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思维科学的研究与应用而团结奋斗
——纪念钱学森创建思维学三十年
2010-09-24王传旭邱章乐杨春鼎
王传旭,邱章乐,杨春鼎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2.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为思维科学的研究与应用而团结奋斗
——纪念钱学森创建思维学三十年
王传旭1,邱章乐2,杨春鼎2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2.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钱学森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讲话,倡导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出创建思维科学的意义——人类第五次产业革命即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钱老提出“把形象(直感)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30多年来,形象思维及整个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都有很大的进展。实践证明,钱学森的预言是正确的,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突破对21世纪新的科学革命、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钱学森;思维科学;研究与应用;继承与开拓
1980年钱学森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与人的潜力》一文,首次倡导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科学。1981年他又在上海《自然杂志》发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全面论述思维科学的理论体系。1984年他虽已74岁高龄,还亲自组织召开全国首届思维科学讨论会,在开幕式上做了长达6小时的题为《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的长篇学术报告,发出了深入研究思维科学的动员令,成立了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备组。
30年来,中国的思维科学在一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思维科学学会至今尚未成立,实属憾事。今天,在钱老创建思维科学30年之际,我们回顾当年钱老的谆谆教诲,以及对思维科学发展的殷切期望,无不感到在思维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就需要继承钱老的遗志,为思维科学的研究与应用而团结奋斗。
一、创建思维科学的意义——人类科技成果的结晶
全国第一次思维科学讨论会的召开距今已经26年了。那次会议是1984年8月上旬在北京国防科工委远望楼报告厅内召开的。钱学森院士在会上做了一整天题为《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的学术报告。这场思路广阔、内容深刻的学术报告至今读来仍让人深受启发和鼓舞。
在报告中,他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的四种革命,即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人类经历了早期手工业生产、小商品生产、大工业生产、国际化生产等四次产业革命,现在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则是第五次产业革命,核心是“信息社会”,其含义是:“把信息、知识、智力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126,这些都与人的思维有关。 在“信息社会”,人类的知识要变成生产力,现代化生产,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他讲道,知识不仅指科学,也包括“前科学”(钱老指人的实践经验),不仅科学技术是知识,文学艺术也是知识。
思维科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自古希腊以来(亦即中国先秦时代以来),在一些哲学家、逻辑学家、美学家或心理学家的著作中,很早就有了关于直觉、灵感、想象、思维、逻辑等人脑思维活动及其精神现象的论述。如《墨经》、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等等,都涉及到对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性灵感思维的研究。说它年轻,因为至今思维科学总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
两千多年来,人类在抽象(逻辑)思维研究方面形成了比较深细的理论体系,对逻辑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方法有了一整套的理论范畴,并总结出有关的思维法则和规律,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17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兼数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提出用数学的方法来改变逻辑学,1847年布尔发表 《逻辑的数学分析:论逻辑推理演算》,1879年佛洛雷出版 《表意符号》,直到1910—1913年罗素和怀特海合著的 《数学原理》出版,数理逻辑逐步成熟。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与辩证逻辑的研究,对于现代科学大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整个科学)的建构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古代的科学有人称为“前科学”或“潜科学”,往往只是经验性、描述性、操作性的文字记录,没有数字与符号构成的公式与公理系统。现代意义的科学,就离不开数理逻辑的工具和方法,要依据一定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来建构有关的学科理论体系,揭示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规律,并应用这些科学理论的原理、法则和规律,指导人们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让人类以理性的思维方式自由自觉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到了20世纪40年代,数理逻辑在开关线路、自动化系统和计算机研制方面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和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又被索绪尔等现代语言学家所吸收,形成了符号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逻辑与语言相交叉的新学科,并在机器翻译、模式识别、网络与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承认逻辑、数理逻辑、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成就与功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它们的局限性。它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抽象思维和抽象语言,对形象思维和形象语言却远远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在到了突破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而关注形象思维研究的时候了。
