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与中国武术农村发展服务体系建设

2010-09-26三马燕萍

武术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服务体系全民

王 三马燕萍

(1.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和谐社会与中国武术农村发展服务体系建设

王 三1马燕萍2

(1.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文章通过对中国武术在农村发展意义的探讨和武术在农村开展现状的分析,得出中国武术在农村开展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提出为中国武术在农村更好发展提供保障的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武术 农村 服务体系

1 前言

中国武术作为源自农村、根植于民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却在今天越来越远离农村。事实上武术在农村开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农村也因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缺乏、农民健身意识薄弱等体育开展现状而需要武术这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大力开展。为了提高农民身体健康水平、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大农民体育人口,真正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武术在农村的大力开展是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为确保武术在农村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也势在必行。

2 中国武术在农村发展的意义

2.1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以来,各项工作都在为走出一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之路而努力。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我国农村人口为九亿,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民目前仍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从战略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前沿阵地。

农民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但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仍不尽人意,加之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的今天,农民较低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发病率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大力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丰富农民的社会活力,发展农村体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由此,如何正确有效的开展农村体育运动项目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中国武术作为起源于农村,在农村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开展武术运动必将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广泛的参与性,也对农村体育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只有能够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体育项目才是改善农民健康状况、建设和谐农村的正确而有效的选择。

2.2 政策指引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提高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是与体育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的目的相一致的。近几年来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总体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农村开展中还存在诸如健身意识淡薄、健身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健康状况不乐观等问题[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委员陈至立也曾在2005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中谈到群众体育时表示,“各级体育部门在组织全民健身活动时要有新思路,在抓好中老年体育的同时,以青少年为重点,有组织地开展群众性竞赛活动,要大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3]。”又在2006年会议中强调要特别关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由此可见大力开展农村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广泛的群众基础将会使中国武术在农村的开展迅速得到普及;需要资金较少、场地不受限制可以解决健身设施及资金短缺问题;显而易见的健身效果改善农民不乐观的健康状况。

2.3 武术运动特征决定其适宜在农村发展

武术产生于我国古代祖先的生产劳动,源于古代狩猎和战争,是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武术古代并不是作为体育形态出现的,它是人类在早期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的一些防卫和技击技能[5]。农民,主要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劳动人民[6]。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和农民的概念有所延伸,但是,以农为业,以农为本,仍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而农民较之于城镇居民则仍保留有更加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所以各种武术拳种大都起源于农村并仍在农村中有着传承。

武术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健身性。因为武术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强身健体是其主要功效之一;(2)传统性。在华夏土地上绵延了数千年,历史悠久且始终与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相联系,具有明显的传统性;(3)民族性。武术根植于我国民间,并不仅是现代竞技项目,它是流传于民族中,因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性格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独特技术风格的运动项目;(4)群众性。武术起源于民间、传承在民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对抗性。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的,它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对抗性是它独有的特点。

武术的这些特点都是它在农村发展的优势,且针对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时场地设施、资金短缺问题,武术发展都可以适当缓解,农民可不投资或很少投资就可以进行锻炼,经济实惠。且对场地设施要求都不高,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室内室外均可进行。

3 中国武术在农村发展的现状

3.1 学校武术

武术作为体育教学之一编入体育教材,但是很多学校的武术教学开课率并不高,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开展武术教学情况更不理想,几乎为零。其原因为多方面的:

(1)学校没有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对武术本身的作用和价值缺少认识。这一问题在城市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则更加明显。在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升学率仍然是很多学校关注的重点,注重主干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体育等素质课程的开展。(2)体育教师自身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认识。武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比较繁琐,教学效果不明显,加上体育教师本身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农村学校中很少有专门的武术教育者,也就在教师主体上限制了学校武术的开展。(3)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常用器械不能满足。(4)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狭窄,对武术认知不够全面,缺乏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本为武术起源之地的农村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学校武术开展情况却非常不乐观。

3.2 竞技武术

作为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的竞技武术,在农村的开展现状也不容乐观。我国大大小小、各种性质的武术比赛不计其数,而全国正式的针对农民的武术赛事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运动会中设有武术比赛,且是四年才有一次的盛会,至今也只举办过五届。与其他武术比赛相比,次数和规模上都显得非常逊色。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八十,本可以为竞技武术提供丰富的后备人才资源,却因为缺乏完善的竞技培训和选拔体制而荒废。我国在大力的发展竞技武术仅限于城镇范围,而忽略了有9亿农民的农村,也使得很多农村热爱武术的青年陷入投师无门、出师无路的尴尬处境。

