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应对、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0-09-29王增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归因主观幸福感

王增文

高职大学生应对、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王增文①

目的 探讨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TEES)、归因方式量表 (A S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300名在读高职高专学生施测。结果①所测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整体水平偏高,其中女大学生差异显著(P<0.05);②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各因子不同程度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③解决问题、合理化、积极事件内归因、稳定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结论 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整体偏高,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归因方式;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 ell-being,SWB)是根据个体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的评价[1-2],指“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估,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3]。以往在对主观幸福感各主观维度的研究中,人们对比较重视情感因素,而对认知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入手,研究它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从而分析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有关因素,以期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和影响因素有所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年级进行分层,然后在专业内部随机抽样,在学校共抽取在校大学生300人。涉及经济贸易连锁经营、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营养与检测、计算机技术等8个专业。每人同时发放3个量表。收回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为92%。收回有效地总体中,男生82人(占29.8%),女生193人(占70. 2%);文科生123人(占44.7%),理科生152人(占55.3%);一年级110人(占40%),二年级94人(占34.2%),三年级71人(占25.8%)。年龄18~24岁。

1.2 研究工具

1.2.1 应对方式量表[4]本问卷由肖计划等依据国外多个有关应付方式的问卷改编而成,问卷由6个分量表,共62个项目组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付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与“退避”的负相关程度最高。解决问题和求助为成熟型的应对方式,退避、幻想和自责为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合理化为混合型的应对方式[5]。大学生样本1周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62,0. 69,0.72,0.67,0.72;神经症患者分别为:0.63,0.68,0.65,0. 73,0.68。采用因子分析,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以上,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归因方式量表A SQ(A ttributional Style Q uestionnaire) 由 Seligman,A bram son,Semmel&von Baeyer等1979年编制:该问卷包括12个假设的情境,其中6个正性情境,6个负性情境,且一半是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境,一半是成就方面的情境。高分表示该原因具有内在性、稳定性、整体性特点。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就克龙巴赫a系数而者’,负性事件内外在性维度为0.44,稳定性维度为0.63,整体性维度为0.64;正性事件内外在性维度为0.39,维度为0. 54,整体性维度为0.58。就重测信度来说,负性事件内外在性维度为0.47.稳定性维度为0.61,整体性维度为0.65;正性事件内外在性维度为0.66维度为0.56,整体性维度为0. 51[6]。

1.2.3 总体幸福感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 ell-Being Schedule,GWB)[7]是根据美国国立卫生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经国内段建华修订后并运用于中国大学生。该量表每个项目的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内部一致性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重测一致性为0.8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本研究就是采用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量,共25个问题,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1.3 测试过程 先对2个量表涉及指导语和量表形式编排,订成1份,然后再对15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预测并访谈,重整确定后正式施测。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学科等人口资料,采用无记名方式作答,每个量表大约15分钟。回收量表后,进行数据输入统计。将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前18项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而对6个因子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但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2 结 果

2.1 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比较分析 见表1和表2。

如表1所示,被试GWB总体水平偏高,与常模(男大学生75±15,女大学生71±18)相比,男生差异不显著,女生极为显著(t=6.682,P=0.000<0.001)。说明高职大学生整体的幸福感水平偏高,女大学生则明显高于常模。

如表2所示,分别在性别、分科和年级等水平上对主观幸福感进行t检验及多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

2.2 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见表3。

2.3 归因方式及其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见表4。2.4 归因方式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见表5。

表1 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比较

表2 主观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表3 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r)

表4 归因方式及其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r)

表5 归因方式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r)

如表3和5所示,应对方式、归因方式中各因子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归因方式中可控性和对积极事件的内归因与解决问题、求助正向显著相关,与自责、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负相关显著。

2.5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能力,以主观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归因各维度为自变量,对心理症状各维度做逐步回归分析。应对量表的2个分量分解决问题与合理化与总体幸福感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R=0.334,0.297,F =34.195,25.488,P=0.000).归因方式量表的2个分量表稳定性和积极事件下的内归因与总体幸福感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R=0.449,0.442,F=22.836,18.366,P=0.000)。

