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知网的《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2010-09-24吴晓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本年度访问量学报

吴晓红

(安徽理工大学 学术出版中心,安徽 淮南 232001)

基于中国知网的《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吴晓红

(安徽理工大学 学术出版中心,安徽 淮南 232001)

基于中国知网对《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网络传播的三大指标逐年递增,从学科上看,以工业技术的网络引用与传播情况最为突出,访问量达到61734次,占总访问量的64.87%;从专业上看以工程科技I辑、工程科技Ⅱ辑和信息科技专业为主,远高于其他学科,其增长率以2006年增速最大;从用户上看以国内高校为主。结果表明:网络对科技期刊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科技期刊;发展;网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淮南矿业学院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淮南矿业学院学报》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淮南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主要刊载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测绘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制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医学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等。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和其新版“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对《学报》网络传播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由于新旧系统统计截止日期不同,因此文中统计数据的期限也不相同。结果表明,较之于传统的纸质期刊,网络传播正日益成为《学报》的主要传播形式。

一、网络传播情况统计

(一)下载频次

下载频次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原文在网络上被下载的次数,对某一学报原文下载频次的分析是网络统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报》发表的所有文献,自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在网络上被下载的总次数为44433次。其中2005年8228次,2006年13130次,2007年13168次,2008年1-7月为9907次;2006年约为 2005年的 1.6倍,2007较2006年仅提高了 38次,2008年 1-7月数据是2007年同期(8306次)的1.19倍。由此可见《学报》的下载频次逐年递增,说明《学报》知名度不断上升。

(二)浏览数

浏览数是指在统计时间内文章在网络上被浏览的总次数。《学报》发表的所有文献自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在网络上被浏览的总次数为50729次,其中 2005年为 1593次,2006年为14710次,2007年为 18700次,2008年1-7月为15726次,2006年较2005年有快速提高,是2005年浏览量的9.23倍,2007是 2006年的1.27倍,2008年1-7月约为 2007年同期 (11674次)的1.35倍。2005年《学报》浏览量较少,仅占总浏览量的3.14%,而2006、2007年浏览量分别约占到总浏览量的29%和36.98%,2008年前7月的浏览量已经占总浏览量的30.8707%。

1.2访问量

访问量是指在统计时间内下载频次与浏览数之和。《学报》发表的所有文献自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的访问量共为95162次,2005年9821次,2006年 27840次,2007年 31868次,2008年1-7月为25633次;2006年是2005年的2.83倍,2007是2006年的1.14倍,2008年1-7月为2007年同期数据(19980次)的1.28倍。

由此分析可知 《学报》网络传播的3项指标2005到2006年的增长非常快,2006到2007年的增长较慢,而2007到2008年又恢复高速增长的势头。

二、用户来源统计

(一)地区用户统计

2005-2008年,《学报》的访问用户遍布亚、欧、南北美、大洋洲,各大洲访问量均呈递增态势,其中亚洲来源的用户访问量最大,为119838次,占所有来源用户访问量的97.65%。亚洲用户中,来自中国的用户访问量为119393次,占亚洲用户访问量的99.62%,总访问量的97.29%。

中国用户中,江苏、北京、陕西、湖北稳居国内省市访问量前五名,辽宁2次进入前五名,广东和山东分别进入前五名一次;北京、江苏两地2005-2008年总访问量分别占全国的15.69%、12.4%,合计达到28.09%,占到全国总访问量的四分之一还多;而下表中列举的5省市总占比达到50.38%。

(二)机构用户统计

高等院校图书馆是访问用户的主要来源。以下载频次计,2005-2008年间高等院校图书馆访问用户前五名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和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2005-2008年分别居于第三、第一、第一和第三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2005-2008年分别居于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2005-2008年分别居于第四、第二、第二和第六位;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2006、2007年均列第五位;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2007年为第三位,2008年上升到第一位;东北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2005年分列第二、第五位;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06年上升为第四位;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2008年上升到第二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图书馆为第四位;以4年的总访问量计,居于前五位的以上高等院校图书馆访问量分别占到国内的3.52%、2.96%、2.67%、2.46%和2.18%,合计达到13.79%。

