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2010-09-29谢再莲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新建教学质量监控

谢再莲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谢再莲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尤为迫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与原则,提出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通过“院校合并”或“专升本”等途径应运而生,成为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新建本科院校要在短期内实现内涵上的升格与转轨,成为名符其实的合格本科院校,就应确保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影响和关涉人才质量的关键则在于教学质量。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严格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以确保教学质量。

一、新建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与原则

(一)新建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目的

本科教育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载体。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实目的,就是在本科教育规模超常规扩展的情况下,加强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把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以保证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新建本科院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

1、发现与调控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教学信息,并通过对教学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有效反馈,调动各种调控机能,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状态进行适时调控,把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保证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这里的调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调”是对教学过程中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整改,使之步入正轨;“控”就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预防其对教学过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2、判断与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判断与评价是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正常有序高效地运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评价有机结合,使各级领导以及学校的广大师生都经常地了解和评价学校教学管理是否规范、科学,是否符合本科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调整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和依据。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有效的监控以期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施评价是由一定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环节的评价标准来控制的,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全面地搜集学校教学各方面信息,对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达到标准的程度做出判断。评价是实现和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功能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对教学质量结果的终极性评价,还是对教学质量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都离不开经常性的评价工作。

3、促进与推动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监督、监控,更重要的在于督促、疏导。使任课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和指导师生增强教与学的计划性、科学性,实现教学互动,通过对教学活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新建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1、指导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各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起到指导作用;对于院校内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要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学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监控,重点是导,是以督促导,以导为主,在严格监督不同教学环节的运行状态的同时,着力于正面指导和引导,使被监督者化压力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以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前提,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监控范围上,注重过程评价和实际应用。监控体系必须在理论上可行,监控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监控与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要有明确的部门和个人职责分工,要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监控和评价过程要为学校各部门及个人接受和认可,并能积极参与到监控和评价中来。

3、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其监控和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要体现动态监控与静态监控相结合的原则,既关心已经达到的质量标准,更关心向新的目标所采取的调控幅度及成效。

4、阶段监控与适时监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既要分阶段、周期性进行,如教学文件质量监控;也要对发生在某时刻的偏差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控,如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监控是“人们按照某种目的或愿望,通过一定的手段,给系统提供一定的条件,使其沿着可能空间中某个确定的方向发展,消除不确定性”。换言之,“控制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的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行动,并最终达成这一目标”。因此,从整体构成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应包括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活动和监控目标四大基本体系。

(一)监控主体体系

监控主体是指新建本科院校中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关机构和人员。我们认为,常规主体、专家主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共同构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的四大基本主体。

1、常规主体

常规主体是指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关机构及人员。它主要由学校、系部、教研室三个层次构成。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及人员。校级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在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尤以教务处的作用最为突出。教务处是在主管校长领导下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的综合职能部门,是代表学校行使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责任的专门机构,具有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政策、实施监督检查、质量评价等职能。同时,教务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主要作用,代表学校行使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职责,负责制定教学质量管理方案,抓好教学的组织安排及教学运行中的质量调控,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质量调研,组织开展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制度,并代表学校对各系部、各专业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指导各系部对教研室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等。

(2)系部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及人员。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在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起主体作用。系部是在主管校长、教务处领导下,其主要职责是依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指导思想以及教学质量管理方案,对所属专业的教学计划、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检查等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搞好教学基本建设,并指导教研室对所属教师和课程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系办公室是系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部门,负责收集系教学督导组、各教研室、各学生班级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反馈的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记录、分类、整理、归档,对存在问题做出改进和处理意见,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重大问题及时反馈给系部领导,由系务会做出处理意见后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

(3)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基础作用。教研室的主要职责是依据校、系部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所属教师和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验,反馈教学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辅导和管理。

2、专家主体

专家主体是指新建本科院校专门组建的教学督导团(组)及人员。教学督导团 (组)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参谋机构,不直接组织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管理;以促使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以服务于教学与教学管理为宗旨,以信息收集为手段,充分发挥其参谋、反馈、督促、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教学督导团 (组)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进行调研,了解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收集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并写出相应的情况反馈建议、总结,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校领导或有关部门和个人反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培养人才,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第二,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召开学生评教座谈会、检查教师教案及学生作业、问卷调查等活动,了解教师备课、授课与学生听课、接受知识和能力提高的情况,并通过信息反馈与相互沟通,督促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敬业乐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督促和指导师生增强教与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参与教师赛课等各类教学业务竞赛活动的评价及教学全过程的教绩考核,并向学校呈报评价与考核的初步意见,注重抓典型,及时推选出优秀教师与优秀班级。同时对少数教学效果差、教学态度不认真的教师提出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对个别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提出诊断性建议甚至换岗意见,以促使教学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3、教师主体

教师对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教师对教学质量状况有深切的认识,也应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

教师参与教师评教活动,并通过教师评教获取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习状态等方面的信息。第一,专业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负责本教研室老师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教师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作业批改情况、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综合实践)指导情况等,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和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进行反馈。第二,校系召开两级教学研讨会和教师代表座谈会。教学研讨会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学校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教师对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加强任课教师和学校的沟通。第三,通过征求教师提案的做法调动广大教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第四,定期组织教师评学,教师要按照教学规范教书育人,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及学风基本状况,并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或班主任,并由其及时向学生反馈,加强教育和管理。

