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家书屋与新农村文化的培育

2010-09-26李雪仙

图书馆学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图书室藏书农家

李雪仙

(衢州市图书馆,浙江 衢州 324000)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乡(镇)村图书馆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石,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中举足轻重。乡(镇)村图书馆建设要趁势而起,搭乘新农村建设的快车加速发展。总体而言,我国乡(镇)村图书馆的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个个都是底子比较薄,发展比较晚。不过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以来,乡(镇)村图书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而乡(镇)村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从典型地区着手,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镇)村图书馆建设现状。通过以下一系列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同乡村的发展尚不平衡,这一系列数据还反映出乡(镇)村图书馆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有利于提出针对性、实效性的建设对策和措施,使乡(镇)村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衢州市“农家书屋”为例,通过对该市几年来“农家书屋”建设实践的调查,借鉴其他地方“农家书屋”的建设经验,探索“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农家书屋”建设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图书馆服务于“农家书屋”现状分析

根据2006年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的决定,将“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从城市拓展到农村。到2010年止,我国农村有64万个村委会,要求“十一五”期末,每年援建3~5万个农村图书室,5年内村委会要建立农村图书室的在全国l/3以上,要使亿万农民受益。其实,有好多地区的村级图书室普及率已经提前达到或超过上述指标。比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平湖和海宁等3个地区的28个乡(镇)中,村村建有图书室的乡(镇)为l7个,达到60.7%;行政村总数为365个,建有图书室的行政村总数为301个,达到82.5%。诚然,全国范围的村图书室建设现状并不都等同于嘉兴市的水平,但其发展态势类似。比如,截至目前,在衢州2656个行政村中,创建各类不同质量的图书室、阅览室共501个。乡镇以下农村图书销售网点28个,共有图书24.43万册,平均每个图书阅览室487册。资金来源于政府补贴、社会捐助、乡村及个人自筹经费,共筹集882万元资金发展农家书屋,其中省级以上扶持30万元,市级投入20万元,县(市、区)共投入约780万元,社会捐赠60万元。其中江山市塔石镇横渡村是以文补文,将出租村里多余的闲置场地经费用于农家书屋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书屋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柯城区推出了“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实现了各企业分头与农村对联,企业出资建设“农家书屋”;开化县设立“农家书屋”基金会,该基金会采取政府投、党员捐、社会助的办法筹措,到目前已筹集资金60万元,采购图书80万册。这些有形的活动都有力地推动了“农家书屋”的建设。

2 图书馆服务于“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农家书屋”建设是国家在欠发达地区大力推动的文化建设工程,中央财政2007年和2008年共拨付“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6.228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建设。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南接福建、西连江西、北邻安徽,省内与杭州、金华、丽水接壤。衢州市是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衢州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立足于本级政府实际,着眼农村文化建设,尤其着眼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项目的需求,在市政府大力推动下,由市文化局领导,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建设途径和构建模式。截至2008年3月,在全市2656个行政村中,创建各类不同质量的“农家书屋”639个,共有图书109.50万册,平均每个“农家书屋”1713册,资金来源于政府补贴、社会捐助、乡村及个人自筹经费(见表1)。

表1 衢州市农家书屋建设基本情况

表2 2008年衢州市常山县新增24家“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3 “农家书屋”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 购书经费短缺

作为公益事业,乡村图书馆事业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特别是贫困地区,市、县两级财政困难,缺乏资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加之文化建设难出政绩,农村文化建设欠账太多。近几年,多数乡村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几近于零。比如衢州市“农家书屋”有多家严重“贫血”,经费奇缺,处于馆舍破、藏书旧、读者少、设备缺、效益差的窘境。到目前为止在2656个行政村中,有2155个行政村由于得不到政府的补助、社会的资助,自己又因经费不足而无力创建“农家书屋”。然而,国内这种情况有很多,几乎所有乡村图书室在经费上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缺口。许多乡村对“农家书屋”投入的经费有限,已成为制约“农家书屋”发展的瓶颈,最后成了摆设。

3. 2 藏书陈旧,数量不足

首先在藏书规模上。目前条件好的乡村图书馆藏书4.5万册,工作人员三四名;差的馆藏书仅有几千册,人员有的还不固定;更有些图书馆的整体藏书量甚至不及一些个人的藏书量,沦为“空壳图书馆”。其次是藏书内容陈旧,有滥竽充数之嫌。很多乡村图书馆,多年来从未进行过图书剔旧工作,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无人问津的图书。据统计,甘肃省80%的县级财政对乡村图书馆的拨款仅限于人员工资,有42个县级馆没有购书经费,常年不购一本新书,只订几份报刊维持局面。在全国2000多个县区图书馆中,未达到国家最低标准的高达55%以上。比如在衢州2656个行政村中,创建各类不同质量的图书室、阅览室共501个,但在这501个图书阅览室中,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约占图书阅览室总数的40%,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阅览室由于图书数量少、品种少,且可阅读性不强,许多图书阅览室的书只是做做样子充充数,吸引不了读者,再加上有些村庄管理不善,导致图书阅览室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3. 3 缺少管理员,出现“人才断层”

