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关系的“冷”与“热”

2010-09-29皖西学院教授程东峰

中国工人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夫妻间矛盾夫妻

皖西学院教授程东峰

家庭关系的“冷”与“热”

皖西学院教授程东峰

随着我国三口式小家庭的普及,家庭主要关系应是夫妻关系,中国家庭已由父子主轴型向夫妻主轴型转变。夫妻是现代家庭的主轴,因而夫妻之间关系已成为家庭关系的缩影。我们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而,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夫妻和谐又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克服夫妻间的“冷战”(有人称为“家庭冷暴力”)又是达到夫妻和谐的关键,因而消除夫妻间冷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现代家庭伦理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我们家乡流传一句顺口溜:“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当然,家庭内夫妻之间的“打”和“骂”,同社会上的“打”和“骂”不同,更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黑社会之间的打和骂。家庭内夫妻之间的“打”和“骂”是在共同利益前提下的“打”和“骂”,因而,这“打”和“骂”不是家庭矛盾激化的表现,而是夫妻间发泄亲密情绪的方式,是“打情骂俏”的家庭版,特别是小夫妻或新婚夫妇之间,这“打”和“骂”更少不了。即使这“打”“骂”中真有点“火药味”,那充其量也只是因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家庭经济开支去向或先后不同、对一些社会问题看法评价不同等,如此而已,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更没有形同水火的根本对立。更为重要的是,“打”和“骂”是夫妻间真情实感的夸张式表现,“吵”了,“打”了,“闹”了,晚上躺在床上,被子一盖“泯”恩仇。早晨一觉醒来,该干嘛干嘛,昨天的打和骂,全当是生活调料,早就烟消云散了,不仅战事消了,而且气也消了。这是夫妻间的“热”,是所谓“打是亲,骂是爱”。这里的关键是“被窝里”谁肯牵就,谁先向对方示爱,很重要。如果双方都硬僵着,你不牵就我,我不向你示弱,夫妻间的感情就会由“热”变“冷”。

“冷”与“热”不同。冷是冷漠、冷战、冷折磨、冷暴力的代称。表面看来,夫妻间不打也不骂,相敬如宾,但各怀“鬼胎”:你心里窝着点秘密,我心里也藏着点猫腻,各想各的心思,各打各的算盘,心灵始终碰不出火花,两颗心像两条道上跑的车,轻易不相撞,一撞就是车翻人亡。最亲密的两颗心长期不交流,不碰撞,没有生活激情,没有心灵火花,是危险的。夫妻间冷淡,彼此视对方为多余,甚至一看到对方就来气,开始是同床异梦(婚内性暴力是不会发生的),继而是分床(一方或两方都经常出差或住单位)而居,分灶(一方或两方都经常不在家吃饭)而食,分别买单(各花各的钱,经济分立,AA制)。若这时“巧遇”第三者插足,好端端的一个家庭就会顷刻解体。“冷漠”的家庭同“热闹”的家庭不同,“热闹”的家庭有点“动作”左邻右舍都知道,而“冷漠”的家庭外表很平静,当离婚还没有成为现实时,别人还以为这是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殊不知,长期的冷战,已经将这对名义上的夫妻折磨得身心交瘁,疲备不堪。

家庭长期冷战的出现,并非因为夫妻中某一方有错,或是双方都有错,夫妻冷战的主要诱因是一方或双方有深深的误解而又不善于沟通或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造成的。还有就是特别较真的人,凡事都要弄个对错的人,时时都得讲个原则的人,事事都要分个输赢的人,容易造成家庭矛盾,甚至导致家庭冷战。丈夫和妻子都要能大度地包容对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吃五谷杂粮,岂能呼出一样的气息?夫妻间宽容是双方的责任,既不能每次都是一方妥协,更不能有“我这次不制住你,怎知道我的厉害”的想法。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庭和谐的逻辑就是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多吃多占,好逸恶劳,巧取豪夺,在家庭内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家庭最不能容忍的是吃里扒外、心存二意,只要是心里想着家庭的共同利益,一切为了家里的正当利益,其他的小毛病,都不应该成为家庭长期冷战的理由。

