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高校学报调查及学术影响力探析

2010-09-25成宝芝才璎珠郭险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学刊社会科学平均值

成宝芝,高 艳,李 伟,才璎珠,郭险峰

(1.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

0 引言

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期刊领域的一大特色,在学术成果创新、服务学科建设、培养科研人才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根据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统计,黑龙江省共出版期刊322种,其中自然科学类期刊171种,社会科学类期刊151种,而这其中由高校主办的主要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报类期刊共有41种。为了对黑龙江省高校学报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进行系统的研究,为黑龙江省提出的“高教强省”战略作出贡献,课题组依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统计源期刊,在黑龙江省本科院校主办的32种学报中选取了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共计27种学报,依据2006—2008年的引文学术评价指标、期刊目前的网络化和收录情况,分析和评价了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1 数据源和方法

1.1 数据源期刊

作为数据源学报的选取原则是被选取的学报为自然科学类学报或者是社会科学类学报,并且数据全有代表性。依据这一原则去除了文理综合的4种学报和数据不全的1种学报。在选取的27种学报中自然科学类期刊18种,其中核心期刊10种;社会科学类期刊9种,包含2种核心期刊,这27种学报中除了《求是学刊》、《北方论丛》和《中医药学报》外,其他都是以“校名+++学报”命名的期刊。

1.2 统计内容和方法

选取了作为数据源期刊的27种学报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作为学报的评价指标。其中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指标,总被引频次是一个绝对指标,h指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成就。通过统计数据对各学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另外,对作为统计源的学报的刊期、是否采用期刊采编系统、被国内期刊评价机构收录和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检索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

2 期刊评价指标统计情况和分析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2006—2008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采用了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h指数等几项指标作为分析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说明对于某一种期刊来说,并不能单纯地用某一种指标来衡量其学术影响力,要综合分析各个指标,对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

2.1 期刊影响因子(IF)

期刊影响因子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发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其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2]。如表1所示,2006—2008年影响因子平均值自然科学类期刊中最高的是《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达到0.469,最低是《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0.144;社会科学类学报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求是学刊》,达到0.399,最低的是《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0.054。从3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学报的影响因子普遍低于自然科学类学报,这与黑龙江省高校以理工科学校为主并且理工专业科研实力强于文科类专业相符。同时,无论是自然科学类学报还是社会科学类学报,影响因子大部分都在随年度递增,说明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其中有少部分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在3年中递减,这应该引起该学报的注意。与全国同类期刊比较来看,如表2所示,列出了各个层次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从表中可以发现,在选取的1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中,2006年和2007年每年都有6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超过了全国期刊自然科学版的平均值;9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超过了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分别占到33%和50%;2008年有7种期刊和12种期刊超过了全国期刊自然科学版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分别占到39%和67%,说明黑龙江省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影响力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而选取的9种社会科学类期刊中,2006—2008年的3年中,只有《求是学刊》的影响因子超过了全国期刊社科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平均值,超过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平均值的是《求是学刊》和《哈尔滨商业大学》(社会科学版),说明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统计数据还可以发现,黑龙江省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接近于全国期刊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高于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而社科类核心期刊也接近于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所以,从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来看,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已经培育出一批在各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而且他们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使省内学报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