人才问题几乎是所有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忧虑。乡村图书馆发展一方面要靠投入,一方面还要靠“文化能人”来组织管理。据专家调查,目前乡村图书馆有专职管理员的只占10%,兼职的占30%,无管理员的竟占60%;而且在许多贫困地区,一些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甚至没有工资,或一个月只有几十元的生活费。地位待遇不保,身份难以确定,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致使农村文化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

3. 4 文化活动萧条,基础设施欠缺

有些村庄村民委员会办公的场所都不完善,条件简陋,能提供给群众文化休闲的场所就更少了。乡村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而阵地遗失,对农村社会稳定、农民素质提高必将带来消极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必然导致农民文化生活贫富不均。部分农村文化设施陈旧不堪,有的乡村图书馆设备还是一个书架、两个报夹、三副扑克,始终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严重不足,而且有的出版物本子厚、定价高,农民买不起。农民看不到新报纸、新杂志,文化活动方式单调,内容贫乏。尤其让人忧虑的是,因为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变得“有闲”了的农民在健康优秀文化难以接触的情况下,就会被低级趣味“拉下水”。一些地方打牌赌博成风,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盛行,甚至一些地方因为文化环境的恶劣滋生危及社会稳定的因素。

4 确保“农家书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 1 探索行政管理的激励体制

农村图书室作为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以公益办图书室,是当前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广大农村读者的期盼,更是农村图书室可持续发展和发挥功能作用的基本条件。农村图书室面对的读者都是当地农民群众,应采取免费服务的方式,坚持免费服务,保持正常“公益”开放服务,吸引更多的人们到图书室,让人们充分地利用图书室,实实在在地发挥社会效益。

4. 2 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

明确保障机制,保证投入的持续性,维系农村图书室的正常运转,这是对农村图书室可持续发展和发挥功能作用的基本保障。保证经费投入,县(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应将农村图书室的购书经费、人员补贴和办公室费用等纳入专项事业建设财政支出统筹预算,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

4. 3 优化图书室“藏书”结构

随着出乡务工人群重返农村,他们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丰富的文献资源,有必要设立村民共享书库,动员他们把藏在家中的文献放到图书室里,让大家共享、共读、共用。其次,成立县级图书馆农村藏书调换中心。因为农村图书室的购书经费大都不足,藏书不多,若常年没有书刊增加,必定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针对农村图书室“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图书室单靠自己的藏书也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但通过以县图书馆为中心进行农村图书室藏书调换,就能解决藏书不新不足的问题。各个农村图书室通过中心进行调换,将更好地满足农村读者的借阅需求,这也是解决农村图书室藏书少,促进农村图书室资源共享的有效体现,更是对农村图书室可持续发展在“藏书”结构功能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有应用网络资源,有条件的图书室要购置电脑、连接网络,连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让农民读者享用。最后,设立口语活书库。当前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活书库,通过这次全国文化遗产调查就可以发现,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遗留在农村,农村图书室可定期组织老年读者以口语方式把农村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民间故事、务农经验、持家之道、待人之理等信息进行讲述传承;组织年轻读者以口语方式进行科学普及、政策法规、新知识、新观念的宣传。这既是口语活书库,更是最省钱和受欢迎的藏书。

4. 4 塑造图书室服务形象,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农村图书室形象是指公众对该图书室的内在综合实力及未来发展前景给予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塑造良好的图书室形象是吸引读者、凝聚与激励图书管理员、争取支持与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塑造良好的图书室形象应注意:一是加强图书管理员培训,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素养、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优越感和自信心,使管理员能做好、想做好、可做好图书室管理与服务工作;二是注重提高服务质量,让读者从图书室获得能要、想要、可要的借阅需求;三是恰当地宣传图书室,通过宣传推荐室藏文献信息,开放服务项目等内容,让人们知道图书室“有”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四是加大图书室建设投入力度,用足够的经费保障图书室正常运转;五是选择地理环境较好的位置,放在当地村中心,成为方便人们读书、休闲及娱乐的场所。塑造好形象,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图书室要在主观上重视,政府部门要在客观上重视,通过塑造图书室的良好社会形象,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4. 5 适应社会与村民发展变化的需求

农村图书室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当前农村图书室的优质服务在于要做好一般性服务的坚持与特殊性服务的深化。一般性服务的坚持是指以社会效益为导向,公益免费借阅,保证正常开放,这是所有图书室的基本服务条件;特殊性服务(或叫个性化服务)是指根据读者的需求特点提供特别需求服务,这是当前最能吸引读者的服务措施。比如对老年读者,实行送书上门;对幼儿读者,提供图文并茂的儿童书刊;对种植养殖读者,按需提供科技兴农、信息致富类书刊;开放时间按季节变化与读者劳作忙闲调整。要始终站在读者需求的角度来规划和改进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借阅需求。

[1] 李露芳.农村图书馆事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6(10):39-41.

[2] 姚春兴.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2):59-61.

[3] 张丽平.确保乡镇图书馆永续利用的换位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5(2):106-108.

[4] 姜海英,佟阿伟.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J].图书馆学研究,2009(11):64-66.

[5]井继龙.农家书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微山县农家书屋建设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9(3):166-169.

猜你喜欢

图书室藏书农家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春回农家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图书室里故事多:桦南县福庆社区家庭图书室创办者刘德生关爱青少年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