当年钱老提出“把形象(直感)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并预言“思维科学的研究将孕育一场新的科学革命”[1]141。20多年来,形象思维及整个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都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思维测量、灵感、顿悟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一些成果。实践证明,钱学森的预言是正确的,形象思维与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突破对21世纪新的科学革命、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二、现代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
钱学森1981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就提出了现代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这样一种新的思维科学体系结构,是以往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们所没有提出过的。尽管他们对人类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论述,但是均没有像钱老这样提出一种新的、完整的、多层次的思维科学体系结构。他不仅打破了传统思维科学理论结构的框框,而且开拓了思维科学研究的领域。
这一体系结构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在全面分析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钱学森又进一步提出他的看法:
“直到现在我们仅对逻辑思维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而总结出了它的规律——逻辑学。而形象思维研究得很不够,还没有成为一门科学。这是不是由于人们总想形象思维和文学、艺术的创造有密切关系,因而也就以为是文艺领域的事,无关科学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也是个误解,因为文艺创作活动也是人的一项社会实践,实践才造成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如果形象思维真的没规律,可以乱来,那也就不会有文学家、艺术家了。而且形象思维不但文艺工作者使用,其它人包括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也经常使用。所以一定有规律,一定可以建立一门形象思维的科学,叫‘形象思维学’。 ”[2]
钱学森院士还认为:逻辑学、形象思维学、灵感学都是属于思维科学这一科学技术大部门中的基础科学。至于诸如语言学、文字学、密码学、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似乎都可以当作思维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属工程技术类。钱学森教授是在对广泛的科学领域做出新的剖析综合、并在统观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这些看法的。并且他从现代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状况出发指出:“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因为逻辑学是现代电子数值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一类的新技术则需要形象思维学,所以钱学森教授指出:“我们一旦掌握了形象思维学,会不会用他来掀起又一项新的技术革命呢?这是颇为值得玩味的一个设想。”
由此可见,形象思维研究的突破,是填补思维学空白的需要,是完善、深化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需要,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全面发展并出现新的飞跃与大跨度突变的需要。没有形象思维研究的突破,打一个比方,就好象一个人只有一条腿在走路,只有半个脑在思维,思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残缺不全的。
首届思维科学讨论会后的20年中,思维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方面都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理论方面,出版了《关于思维科学》(钱学森主编)、《思维科学探索》(山西省思维科学学会编)、《思维论》(田运著)、《思维科学导论》(刘奎林等著)、《思维科学研究》(赵光武等主编)等著作;在创造思维、教育思维、思维训练、思维数学、社会思维、军事思维、特异思维等应用理论领域,朱长超、陶伯华、孟凯韬、庄寿强、徐章英、丁润生、韩宏宇、曾杰、叶峻等学者作出很突出的贡献;在机器思维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戴汝为、潘云鹤、李德华、郭俊义、冯嘉礼等学者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近20年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教育技术等许多先进技术的发展,对于人机智能系统的建构,对于钱老提出的“大成智慧工程”,对于教育改革,对于思维训练与人才培养,对于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对于社会管理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维科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应用,并逐步形成人类的大成智慧。
三、创新与大成智慧学——走出教育的误区
2007年8月3日温家宝总理又一次看望96岁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两年前,钱老提了两条意见,一是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二是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这次,钱老又说: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回顾钱老学到老、创造到老的辉煌人生,联系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上有很多宝贵见解,值得引起我们重视。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不断加速,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美国20世纪30年代就在高等院校设立创造教育课。再如日本,是个小小的岛国,资源十分贫乏,但在二次大战后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原因何在?就在于日本重视教育,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创造性人才,才会有创造性科技成果,才会拥有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才能实现国家的经济与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96岁的钱学森对温总理说: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钱老的话不长,但含义深刻,如何理解呢?科学的特点是条分缕析,学科分支愈来愈多,这一方面让研究更深更细,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互不通气,造成科学家思维的狭隘性和封闭性,看不到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从而限制了科学的创新。