4、学生主体

教学活动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活动,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在素质、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正是由于学生是教学的直接承受者和体验者,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学生可以成为也应成为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主体。

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第一,由学校聘请学生教学信息员,以便广泛及时地收集、反馈教学信息,使相关部门正确把握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第二,校系 (部)召开形式多样的师生座谈会,就教学工作进行双向交流或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个人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第三,期末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讲授能力、教学方法、教书育人等方面,按照总评结果对优秀教师进行相应奖励,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反馈和处理。第四,建立学生接待日制度,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二)监控客体体系

监控客体是指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关对象与内容。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凡对教学质量构成影响,发生作用的一切因素都应是被监控的对象。这种影响因素具有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三方面。

1、人的因素

从影响教学质量人的因素来看,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干部管的共同活动。因此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主持者,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直接引导者,不仅教学的方向、内容、方式方法、进程由教师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及能力培养也都直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指导。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学态度、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方法与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引导学生特殊认识与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将一定的外在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基础智能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都影响教学质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内在因素。教学活动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教学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者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水平、服务思想、工作方法等对教学质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2、物的因素

影响教学质量物的因素,主要是学校为了保证教学及其管理提供的所需物质条件。这又包括了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两大类。直接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有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等场地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教材图书资料等,间接的物质因素则主要是生活后勤服务条件,如宿舍、食堂等等,这些都是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随着目前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的加快,后勤保障的职能正逐渐从校本部中分离出来,但在目前完全分离的条什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学校仍然要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物质因素全盘考虑,统一规划,以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

3、管理因素

在教学系统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虽然有他们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又可作为一个整体发生作用。要使各因素之间形成最佳结合,发挥最佳效率,就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只有管理组织的严密、规章制度的健全、管理方法手段的先进、科学管理水平艺术的高超,人和物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否则,教学管理滞后,人和物的作用就难以发挥,教学质量也将落空。所以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重要的被监控对象。

(三)监控活动体系

监控活动体系主要是监控主体对监控客体实施的监控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这些活动实施的过程。

1、监控的内容

从监控的内容来看,主要有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状况和教学管理的情况。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管理制度等建设。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反映的是教学质量的静态条件。教学运行状况反映的是教学质量的动态活动,主要包括教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前者包括教师的课程授课计划,备课教案、上课情况、课后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后者则主要包括学生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练习和系统小结等情况。教学管理本身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它的监控重点主要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严密与否,主要教学管理岗位职责明确与否,以及教学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健全和制度的贯彻落实上。

2、监控的形式

监控的形式所反映的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方式、手段等,它主要体现在制度规范、督促检查、评估评价和反馈调节等方面。规章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它包括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习进度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教学总结等基本教学文件的制定,学籍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和奖励制度、学生守则、课堂守则、课外活动规则等学生管理制度。督导检查是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经常采用的形式,有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和定期督导检查两种。前者主要通过平时作业、检测、期中考试、召开座谈会、检查性听课等等方式进行;后者一般有开学前的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检查等等。也可分为常规教学质量督导检查和重点项目督导检查。评估评价是监控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从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来看,一般有院校教学工作评估、系 /教研室教改教研工作评估、教学基本建设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和实践教学评估等等。反馈调节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反馈得来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工作,使其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这包括教师教的质量信息和学生学的质量信息以及院校培养人才进入社会,通过用人单位的使用,接受社会实践检验的信息。这种反馈信息的收集除了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和评价以及听课得来的信息外,还应通过建立各级信息反馈网来获得,即学生信息网、教师信息网和毕业生信息网。

3、监控的过程

从监控活动的实施过程看,主要有大过程和小过程之分。大过程是指从招生——计划——教学——毕业这一学生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它所反映的是教学产品—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基本成型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始终置于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管理之下;小过程则是指一个监控管理周期,包括制定计划—运转调控—检测评估—总结提高,一般可为一个学期。

(四)监控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的目标,是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希望达到的结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目标子系统是教学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教学质量检查以目标为标准,工作的结果按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监控目标子系统可描述为:总目标——教学过程和目标——影响因素分目标——教学保证分目标——教学质量分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首先应有一个能统领全局,起灵魂和核心作用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常常就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规格,体现了不同学校特色,为学校每一个成员所认可。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都应以此种目标为根据,以达成此目标为理想追求。监控过程是在系统的可能性监控空间中进行有目的的、有方向的选择过程,总目标的设定就起着一种方向选择与引导的作用,虽然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并不都能在完全程度上实现总目标,但却可以努力缩小不确定性空间,接近理想状态。因此,还需要根据总目标与分目标的统揽关系,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己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关系协调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体系,以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通过以上对各体系构成的基本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 1所示。

图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这一框架可表述为:监控主体通过一系列质量监控活动,引起监控客体的积极变化和避免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变化,以努力实现质量监控的目标;同时,在这种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将反馈得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自主调整其活动,使监控活动趋于最优化,最终达成既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1]凌明亮.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3).

[2]易自力.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3]潘樊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2010-09-26

谢再莲 (1973-),女,湖南宁乡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新建教学质量监控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