三、《学报》论文引用情况统计分析

(一)学科引用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学报》从1981-2008年7月发表的文献总数为1052篇,总引用频次为824次,其中工业技术排第一位,文献数达到了686篇,引用频次达到了587次;其次是数理科学和化学,文献数为124篇,引用频次73次;第三是天文学、地球科学,文献数是90篇,引用频次为67次;这三类学科文献引用频次占总的引用频次的88.2%,鉴于这三类学科的重要性,这里分别对三者的引用情况加以分析。

1.工业技术

从1981年到2008年7月,《学报》工业技术文献总数为686篇,其中矿业工程和化学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3大类的文献总数量占工业技术总文献数的66.6%。在工业技术总文献当中,矿业工程的文献数所占比例最大,文献数占工业技术总文献的比例为37.17%,引用频次占总引用频次的71.23%。2005年矿业工程文献数为50篇,引用频次为86次;2006年该学科的文献数为50篇,引用频次为151次;2007年该学科的文献数为42篇,引用频次为127次,2008年1-7月矿业工程文献数为35篇,引用频次为49次。2005年到2006年文献数不变,引用频次却大幅上升,这充分表明安徽理工大学在矿业工程方面的重要地位,虽然2007年文献的引用频次较2006年有所下降,但是当年度的所有文献均被引用,可见文献的质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2.数理科学和化学

从统计情况来看,自1981年到2008年7月数理科学和化学文献总数在 《学报》的文献数中占11.78%,引用频次占总引用频次的9.46%。虽然在文献数和引用频次上远不及矿业工程,但是从数据分析来看其在《学报》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天文学与地球科学

从统计情况来看,自1981年到2008年7月天文学与地球科学文献总数在《学报》的文献数中占8.55%,引用频次占总引用频次的8.13%。和数理科学和化学一样,虽然在文献数和引用频次上远不及矿业工程,但是从数据分析来看其在《学报》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专业引用情况分析

中国知网统计,1981-2008年7月《学报》发表的专业文献总数为1545篇,引用频次共计为1053次。其中工程科技Ⅰ辑文献数为661篇,占所有专业文献总数的42.78%,引用频次为534次,占所有专业引用频次总数的50.71%。基础科学文献数为351篇,占文献总数的22.71%,引用频次为221次,占引用频次总数的20.98%。工程科技Ⅱ辑文献数为294篇,占文献总数的19%,引用频次为170次,占总引用频次的16.14%。鉴于工程科技Ⅰ辑和基础科学文献与《学报》的关联性,这里将着重分析这两个学科专业。

1.工程科技Ⅰ辑

自《学报》创刊以来,工程科技Ⅰ辑在《学报》刊登文献量为661篇,平均每年约有25篇,2000年以后,每年达到30篇以上,充分说明了工程科技Ⅰ辑学科在《学报》上的重要地位。工程科技Ⅰ辑在1981-2008年7月间收录《学报》发表的矿业工程文献总数为416篇,占工程科技Ⅰ辑收录的《学报》总文献数的62.93%,引用频次为346次,占工程科技Ⅰ辑引用频次的64.79%,占总引用频次的32.85%,文献总数和引用频次居第一。

2.基础科学

其中地质学的文献数为147篇,占基础科学文献数的41.88%,引用频次为118次,占基础科学引用频次的53.39%,占总引用频次的11.2%;数学的文献数为130篇,占该专业文献数的37.03%,引用频次为75次,占基础科学总引用频次的33.93%,占总引用频次的7.12%。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见:在《学报》所有专业的文献中,矿业工程、地质学、数学3个专业的引用频次和文献数较多,其中矿业工程文献最多,位居各专业文献之首。

四、网络传播情况统计

(一)学科网络传播情况统计分析

中国知网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的学科分类导航对 《学报》所有文献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31日间的下载频次、浏览数和访问量进行统计。依照统计结果,访问量排在前3位的学科有工业技术、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