3.3 民间武术

武术运动源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民间武术是武术的基础部分,我国大部分拳种都起源于农民生产、生活活动,且目前也大都在民间流传,然而农村习武之风却自民国后逐渐衰败,很多一直在民间传承的拳种都相继失传。至2004年国家体委分3批共批准武术之乡88个,与同年统计所得我国乡镇总数37166个相比只占0.1%。原国家体委在1982年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发出了关于“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各种武术社、辅导站、业余体校、训练班等”的通知后,在该通知精神的指导下,各省市区相继开始组建了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武术馆校。1992年在全国第二届武术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力争到1997年使全国三分之一的县有武馆”武术馆校在数量上达到了较高的阶段,但这类武术馆校因大多为民办性质,教学质量因为基础设施、师资和课程设置不健全而良莠不齐。[7]我国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影《少林寺》的热播,受其影响在全国掀起一股习武的热潮,尤其是很多农村的孩子来到地方武术馆校学习,所以武术馆校中较多生源来自农村,但不佳的教学质量却直接导致了民间武术在农村的开展受到限制。

4 中国武术在农村开展的服务体系建设

4.1 完善农村全民健身管理机制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以来,我国各地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沸沸扬扬,但在农村的落实有所欠缺。《纲要》中提到的全民健身体系是指满足全体国民体育健身的基本需求,使全体国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的服务和保障体系。[8]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体育,切实完善武术运动在农村中开展的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武术运动人口,努力提高农民体育素质,《全民健身计划》才能真正实现。

农民体协是隶属于国家农业部的专门指导和管理农民体育工作的行政机构。中国农民体协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多年间,农民体协成功举办了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有31个省(区、市)建立了农民体育协会。其中80%以上的地(市)、70%以上的县(市)、60%以上的乡(镇)都建立了农民体育组织,广泛、深入开展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拟建立从国家农业部下属农民体协,到下设的各省市农民体协,再在各乡镇设立农民体育健身指导中心等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其作用为配合医疗等服务措施在农村的开展,具体实施武术等一系列健身运动深入到农村每个角落的工作的开展。这个主体只是具体工作的实施者,然而武术等健身运动在农村的开展仅靠他们是不够的,还需和文、教、体、卫等其他单位、部门协同合作,才能真正确保农村全民健身机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2 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服务构想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部门针对相关工作制定具体措施,配合农村全民健身服务机构主体的各乡农民体育健身指导中心操作实施。各部门合力协作,创造立体的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如图1)

图1 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4.2.1 民族文化传承

武术是一项具有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体育项目,习武者在武德修养学习中培养了他们爱国、正义的思想品质和刚健有为的精神,而在历史中的许多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霍元甲等都是鲜活的例子。因此武术文化宣传方面应与国家文化相关单位合作。可以在农村将武术文化传播和宣扬民族精神结合,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武术表演相结合的手段,让农民在直观感受武术精神文化熏陶和感染的同时,提高民族精神的修养,从观念和意识上保证武术在农村发展的顺利进行。

4.2.2 传播与教育

我国建立有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和系统的竞技武术训练培养体系,各省市地区武术协会、馆校、运动队以及各相关开设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专院校等,均培养有大批的武术专业方面人才。在农村中开展武术运动应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如在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等时期可分配相关人才到农村学校中进行武术教学,将专业的武术知识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让广大农村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武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武术在农村的开展奠定基础。

4.2.3 体育人才培养

武术管理中心等管理机构可通过在农村中组织武术比赛的途径加大武术普及力度;各省市武术院校、运动队可通过“三下乡”武术表演等活动宣传武术;城市全民健身体系中有体育彩票以部分投入到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中,农村却很少有此类资金投入,可考虑拨发部分专项基金加大对农村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

[1]朱家新.和谐社会农村体育发展的意义和基本特征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9).

[2]陈秋斌.构建小康社会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1).

[3]闫树人,刘毅伟.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作用,促进农村体育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43.

[4]陈至立.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blog.sina.com.cn/u/4ad8cb7001000aky,2007-3-11.

[5]编写组.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6]郭传燕,李志清.农村体育发展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55.

[7]江百龙,等.我国武术馆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C].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2003.

[8]李兴华,张 楠.论21世纪中国农村体育的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hinese Wushu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Rural Development

Wang San1Ma Yanping2
(1.College of Wushu,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2.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u Anhui 241000)

Based on Chinese Wushu in the significance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of Wushu study in rural areas,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Wushu in rural area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poses to assure the better service system.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rural areas.

Wushu rural service system

G85

A

1004—5643(2010)06—0005—03

1.王 三(1975~),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服务体系全民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全民·爱·阅读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可持续全民医保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