表1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学术评价指标统计表[2-4]4

表2 期刊影响因子均值表

2.2 总被引频次

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的统计刊源中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反映了该期刊在学术交流中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文献计量中的一个基础性指标[2]。如表1所示,所有的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在2006—2008年的3个统计年度都在不断增加。从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自然科学类学报总被引频次平均值最高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达到了2008次,最低的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为86次,差距达到了23倍;社会科学类学报总被引频次最高的为《求是学刊》,达到了371次,最低的是《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40次,差距为9倍多。总的来说社会科学类学报总被引频次低于自然科学类学报,这点和影响因子的排序是一致的。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类学报总被引频次指标低的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学校的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都比较短,比如《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才创刊;另外,就是黑龙江省高校基本上以理工农林医院校为主,优势学科也在理工类。这些因素导致社会科学类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的偏低。如表3所示,从2006—2008年3个统计年度的平均值来看,黑龙江省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的总被引频次高于全国期刊自然科学版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总被引频次;社会科学类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低于全国期刊社会科学版和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的总被引频次;从2006—2008年每年都有8种自然科学类学报超过当年度全国自然科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平均值,占到44%以上;2006年黑龙江高校社会科学类学报中有1种学报总被引频次超过全国高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均值,为《求是学刊》,超过全国期刊总被引频次平均值的为零;2007年黑龙江高校社会科学类学报中有2种学报总被引频次超过全国高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均值,为《求是学刊》和《北方论丛》,超过全国期刊总被引频次平均值有1种,为《求是学刊》;2008年黑龙江高校社会科学类学报中有4种学报总被引频次超过了全国高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为《求是学刊》、《北方论丛》、《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超过全国期刊总被引频次平均值的有3种,为《求是学刊》、《北方论丛》和《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从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和总被引频次平均值的排名是一致的,也就是影响因子高,总被引频次也高;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较高,达到了863次,排名为第3位,它的影响因子只有0.148,排到第17位,通过对比它的其他评价指标如刊期、载文量,可以发现由于这个学报为半月刊,且载文量3年平均值达到了1807,远远高于其他学报的载文量,这就说明了它的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相悖的原因。从这点我们也能看到,期刊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不能单独依据于某一个指标进行评价。

表3 期刊总被引频次均值表

2.3 h指数

某一期刊的h指数是指该期刊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其余论文的被引频次不大于h次[3]。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学术成就。某期刊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该刊论文影响力越大。由于h指数对某一个学报来说基本上随着年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我们只统计了27种学报2008年的h指数。从统计数据来看,自然科学类学报的h指数平均值为10,《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h指数最大,hmax=18;《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指数最小,hmin=6;h≥10的学报有8种。社会科学版的h指数平均值为8,hmax=12,是《求是学刊》;hmin=3,是《牡丹江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h≥8有5种期刊。从h指数来看,黑龙江学报学术影响力在逐年提高,培养出了一批有很高学术影响力的自然科学类学报,整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社会科学类学报的整体学术影响力稍逊于自然科学类学报的整体学术影响力,说明黑龙江省高校学报中社会科学类学报虽然创刊时间比较短,但是后发优势很强,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而且进步明显。

3 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情况

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展“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活动,按照办刊质量、发行数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要求,从中国现有的正式出版的8725种期刊中遴选出1518种[5],并按四个层面组成期刊方阵。其中,第一层次是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65种;第二层次是获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的“双奖”期刊107种;第三层次是百种重点社科、科技期刊的“双百”期刊192种;第四层次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双效”期刊1154种。黑龙江省高校学报没有“双高、双奖和双百”这三个层次的期刊,有6种期刊被评为“双效”期刊,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中医药学报》、《求是学刊》和《北方论丛》。

4 国内核心期刊评价机构收录情况

国内现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我们选取了被国内各学术机构承认的具有较高权威性的4种,分别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9—2010年)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2010—2011年)。

1)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中文核心期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6]。2008版共收录了1980余种期刊,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科学类期刊;如表4所示,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共有10种被作为来源刊,其中8种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期刊,2种为社会科学类综合期刊,全国高校学报有180种被收入要目总览,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占5.6%。

2)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编制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版),选择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按期刊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排序,可用于期刊的质量评价,2009版共收录了1869种期刊。如表4所示,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共有10种被作为来源刊,全部为综合类科学技术期刊,全国高校学报有302种被作为统计源期刊,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占3.3%。

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每两年评选一次。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9共遴选了1123种期刊,其中英文刊67种,中文刊1056种。黑龙江省共有5种高校学报被作为来源刊,其中2种被核心库收录,3种被扩展库收录,如表4所示,分别是核心库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和《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扩展库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和《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全国高校学报有176种被作为来源期刊,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占2.8%。

4)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分为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来源期刊,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每两年评选一次,2010共遴选了来源期刊527种和扩展版来源期刊173种。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有2种被收录为来源期刊,如表3所示,分别是核心库的《求是学刊》和《北方论丛》,全国高校学报有91种被收录,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占2.2%。