1.工业技术

截止到2008年7月31日,工业技术的下载频次为29472次,浏览数为 32262次,访问量为61734次,在所有学科中居第一位。2005年工业技术的下载频次为5543次,浏览数为954次,访问量6497次,本年度7月份下载频次为358次,占本年度下载频次的7.97%,浏览数为40次,占本年度总浏览数的33.22%,访问量为398次,占本年度总访问量的 11.99%;2006年工业技术的下载频次为8796次,浏览数为9803次,访问量为18599次,本年度7月份下载频次为673次,占本年度下载频次的8.05%,浏览数为638,占本年度总浏览数的9.98%,访问量为1311次,占本年度总访问量的9.06%;2007年工业技术的下载频次为8877次,浏览数为11927次,访问量为5384次,本年度7月份下载频次为582次,占本年度下载频次的9.74%,浏览数为817次,占本年度总浏览数的11.21%,访问量为1399次,占本年度总访问量的10.6%;2008年1月到7月,工业技术的下载频次为6256次,浏览数为9578次,访问量为15836次,本年度7月份下载频次为694次,占本年度下载频次的9.89%,浏览数为1063次,占本年度总浏览数的6.02%,访问量为1757次,占本年度总访问量的7.6%。

从以上4年的情况来分析下载频次、浏览数、访问量,矿业工程2006年的下载频次总量是往年的1.17倍,2007下载频次是2006年下载频次的1.2倍,2008下载频次是2007年下载频次的1.94倍,每年12月份下载频次数量和下载频次所占比例都在上升,表明《学报》的年下载频次逐年增加。

工业技术2006年的浏览数是2005年的6.82倍,2007年的浏览数是2006年1.56倍,2008年的浏览数是2007年1.95倍,表明《学报》年浏览量逐年递增;矿业工程2006年的访问量是2005年的2.07倍,2007年访问量为2006年的1.39倍,2008年访问量为2007年的1.94倍;截止到2008年7月,子学科化学工业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下载频次为 12209次,占同期总下载频次的27.47%,访问量达到27644次,占同期所有学科总访问量的29.04%,表明矿业工程、化学工业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在2006年的受关注程度最高。

2.数理科学和化学

2005年1月到2008年7月31日,数理科学和化学的下载频次为3346次,浏览数为4034次,访问量为12479次,在所有学科中居第二位。2005年数理科学和化学的下载频次为586次,2006年剧增为1106次,为2005年的2.23倍,2007年比上年略有下降,为985次,2008年1-7月为669次,是 2007年的 1.68倍;2005年访问量为 700次,2006年剧增至2409次,是2005年的4.1倍,2007年为2501次,是2006年的1.1倍,2008年1-7月为1767次,是上年的1.66倍。子学科数学和化学的下载频次为2290次,占所有学科的5.15%,访问量为5063,占总访问量的5.32%。

3.天文学、地球科学

截止到2008年7月31日,天文学、地球科学的下载频次为2690次,浏览数为2694次,访问量为5384次,在所有学科中居第三位。2005年天文学、地球科学的下载频次为634次,2006年剧增至791次,为2005年的2.23倍,2007年比上年略有下降,为721次,2008年1-7月为544次,是2007年的1.68倍;2005年访问量为716次,2006年剧增至1615次,是2005年的4.1倍,2007年为1629次,是2006年的1.1倍,2008年1-7月为1424次,是上年的1.66倍。子学科地质学的下载频次为2233次,占所有学科的5.02%,访问量为4410次,占所有学科的4.63%。

(二)专业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从《学报》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专业网络传播情况的统计可以知道,工程科技I辑、工程科技Ⅱ辑和信息科技专业的下载频次、浏览数和访问量都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下面对其具体引用情况进行分析。

1.工程科技I辑

工程科技Ⅰ辑的下载频次为26647次,浏览数为31604次,访问量为58251次,在所有学科中居第一位。2005年工程科技I辑的下载频次为3774次,浏览数为805次,访问量4579次,本年度12月份下载频次为 319次,占本年度下载频次的8.45%,浏览数为331次,占本年度总浏览数的41.12%,访问量为650次,占本年度总访问量的14.19%;2006年工程科技I辑的下载频次为5915次,浏览数为6620次,访问量为12535次,本年度12月份下载频次为585次,占本年度下载频次的9.89%,浏览数为723次,占本年度总浏览数的10.92%,访问量为1308次,占本年度总访问量的10.43%;2007年工程科技I辑的下载频次为6376次,浏览数为8844次,访问量为15228次,本年度12月份下载频次为553次,占本年度下载频次的8.67%,浏览数为845次,占本年度总浏览数的9.55%,访问量为1398次,占本年度总访问量的9.18%;2008年工程科技I辑的下载频次为10582次,浏览数为15335次,访问量为25917次,本年度12月份下载频次为1005次,占本年度下载频次的9.50%,浏览数为907次,占本年度总浏览数的5.91%,访问量为1912次,占本年度总访问量的7.37%。工程科技I辑中,矿业工程2005年至2008年的下载频次为9934次,占所有专业的17.32%,访问量为21600次,占所有专业的17.6%;有机化工下载频次为4276次,占所有专业的7.45%,访问量为9421次,占所有专业的7.67%。