造成家庭冷漠的根本原因是不尊重对方,有事不商量,有意见不沟通,打肚里官司,时时提防对方不说,还经常变着法子考验对方,夫妻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久而久之,同床异梦。更有甚者,嫌同床异梦还不够,干脆分床或借故不回家。所以,同灶吃饭,同床睡觉,是中国传统夫妻之间天经地义的必要动作,在今天仍然是联络夫妻感情的重要纽带。现代社会同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空间大了,生活方式丰富多彩了,夫妻间各自独立的机率多了,以致造成夫妻间的“经常”“隔离”“合法化”了。因而,现代社会不能保证夫妻间每天见面,天天在一起吃饭,夜夜在一起睡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不能时时检点自己,分开时不主动向对方坦诚表白、及时沟通,更容易创造冷战的条件。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消除夫妻间冷战的最好方法是,相信对方,坦诚相见,及时沟通,理解宽容。

家庭之间,夫妻之间,闹点小矛盾是正常的。但是,因为有矛盾,就冷战,既开战,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不正常的。就一般人而言,个个都希望家庭和谐,出现长期冷战的局面,多数是无可奈何之举。其实,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善于化解矛盾。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是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细胞核,一个“孝”字,赋予了这个年长者以处理家庭矛盾的特权,尽管有时处理得不十分公平,但看在长者份上,表面的矛盾也就在内部消化了。但在今天的三口之家中,谁拥有这样的权威?是丈夫?是妻子?看来都不是,实际上又都可能是。说都不是,是因为夫妻双方是平等的,婚姻法没有赋予哪一方有绝对的权威,故而都不是绝对的权威。说都可能是,是因为夫妻双方在年龄、资历、学历、知识水平、办事能力、身体状况、经济收入、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可能完全平等,年龄大的一方、收入高的一方、知识多的一方、社会影响大的一方、办事能力强的一方、体力智力强的一方,要主动承担化解矛盾的任务。化解家庭矛盾,既是能力,也是艺术,更是自我牺牲。凡事斤斤计较,心眼又特别小的人,在家里也是“惹祸根苗”,若两个人都斤斤计较小心眼,家庭矛盾必然是此起彼伏一发而不可休止了。凡事要大度一点,冷静一点,宽容一点,矛盾也就会少一点了。

忍让,是避免家庭矛盾升级的最有效的方法。一方发火时,另一方沉默,当发火一方火气平息后,再主动去沟通、化解、劝说,还会长期冷战下去吗?有时,是夫妻一方在外面惹了一肚子气,回到家中不但不被理解,反而是火上浇油,能不让人伤心?人们说家庭是躲避惊涛骇浪的避风港,家庭是疗救心灵创伤的高级诊所,家庭是消除烦恼和疲劳的疗养院,如果当他或她遍体鳞伤地回到家中需要抚慰时,而你却自私地冷脸相对,甚至恶语相向,或是漠然地不体贴不抚慰,还一个劲地唠叨对方的鸡毛蒜皮,岂不是把他或她往绝路上推?这样引起的“热吵”和“冷战”难道仅是一方的责任吗?

不可否认,在当代小家庭、快节奏、人人热爱自由、各自追求平等的社会中,大量生活着的是温暖的家庭、幸福的家庭,但冷战家庭的存在,也是不可忽视的,也应该想方设法使之由“冷”变“热”。

在小家庭的冷战中,男女双方的父母、亲友、同事等,也可以协助参与冷战的化解。当发现子女、朋友、亲友、同事的家庭出现不和谐因素时,要及时开导、疏导,千方百计排除对方的怀疑因素;作为领导要善为部下创造家庭和谐的条件,有时还可主动承担一些部下造成过失的“责任”,以消除对方的误解;作为同事,要体谅各自家庭的情况,彼此关照,尽量留些时间给各自的家庭,千万不能火上浇油地一味指责对方。家庭内部,夫妻之间,不必事事讲原则,处处明是非;但作为调解家庭矛盾的第三方,则是要分清是非的。人们能容忍丈夫或妻子的“无理取闹”,却不能接受他者的“不公评价”,即使是强势一方的父母朋友同事对自己子女朋友同事的“苛责”,也要说明“苛责”的理由,否则,都不利于家庭矛盾的消解,更不利于冷战的结束。

当然,避免家庭矛盾升级,克服夫妻间的冷漠和冷战,关键还是在于夫妻双方。所谓“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管用的,如果夫妻双方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家庭为中心,尊重对方,理解对方,相信对方,用改善代替抱怨,用建议代替批评,用宽容代替责备,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蹚不过去的河。

猜你喜欢

夫妻间矛盾夫妻
“爱的表达”要“投其所好”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夫妻间财产赠与和撤销问题研究
开心一刻
夫妻间财产赠与法律适用探析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