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理论在交替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0-09-29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试验班图式理论口译

李 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018)

图式理论在交替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李 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 350018)

口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语言表述过程。笔者通过对影响口译考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试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其对口译语篇的话题熟悉程度在口译成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又直接反映出话题熟悉程度与内容图式上的差异,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学生的口译考试录音并结合图式理论来探讨话题熟悉程度在交替口译中的作用,试图为交替口译教学带来启迪。

图式理论;交替口译;话题熟悉程度

笔者选择本人所教的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为试验班,另外一个班为对照班。笔者在试验班采用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的口译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语篇预测训练、笔记训练以及扩充口译背景知识等。而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注重语言知识及翻译技巧的积累。经过译前测试,笔者发现这两个班的英语和大学语文成绩基本无差异。经过一学期总共 36个课时的口译教学后,在学期末的口译考试中,两个班的学生在口译成绩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笔者对影响本次口译考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外界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具有相同语言基础的学生而言,学生对口译语篇的话题熟悉程度是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研究学生的口译考试录音并结合图式理论,探讨话题熟悉程度在交替口译中作用。

一、外界因素及学生的中英文水平分析

译前测试以及期末口译测试均安排在本校的语言实验室进行,其设备是 New CLASS DC 700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能实现听、说、读、写以及口译的无纸化考试,尤其录音功能较好,对口译考试操作非常便利。考试实行现场录音,然后通过设备处理在教师主机上直接生成MP3音频格式,录音质量稳定、清晰。录音过程由教师在主机上操作,学生不需要操作任何按键,极大地排除了由操作带来的影响。此外,平时的口译教学也在该语言实验室进行,学生非常熟悉该环境和设备,因此在考试设备和考试环境方面大大减轻了学生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对录音设备的紧张情绪。学生的考试结果都以MP3文件格式存储在电脑中。由一位英语专家和一位中文专家分别聆听学生的录音并分别给学生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评分标准参照梅德明 (2004)《全国翻译专业水平考试三级口译考试大纲》的评分标准。笔者在本学期开始时,对两个班进行了译前测试,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在中文和英语语言能力上并无明显差异。

二、期末口译测试内容的分析

笔者选择了一篇有关会展的英译汉的文章 (吴云,2008)以及一篇中译英的有关奥运会的文章 (朱巧莲,2004)作为期末测试内容,每篇长度约 150字,播放语速适中,两者的词汇和句型的难易度相似。在试验班一个学期的口译教学中,笔者为了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曾将会展和奥运会作为专题进行口译训练,训练包含了影子训练、记忆训练、预测训练等等。在专题口译训练期间,笔者让学生搜集过有关会展和奥运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对专业词汇进行讲解。因此,试验班的学生在测试时,只需激活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并结合自己已有的语言水平进行口译。而对照班的学生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由于不熟悉话题,学生无法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分析,也就无法记住相对完整的信息,他们只能根据本身已有的也许不完整的背景知识进行口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考试内容而言,对话题是否熟悉是影响学生口译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期末口译测试成绩对比

经过一个学期 36课时的口译训练后,笔者对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期末口译测试且测试内容一致。评委为一名英语学科的副教授以及一名中文学科的副教授。两名评委在聆听完学生口译测试现场的录音后,分别给学生评分,两名评委所评成绩的平均分即为该学生的口译成绩。通过对比,笔者发现试验班的口译成绩总体情况要优于对照班的总体情况。详见表 1。

四、问卷调查:影响口译效果的因素

为了验证以上结论,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也认为“话题熟悉度”对自己这次的口译考试成效影响最大,虽然这种调查只是学生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不是基于理性的科学分析,但是却能反映学生在对口译内容熟悉程度上的差异。详见表 2。

表1 期末口译测试成绩

表2 影响口译效果的因素的问卷调查

五、研究结论及其启示

刘件福(2001)曾在其研究中表明,具有背景知识或话题熟悉程度对口译成效有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不仅相关,而且是正相关。本研究通过对试验班和对照班中各 20名英语专业学生口译成绩的比较性分析和调查研究,旨在为口译教学带来一些启迪和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拥有同样语言水平的译员而言,在其语言水平和心理素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话题熟悉程度导致其口译成效的差异呈显著性。话题熟悉程度在口译中的心理认知机制,表现在口译理解阶段话题熟悉有助于译员为吸收篇章信息而提供心理框架和译员推导性发挥;在口译记忆阶段有助于译员在记忆中有条不紊地搜寻信息;在口译表达阶段有助于译员编辑与总结和推导性重构。此外,话题熟悉有助于译员注意力的分配。本研究结果对口译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口译课只教授学生口译技能是不够的。为了提高口译效率,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各种话题的背景知识,以使他们在大脑中建立尽可能多的图式。同时,教师也应该引起学生对译前准备工作的重视。对于学生来说,应该高度重视知识的积累,通过各种渠道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好译前准备。本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较为孤立地探讨话题熟悉程度对口译的影响,研究的样本数目也不够大等。

[1]刘件福.从图式理论看背景知识在口译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2]梅德明.英语口译实务 3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3]吴云.英语会展口译[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朱巧莲.汉英口译实战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010-09-26

李为 (1984-),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试验班图式理论口译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初民”试验班:一种文史哲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大一新生专设学院
人才培养识大学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