表6 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如表6所示,应对方式各因子中的解决问题与合理化,归因方式中的稳定性和对积极事件的内归因对主观幸福感总分有预测作用。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性别、分科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总体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郑雪等人的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9],但总体得分高于常模,这说明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女生极为显著。这与张宁、倪士光等[10]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农业类院校女生总体人数较多有关。也可能与女性的心理特征有关。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不显著。这与段建华在1996年的研究结果一致[11]。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在大学二年级有下所下降,大三又回升到大一水平,可能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所联系。大一新生初进大学校门,对一切事物均有一定的新鲜感,对大学生活有很高的兴趣和热情,充满活力,自我感觉幸福感较高;经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新鲜感逐渐消失,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实习就业压力增加,主观幸福感水平下降。大三学生经过了为期半年的校外顶岗实习,已经部分接触社会,学会面对现实,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成熟,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也更加的自信,幸福感也会随之上升。

本研究对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呈现显著正相关,而退避、自责、合理化等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解决问题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因素,而合理化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因素。说明大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应对挑战各种生活事件时,往往能够因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而以消极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应对生活事件时,则常常更容易体验到不良的体验,产生相对比较少的幸福感.可见,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还发现,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是有限的,这可能是因为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比如家庭经济收入、应激、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等等,均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应对方式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内归因、可控性对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相关,稳定性与主观幸福感呈现相关。积极事件下,内归因、可控性,消极时间下内归因、可控性、稳定性和整体性均与主观幸福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所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也是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进一步采取多元回归法进行分析得出:归因的稳定性和积极事件下的归因的可控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说明大学生的自信心、自尊水平和情绪的稳定性均可以对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大学生受挫折后应当发展积极的建设性反应即积极的应对方式,防止产生消极的破坏性应对即消极应对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大学生对挫折产生何种反应,这通常是由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挫折容忍力等因素决定的。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幸福与不幸的辨证关系,善于排解挫折后的消极情绪反应,则是很重要的。同时,要改善不良归因方式,养成良好归因习惯。个体的归因方式是历经无数次对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后才得以形成的,它将会对人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在遭受失败时要全面地采用那些以前很少用过的方式来考虑造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导致失败的外部因素上。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心理指标。而在积极的事件上,在遇到成功时,鼓励大学生采取内归因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最后,因为一个人归因习惯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向同学们传授正确的归因方法,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1]Diner E.Subjective W 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 (3):542-575

[2]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 1(3):214-217

[3]Diner E,Fujita F.Socialcomparisons and subjectivewell-being.In-Bound B P,Gibbons F X,eds.Health,Coping,and W ell-being [M].M ahwah,NJ:Law rence Erlbaum,1994:329-357

[4]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1996,10(4):164-168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4-317

[6]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2

[7]Fazio A F.Aconcurrent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NCH I general well being schedule[M].Hyattsville.MD: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1997:231-233

[8]钟艳兰,赖晓林.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3

[9]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80(4):47-50

[10]张宁,况士光.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2):105-107

[11]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使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56-57

Relationship among Coping Styles,Attribution and SubjectiveWell-be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 ang Zengw en.Center of M ental H 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H enan V ocational College of A g riculture,Zhengzhou451450,P.R.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ping styles,attribution and subjectivewell-being(SWB)ofVocationalCollege Students.M ethods A total of 300 vocational students of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were investigated w ith YEES,A SQ and GWB.Results ①The subjectivewell-being total scor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was higher than the norm(P<0.05).②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coping style,attribution and subjective of well-being total score(P<0.01).③Step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roblem-solving,rationalization,the inside attribution in positive events and stability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ubjectivewell-be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onclusion The levelof subjectivewell-be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There a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ttribution,copmg styl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Coping style;A ttribution;Subjective well-being

2010-01-22)

① 中国.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郑州) 451450 E-mail:mengchen51221@163.com

猜你喜欢

归因主观幸福感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