5 国际六大重要检索系统检索情况

国际上收录我国期刊的检索机构有很多,我们选取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六类检索系统进行统计研究,如表4所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是在我国科研评价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2009年我国共有35种期刊被收录核心库,185期刊被收录扩展库。黑龙江省高校学报至今还没有一种期刊被其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大型检索工具,收录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种科技期刊,也是我国科研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Compendex数据库2009年共收录了我国209种期刊,其中高校学报有50种(包括英文版),黑龙江省高校学报作为统计源的27种学报中有2种被检索,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并且这2种学报也被其他4种检索系统CA、INSPEC、JST和AJ全部收录,说明这2种期刊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同时,还有其他9种学报被CA检索,5种学报被AJ检索,1种学报被JST检索。从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检索的统计数据来看,黑龙江省高校学报还需要加强学术影响力,争取在SCI检索上取得突破,力争有更多的科技学报被EI检索,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科研评价体系相符合的一条发展之路。

表4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基本情况调查和收录情况表[7]

注:PKU: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CSCD: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 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EI:美国《工程索引》 。

CA:美国《化学文摘》,INSPEC:英国《科学文摘》, JST:日本《科学文献速报》, AJ:俄罗斯《文摘杂志》。

6 讨论与建议

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培养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校学报,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求是学刊》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但黑龙江省高校学报从总体上看,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同时在个体上与其他省份的优秀学报比较,也存在一定不足。

1)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的办刊原则和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矛盾,导致高水平的稿源流失。黑龙江省高校学报基本上都以教育部1998年4月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要求的“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规定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8]这一原则,作为自己的办刊宗旨,各学报每期都要拿出一定量的版面发表自己所在学校教师或者研究生的论文。但是,由于在高校整体发展这个层面上各个高校为了提高学校整体学术影响力,又要求科研人员能在核心期刊、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或更高层次的被SCI、E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有的高校还出台政策鼓励发表这样的论文,这就使黑龙江高校实际上出现了“本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排序与该校在全国高校的学术水平情况不一致”的现象,本校高水平的论文流失到外部,外面的高水平论文又吸引不进来,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重点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这类的高校学报,由于本校有很多高水平的教授和研究生支持,所以这一情况不太明显;情况特别明显的是在一般的普通高校主办的学报中。因为这些学报有可能既不是核心期刊,学校又没有政策支持,本校优秀的稿源由于学校奖励政策和职称评定等的论文层次要求,都流失到校外的期刊,导致这类学校学报学术水平低,优秀稿源基本没有,普通稿源不足。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各学报间发展的不平衡。所以,黑龙江高校学报要想打破这种不平衡并且进一步提高学术影响力,就需要采取措施增加组稿力度,利用一些优惠条件吸引优秀的稿源,缩短学报文章发表的时滞;同时,积极争取所在高校的政策支持,为办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的网络数字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还需要加强。通过调查发现,黑龙江省高校学报还有一部分没有自己专门的网站,如表2所示的统计数据,黑龙江省高校学报中采用能在网络上直接进行投稿、审稿的期刊采编系统的还不多,这就使部分学报在学报信息发布、作者投稿和读者了解学报信息方面,渠道不够畅通。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现在还是以综合类期刊为主,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基本上是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的论文,学报的综合性使得学科载文量低、学科分类不明显,这就影响了学报学术评价指标的提高,使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根本无法与专业性学术期刊相比。所以,有条件的学报需要突破综合性学报的束缚,向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比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由于本身专业化特色就比较强,如果再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和品牌化建设,一定会在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方面有一个飞跃。由于现有出版机制的限制,想申请新的刊号办专业化期刊有很大难度,这就需要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积极走出去,使学报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把分散的办刊力量集中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一批开放型、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群[1]。同时,黑龙江高校学报也要在特色化办报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利用地域优势、人文环境优势,建立一些有黑龙江区域特点的特色专栏、与当前人类发展联系紧密的科技或者人文社科栏目。这样才能改变“千刊一面”的办刊形态,形成自己的学报特色。另外,黑龙江高校学报在办刊过程中,也需要积极走出去进行学术交流,多借鉴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办刊理念和经验,不断提高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新闻出版总署.高校学术期刊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N/OL].(2010-02-23) [2009-12-27].中国新闻网.

[2] 万锦,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版[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万锦,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7版[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万锦,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 方秀菊,陈敏娟.浙江理工科类高校学报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78-582.

[6] 任汴.广东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2):275-277.

[7] 尤立群.国际六大检索系统收录的中国高校学报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5):290-292.

[8] 钱觉寿,王薇.浙江省高校学报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通报,2009,25(2):248-251.

猜你喜欢

学刊社会科学平均值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高师理科学刊》征稿简则
《高师理科学刊》征稿简则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文化学刊》十年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