钱学森从小不仅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也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他对书法、绘画、音乐、文学都很喜爱。1929年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后,课余除参加校乐队活动吹圆号外,还经常去听音乐会。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在麻州理工学院一年即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接着到加州理工学院读博,1939年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火箭小组”的火箭迷们也是音乐迷,他们经常一起到洛杉矶音乐厅去欣赏交响乐。音乐的梦境,绘画的神韵,诗歌的哲理常常渗透到严密的科学思维之中,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科学是量智,艺术是性智,还有一些经验性、非逻辑性的感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量智”侧重于逻辑思维,而“性智”侧重于形象思维,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钱学森认为:要想真正把握事物、特别是复杂事物的整体就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丰富知识,还有许多不成文的实践经验和点滴感受。他把这套方法称为“大成智慧学”,“集大成,出智慧”。钱学森指出:
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大成智慧学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能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完成创新。[3]
要做到“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文学艺术家与科学家要多交朋友,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人类面临以信息技术革命为龙头的高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塑造一代新人。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在中小学阶段、大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同,各有什么特点,笼统提出研究型教学行不行?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钱学森发表了《关于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一文,谈了他对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许多看法。
钱学森三岁随父母到北京,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小和附中受到当时最好的中小学教育。钱学森在他的文章中说:“20年代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个特别优良的学习环境,我就是在那里度过了6年,那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6年。”在附小读书时,级主任于士俭老师教书法课,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兴趣。在师大附中,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教绘画,音乐老师用手摇唱机放唱片,教唱中外名曲。在各科教学中形成自觉又宽松的风气与环境,学生不为争高分而死记硬背,不单靠记忆而是重在理解,考试成绩一般学生都是70多分,优秀学生80多分。看来,在中小学阶段上好与美育有关的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等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情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是创造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教育阶段,既要上好专业课程,也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有较全面的理解。此外,还应适当开设大学美育课,介绍必要的美学基础理论、部门美学、技术美学和生产美学内容,上好大学语文课和艺术鉴赏课,做到文理渗透,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发展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工程——创造人类辉煌
钱学森院士提出“大成智慧工程的未来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辅助,形成人机结合的智能思维系统。所谓“智能机”也就是第五代计算机,目前世界上许多技术先进国家都很重视它的开发与利用。现代思维科学是智能机研制的理论基础。这种智能机的研制与当前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是联系在一起的。用智能机和信息网络来协助人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用人机结合的智慧来教育人、培养人,教育效率会大大提高。这必然会引起教育领域内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思维科学是进行计算机技术革命、研制智能机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的研制。智能机的研制是国家大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大战略,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电子计算机化、90年代的网络化到21世纪的智能机系统工程化,将对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深化、完善审美智能系统工程,对人类的审美活动、文艺创作、精神文明建设,对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为文化建设及文化的普及奠定了物质基础。大众传播媒介由印刷媒介(书籍、报纸、杂志)向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等)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对社会的经济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对世态民情、社会思潮、人心向背等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对艺术产生影响,网络以其快捷、容量大,且具有交互功能的传播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网络艺术目前与传统艺术的区别还只限于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以及接受创作手法的区别。这也导致了网络文化自身特点的形成:个人性、动态性、虚拟性、综合性、交互性。信息技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当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世界时,网络正在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将网络世界的特点注入大脑,再由人去改变世界,创造出一个与网络文化特点相似而吻合的大众文化。
