来十年,收入水平在增长,物价水平在增长,租金水平也会上升。可以说,房地产市场还没有真正稳定下来,开发商、购房者、投机者都在观望。房地产市场要真正进入良性的调整轨道,仍然需要时间。

经济滞后性下滑风险不容忽视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总监张新法

未来中国经济将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尽管中国经济将可能出现“滞后性下滑”的潜在风险,因为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消费动力减弱及出口增长预期显著下降。但也存在着促进经济增长的诸多积极因素,如目前民营投资的增长率已超过国有投资的增长率,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正所谓“好处着想,坏处打算”,关键是我们既要看到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另一面,因势利导,制定出灵活、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应对政策措施,防止未来经济可能出现“滞后性下滑”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