2.工程科技Ⅱ辑

2005年1月到2008年12月中,下载频次为10062次,浏览数为12097次,访问量为22159次。2005年工程科技Ⅱ辑的下载频次为1502次,2006年为2371次,2007年为2389次,2008年为3800次,2006年的下载频次为2005年的1.58倍,2007年下载频次为2006年的1.007倍,2008年下载频次为2007年的1.59倍。2005年工程科技Ⅱ辑的访问量为 1788次,2006年为 5071次,2007年为5750次,2008年为9550次,2006年的访问量是2005年的2.83倍,2007年为2006年的1.13倍,2008年为2007年的1.66倍。工程科技Ⅱ辑中建筑科学与工程2005年到2008年的下载频次为3348次,占所有专业的12.4%,访问量为7231次,占所有专业的12.9%。

3.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2005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下载频次为9545次,浏览数为11393次,访问量为20930次,这三项指标在所有专业中居第三位。信息科技专业网络传播呈现出与理工B专业相似的特点。其中,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下载频次为5695次,占所有专业总数的16.64%,访问量为12477次,占所有专业总数的17.06%。

五、结论

1.根据中国知网统计数据,《学报》创刊以来发表的文献在 2005-2008年7月间的网络下载为444337次,总浏览量为50729次,总访问量达到95162次,而《学报》的纸质发行量每期约为1000份,可见传统模式的学术交流退居次位,网络传播成为社会信息最强大的传播媒介,其为促进学术交流和降低传播成本带来很大的便利。

2.从网络传播情况看,从2005年到2006年《学报》的传播质量有明显提高,下载频次、浏览数、访问量不仅在数量上都有增长,而且文献浏览数的增幅高于访问量和下载频次增长的幅度,这应该和网络传播和中国知网的普及与快速发展有关;相比于2006年,2007年的下载频次、浏览数、访问量增长趋于缓慢;2008年的情况类似于2005到2006年,下载频次、浏览数、访问量相比于2007年同期,在数量上都有大幅度增长,而且文献浏览数的增幅同样高于访问量和下载频次增长的幅度,说明《学报》近年来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增长中。

3.国内用户尤其是国内高等院校用户是 《学报》网络传播用户的最主要来源,而排在国内高校用户前列的高等学校和主办《学报》的高校性质类似,传播程度与经济、教育发达程度及《学报》所在地有关。

4.无论是按照学科还是专业分析,《学报》所有文献2005-2008年7月间的下载频次、浏览数和访问量排在前几位的都是主办高校的优势学科或专业,符合前身为矿业高校的性质,说明主办单位的学科与专业发展仍不平衡。这证实了《学报》是主办单位学术“窗口”的说法。因此,高校要想加速发展弱势学科,必须重视本校学报,采取措施,增加刊登本校弱势学科科研成果,使本校学报成为促进校内弱势学科发展的学术平台。

[1]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R/OL].http://cpas.cnki.net/MainDefault.aspx[2008 -07-31]

[2]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R/ OL].http://cpas.cnki.net/index.aspx[2010-01-12]

G255.2

A

1009-9530(2010)06-0134-04

2010-08-18

中国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研究会基金项目(GBJXB0810);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学研究基金项目(GBJXB1010)

吴晓红(1979-),男,安徽颍上人,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编辑。

猜你喜欢

本年度访问量学报
本年度审稿专家和编委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
山东省蛋鸡产业2020年一季度生产形势分析与后市研判
致敬学报40年
本年度谁是冠军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分析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一所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