但是网络等大众传媒似乎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极高的速度和效率,又像魔鬼一样会给社会、家庭或个人带来灾难。一篇题为《网络游戏正让我们破产》文章中报道:据《半月谈》记者到一些网吧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年轻人上网都很少流览信息或查阅资料,而是在玩各种充满杀戮格斗情节的网络游戏。据民建中央秘书长张皎调查估计,近几年网络游戏玩家已增加到2300万人,2004年网络游戏产值达24.7亿元,预计到2009年将达到109.6亿元。然而在网络游戏业主暴富的背后却是许多家庭的“破产”。孩子们是家长最大的“资产”,当孩子们迷上网络游戏以后,无数家庭就出现了人财两空的悲剧。据5月29日《新京报》报道:天津一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13岁男孩从24层高楼上跳楼自杀。此类悲剧,不胜枚举。
西方的有关学者,很早就发出“影像时代的警世危言”。如纽约大学波滋曼教授是当代最重要的传媒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之一,他在《娱乐至死》等著作中就指出:20世纪传媒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从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改变了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的模式。因此,他认为对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要有科学的理性认识,否则,“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在“美丽的新世界”里,我们可能会“娱乐至死”!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发生了,我们必须采取对策。
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先进文化必须协调发展。只重视发展经济,不重视发展文化,经济畸形发展,文化一片萧条,人民群众缺少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风气变坏,将反过来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出现十分危险的社会情景。科教兴国是我们的一大国策,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均对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效果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注重发展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社团对学生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作用,取得可喜的成绩。
钱学森在1991年4月18日与他指导的科研集体中的部分成员作过如下谈话:“智能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大事,关系到下一个世纪我们国家的地位。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将有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不是智能机,而是人与机器相结合的智能系统。不能把人排除在外,应该是一个人机智能系统。”[4]这段话既指明了智能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又告诫研究者们:离开人的完全自主的智能机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所要研究的应当是“以人为本”的人与机器相结合的智能系统。
一切工具都是为人所用的,思维的机器也不能例外。以往,某些人工智能研究者企望能研制出一种完全能代替人脑思维的智能计算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人机系统方案有三种:“自主”系统,“人帮机”系统,“人帮机,机帮人”系统。实现人机智能系统需要以上三个方案的综合集成,其中“人帮机,机帮人”方案在问题求解的全局起作用,而“自主”方案和“人帮机”方案将在问题求解的局部起作用。
计算机是否只能帮助人们进行抽象 (逻辑)思维?新一代计算机是否能帮助人们进行形象(直感)思维和创造思维?我们的回答是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也就是说,在人的操作控制下,新一代计算机不仅能更好地帮助人进行复杂的抽象(逻辑)思维,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人进行复杂的形象(直感)思维和创造思维。潘云鹤在他所著的《计算机美术》一书中就介绍了计算机在服装设计、制作动画片、设计新型建筑物等艺术造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目前计算机模拟人的形象思维难点主要还是在对形象文字、形象语言的感知、接受、理解、描述、创造、赏析、评价等问题上。形象文字、形象语言具有直观性、多型性、多维性、多义性等特点,如何改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结构与功能,如何按照人机结合的最佳方案来实现综合集成,是值得研究者们深思的。人机结合的审美智能思维系统,不仅将大大提高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对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电脑成为玩具,网络成为聊天和游戏的工具的严重现象,应引起教育领域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采取一切办法,化害为利,化忧为喜,人机结合的智能思维系统将从人机两方面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人的完善与机器的完善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它必然要一代胜过一代,让世界变得更加奇妙,更加壮美,更加丰富多彩。
钱学森院士在全国第一次思维科学学术讨论会上展望了未来信息社会和智能机的发展远景:
一个人记得住的东西虽然不同,有些人多,有些人少,但总是有限的。比起人类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量,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在将来,我们将从这样一个繁重的脑力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查阅资料可以做到如同自己脑子里记得它一样简便,那就不要去费脑子记了,用计算机终端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再深思一步,什么是情报资料、图书文献、档案,它包括不包括文学?当然包括。它包括不包括绘画?当然包括。它包括不包括音乐、乐谱、录音、录像等等?当然也包括。而且包括文物档案,甚至通过全息摄影,它可以包括造型美术,如雕塑等等。那么,我们所设计的信息体系简直可以包括全部人类千百年所创造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创造的精神财富。这全部的精神财富又可以由我们一个人随手调用和享受。这不仅使我们从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使我们获得了一个伟大的新世界,一个从来没有的高度文化的新世界。难道这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吗?脑子不要花在记忆上了,那脑子还干什么?从繁重记忆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将来可能把智慧集中到整理人类的知识,全面考察,融会贯通,从而搞更多的更高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人将变得更聪明,人类前进步伐将更加快。[1]157-158
我们将这样的智能机研制出来,人类的智能将插上神思的翅膀,将千百倍地提高脑力劳动的效能,人类的创造力将充分得到发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速度将大大加快,人类就能更快地进入到更加理想幸福的社会中去。
五、为思维科学的研究与应用而团结奋斗
回顾钱老的殷切教诲,我们必须珍惜时光,加强思维科学研究的团队建设、组织建设,加强国内外沟通交流,消除不必要的隔阂和障碍,为思维科学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普及应用而团结奋斗。
杨春鼎教授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与钱老通信16年,在钱老指导下出版了《形象思维学》《文艺思维学》《形象描述语言学》等著作。初步提出了形象思维理论体系的框架,划分了形象思维的五个环节和四种过程,对形象、形象信息、形象的种类、想象、显象、意象、意象系统的分解与组合等术语概念进行了分析,对形象感受、形象储存、形象识别、形象创造和形象描述五个环节的形式、结构、分类和法则展开了论述,对形象思维的基本规律、形象思维研究与智能系统研究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淮南师范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2001年成立,9年来出版思维科学专著十多部,在学报开辟思维科学专栏,举办学术会议,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
在教育思维研究领域,钱老的思想一直滋润着淮南师范学院这块土壤,对于钱老提出的“大成智慧工程”、对于教育改革、对于人才培养与思维训练、对于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对于社会管理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思考,尤其对“钱学森之问”,我们都有认真而深入的应答和具体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部委重点课题,先后出版了《教育思维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教育方法论》《心理诊疗学》《心理测量法》《思维命题与测量》《心灵信息学》《心理测量与咨询》《变通思维》《商界思维》《人类的急智》《思维风暴》《农民工社会心理问题研究》《人心可测》《创造心理学》等30余本计1000余万字的专门著作,发表了百余篇相关论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学科。130万字的《思维测量学》在孕育近30年后,由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作序,近期由首都师范大学隆重推出。思维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思维评估的科学,是在广泛吸收心理学、思维科学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测试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一门学问。它虽是从心理计量学脱胎而出的,但由于借助了我国近20年来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教育技术等许多先进技术,故它的起点要高于传统的心理测量学,成为相对独立的一门新兴科学,是我国思维科学系统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我们还积极参与全国思维科学学会的交流活动,先后于1992年、2003年在淮南举办全国思维研讨会,积极交流学术观点和相关技术;我们在全国范围搜集资料,征集国内思维科学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学校图书馆创设全国第一家思维科学专门书柜;去年夏天,我们受安徽省教育厅委托,在黄山举办全省70所大学领导的心理健康研讨会,将思维科学纳入心理干预的体系之中;组织了20余人的科研队伍用近10年的时间对100余所学校、10余万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思维测试和人格测试,建立W-QIUS测量系统,并在全国率先编制出一套W-QIUS软件系统;我们还以此积极参与教改,在江、浙、沪、皖26所中小学布点进行思维训练活动,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获教育部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奖。
思维科学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史、创造史,需要代代接力人。除钱老外,毛礼锐、戴忠恒、李丹等学界泰斗都为我们的研究铺路架桥。8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毛礼锐老前辈为我们规划了研究方向,指引我们走上这条探索之路。华东师范大学戴忠恒教授生前身体力行,亲临现场指导了10万人的取样实验,一直带领我们在这似乎被神秘的雾纱笼罩的领域里攻城略地,他是心力透支过度而倒下的。华东师范大学李丹教授无保留地把她的数字指派技术面授给我们,就在她心脏病发作之际,还指导专题研究。现在,这学界三老远去了,怎不令人痛彻心脾!
钱老领导的思维科学成果也不断滋养着众多的专家学者前行。田运的《思维论》、刘奎林的《思维科学导论》、张光鉴和张铁声的《相似论》、朱长超的右脑科学研究、张浩的《思维发生学》、李欣复的形象思维史研究、黄浩森与李名方的描述语言研究、刘奎林和陶伯华的灵感思维与创造思维的研究、孟凯韬的思维数学研究、戴汝为、潘云鹤、李德华、郭俊义、冯嘉礼等专家在机器思维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成果,都为我们的研究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可以说,在当今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几乎在任何新的精神产品中间都可以找见前人和同时代人思维科学的结晶,这些思维科学结晶通过互联网打破了疆域国界,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们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隅于墙根之下,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和创新的精神,可以兼容并蓄,走自己的路。
清灯夜雨,晨钟暮鼓,岁月冉冉,白发染鬓,青春扬歌以迎滴血夕阳。在钱老带领下,我们迈过青年、壮年、中年的人生旅程,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思维科学研究。我们多想运用思维的智慧,排除一切个人恩怨,加强友谊和团结,尽快成立学会,以告慰敬爱的钱老。
钱老喜欢音乐,也喜欢古典诗词。他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结尾处用了白居易的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思维科学的前景是无比美好的,因为它是智慧的科学,创造美好未来的科学啊!
[1]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J].自然杂志,1981,(1)
[3]钱学森.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287
[4]戴汝为,等.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5:17
B80
A
1009-9530(2010)06-0001-05
2010-09-05
王传旭(1955-),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邱章乐(1948-),男,浙江温州人,淮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杨春鼎(1943-),男,江苏扬州人,淮南师范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